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公孙龙,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名家,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个流派,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万物的名称,研究名称与实际的相符与不相符,即查看名符不符实的一个流派,经过对名与实的研究,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即名家文化。
名家可以说是佛学之祖,在中国的大乘佛教,说穿了,就是借用了名家的理论,名家的成果,但名家本身却与秦汉之后没落,其没落的根源就是太过深奥,似乎不重实践,在佛学中,克服这样一个缺点,提出以实践为理论指导的方针,主张悟与修同时进行,改头换面之后的名家,以释家之名,大传中国,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僧奇迹。
追寻名家的历史,以及名家的很多理论,现在只能在佛学中去观察全貌了,但是,作为名家鼎盛时期的的代表人物,公孙龙,他著作了公孙龙子这本书,虽然经过流转,只余下了六篇,但这六篇的份量之重,显现了佛家祖师的风范,彰示了名家的至理。
汉晋之后,已经无人知道公孙龙先生的原意了,其流传的言论,被人称为诡辩,自以为是的人们,亨受着驳斥名人的成就感,却离真知酌见,渐行渐远。 今天,我怀着很崇敬的心,去仔细阅读公孙龙先生的著作,先生的无上智慧,让我由衷佩服,请允许我将这象天书一样的文章翻译到现代,以醒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