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注解: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当初黄帝,生下来就很聪明,说话比较一般的小孩都早,在年幼的时候,就向万物学习,向圣人看齐。等长大了,通过老老实实的脚踏实地的工作,让自己越来越拥有智慧,最后终于在思想上得到开悟了。
再聪明的人,也需要一个敦字
老老实实,脚踏实地,求真求实
去实现真正的人格升华
而不浮于神奇
追求玄巧
最终空误了自己一生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黄帝问天师说:过去的人吧,他们都能活一百来岁,还能下地干活,但现在的人吧,还只有四五十岁,怎么就躺平了,动不动就感冒了,要吃药了,肾亏了呢?
难道是人的进化方向错了吗?还是人们失去了养生的道理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岐伯回答说:上古的那些人,其中有很多懂道明理的人,你说的达到百岁的人,其实是这些懂道明理的人,短命早死的,你不知道罢了。
这些懂道明理的人,他们懂得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正确或错误,因此,他们永远以和为中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作为术数的根本。
他们饮食都有节制
起居都与日出日落相配合
从来不996
不拿命去赚钱
因此,形和神都能统一起来
这样就能达到尽终其天年
也就是活过一百来岁
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现在的人,究竟病在哪里呢?
他们的养生错在什么地方呢?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现在的人吧,他们并不是把酒当养生的药来保养身体,而是把酒饮料来喝
他们习惯了无常的生活,从来没有规律
喝得二麻二麻了,又想起了淫欲
然后自己解决也好,找人解决也好,去耗竭自己的精气
晚上不好好的休息,精神无法恢复
以虚耗自己真正的主人,身体。
不让身体去修复,还不时放纵自己的精神,一切只想当下的快乐,完全违背了养生的规律,起居毫无规律
所以,不到五十岁,就不行了
内经就是这样判断的
没有给身体足够的修复时间
只是自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结果玩死了自己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岐伯继续说道
上古圣人教化百姓,不是教他们乱吃药
而是告诉他们,那些不正常的气候,你应该懂得预防
当隔离隔离嘛
然后,尤其重要的是,你要做到恬淡虚无
则真正的身体会让一切气机顺从
这怎么会有疾病呢
我们说几天,其实也就说这个事情
那什么是恬淡虚无呢
恬,是舒适,愉快,保持心情的舒畅
淡,是淡迫名利,不要随欲狂奔
那样没什么好处
虚无
就是去掉自己的习气和心性
放权给更智慧的身体
做到身心俱无
形神合一
就行了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所以,让自己的欲望变少一些,给思想休息的时间
让自己心态平衡,不要去害怕什么
让自己的形体不要劳累过度
让自己的生活顺应四时
让身体的各个组织,都能雨露均沾,让他们都心满意足。
因此,你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吃什么都要高兴
你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穿什么都感觉到幸福。
你住那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住哪儿都能和别人搞好关系。
不去攀比
这样的百姓,就叫朴了
人要做的,就是返朴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