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四级询问与内外归一

有些非症状的事物,已经是四级询问了。比如居住条件,一些不良习惯,社会关系等等,知之而变之。
从三级回归由于症状到三级之后,即万千变化,因此,当病人的描述不是我们需要的一级与二级症状时,一定要回归到二级,甚至回归到一级,围绕一级和二级展开的询问,对于指导用药,提纲挈领[tí gāng qiè lǐng]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简化之后,釜底抽薪,执阴阳而应万变,万虽变而不离其宗。
人常常内外合病,外病是内的因,内病是外的因,因果相续。实则,人是一个整体,内外要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准确的把握人的体质情况,疾病特点。回到抱元守一的上面,也就回到了道的层面。
几乎没有单纯的阳病或者单纯的阴病,里与外,阳与阳此消彼长,胜复兼见,见此而要知彼,见彼而要问此,只有综合内外阴阳,才能万不失一。
那么阴病和阳病在很多时候,就会兼见,互见,因此需要进行鉴别,按伤寒论对阴阳判断,主要有二大要点,第一是阴不得有汗,第二是阴不能饮食。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 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依据上面二条条文,可以推理出上面的二个鉴别要点,从而不迷失于阴病和阳病之中。

  • 第二讲 三级症状
  • 第二讲 伤寒方与人体病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