第一章 天生神地

    在地球上,要说神奇,每个地方都有值得称谓的地方。但要从有利于人丁,利于图强的角度出发,有一块神地,就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是华夏之地。

    文明的进程,离不开大河。象四大古国,都可以说是二河文明。古埃及,以尼罗河与红海相夹的地方为文明之始。古巴比伦,以底格里期河和幼发拉底河为文明之始。古印度则以印度河,恒河之中为文明之始。而华夏,也有这样二条河流,开始了中华文明的演义。

    华夏对于河流的称谓分为二类,一类为河。古代专指黄河。随着命名河的水系增多,才以泥沙太多,色泽为黄而命名为黄河。

    河,即水之可。那什么又叫可呢?可就是河之人口,可以养育人口的地方,即谓之可。这个可字,外面不是丁字,在古文字中是黄河之形,象一个横写的几字,于此几字中间,加一人口,即是可字。水中之可,即是可以孕育人口的地方。即能孕育人口,自然就是母亲。

    对于水系的另一种命名,则称为江。江在古代专指长江。与黄河一样,随着对水系江的命名增多,而根据这条江的流域很长的特点,称为长江。

    江者,水之工也。工,手之持物。至于持着何物,有人谓之巧,有人谓曲尺,各持一词,不过,我以为,当为缰绳。缰,即牵引动物之绳。因此而将长江的江字读作江音,而不读作工音。古多男耕,持缰者,多为当家之男人,即父亲之意。长江,中国之父也。

    长江与黄河,一父一母中间,就是古代风水术中所讲的“中龙”。即中行之山脉。按照中国风水的说法,在黄河之北,即为北龙。长江以南,即为南龙。并称三大祖脉。

    黄河如同一个大大的“几”字形,长江也不甘落后,绕四川盆地而东行。这样在“中龙”之内,出现了一块水环之地,黄河环于前,长江抱于后。形成“中龙”之中。这就是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湖北等地。如同一个横写的“中”字。

图片1.png

    在这水绕之中,生有一岭,按中国古代的说法,恰似鹿形。头望昆仑之脉,脚踏巴山巫云,得天独厚,得气独全。为后来秦朝之祖地,所以当今之人,称之为秦岭。

图片2.png

    秦岭之鹿,其形甚巨,自头至尾,达1400多里,自背至腹最弱处,亦有200多里。其角甚高,达300多里。放眼全国,亦清晰可见。

图片3.png

    鹿角上达固原,固原者,固卫中原。鹿腹即为汉中,汉中者,汉族之中。

    鹿背承载西安,鹿尾牵拉洛阳,头前顶着天水。项部有穴,相当于人之大椎,为当今之宝鸡市,曾出黄帝与炎帝,为中华之祖。秦文公复兴此地,以此为家,于公元前756年,得一宝贝,称为陈宝,为雉鸡所变,后人因之,而称宝鸡。后秦朝一统天下,开三千年封建之祖制,可谓伟大之极,功比黄炎二帝。

图片4.png

    以此鹿为中心,西边有昆仑山脉祖,西北有祁连山脉父,北方有阴山为朝,复有贺兰山脉南下,化为六盘山并黄龙山而为案,东北有长白山分为吕梁山,太行山而来,东南有大别山脉斜上,南面有雪峰山,巫山山脉,西南为横断山脉,化邛崃山而上。可谓九龙争鹿,因之而有九鼎九州。

图片5.png

    中华大地,群雄所逐之鹿,就是指的这只秦岭巨鹿。

    黄河如同一条腰带,绕于秦岭之北,自鹿角之前而始绕,至鹿臀折而向东,流入渤海。鹿臀与黄河之间,生有一山,其形如同一片散落的花瓣,称为华山。华即草木之垂花也。华山,为五岳之西岳,秦岭之剥换,为中华少祖之脉。

    华山西行,再度剥换,而生骊山,在临潼区的南面。此即风水术中之父母山。骊,丽也。华丽之谓。自华而至丽,谓之光艳四照之山。此即周幽王峰火戏诸侯之地。

图片6.png

    以秦岭为祖,华山为少祖,骊山为父母。骊山之西,北,东三面,形成一块平地,称之为原,原即源的本字,本意即山泉外冒之水,水之本源。这块平地,为华夏之祖地,所以取名为原。后来,原字借为引申,代指平地,而谓之平原。

    这块平原,现今名叫渭河平原。渭河,是此原之中的主要河流。平,即平地。原即初始。

    在渭河平原之中,有二条大河,主流为渭河,支流为泾河。

    为什么要将这中间的主要河流称为渭河呢?渭者,胃也。这块平原之地,如同一个动物的胃。而胃气,为生命之气。所以即称为渭河了。而将渭河所在的平原,称为渭河平原。因渭河平原为秦国最先统一,所以又称八百里秦川。

    泾者,干也。泾河的意思是小肠之河。与渭河在西安北郊交汇,泾河与黄河一样,经过黄土坡,而带大量泥沙。与渭河一清一浊,界线明显,奔向黄河,形成关中八景之泾渭分明之象。

    读中国文章,要领略先贤的思想,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为什么小肠之水流在胃中了呢?这样就会怡笑大方。在古中国文明里,胃,都包括了小肠等一切营养器官。比如胃胀,大多都是腹部胀满,而不一定是胃。胃者,田也。而小肠,大肠,胆,在古中国为时间概念,胆为早上,小肠为小阳,指上午。大肠指大阳,指午后。不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不明白为啥中国人的小肠流到了胃里。以上午,为劳作之时故也。

    泾河并渭河之后,在三门峡并入黄河,在风水书籍中:黄河九曲为大肠。即从此来。意思是胃气下注于大肠。

    于三门峡中,二巨石劈开黄河,一分为三门,即人门,鬼门,神门。此即三门峡之名称来源。山到三门峡处,二边关锁重重,屏障天成,水口甚妙。

    复于黄河之中,生一神石,经千年冲刷而不倒,称为中流砥柱。如同大将,守卫着富饶的渭河平原。

    中国故事,就从这神奇的八百里秦川,华夏文明的始地,渭河平原开始了自己的历程。


  • 没有了!
  • 第二章 明灯三皇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