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伤寒方与人体病
对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进行症状学的分类,可以看出他们主要围绕四类主症展开,一类主症为外表的痛,病性的风,寒,湿,病位的表与里来展开。他们拥有六七十多首方剂。二类为呕吐的方剂,有三十二首。三类为下利的方剂,有三十一首。四类为痞与结胸的病变,有二十余首。
通过这些统计,可以看出张仲景的名方应该与一二级症状中去了解,这样理法方药,汇为一个整体,三才学说贯穿始终。
对人体疾病,如果按照金匮要略的说法,总共有多少种疾病呢?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通过上面的经文,可以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共计有162个疾病。
我们来说一下五劳七伤六极这三个疾病。
五劳六伤七极是什么,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五劳有二种解释: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另一种说法是心,肝,脾,肺,肾。
六极的解释: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肌极,六曰精极。
七伤的解释又有二种:一种是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液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
另一种是一曰大饱伤脾,二曰大怒气逆伤肝,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四曰形寒寒饮伤肺,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六曰风雨寒暑伤形,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
其实可以按下面这样解释:五劳:皮,肉,脉,筋,骨。五体劳于外。七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伤于内。六极:气,血,津,精,液,脉六气极于中。
而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指出“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其中虽然对五劳六极没有解释,但却讲到七伤,即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这七伤。这种解释展开的是穷尽病理的气概,以同层次来看,则五劳六极则很可能指的是五脏六腑,对应于自然界中的五运六气。这样下来,则五劳六极七伤,有穷尽一切虚损的可能。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妇人三十六病,妇人三六十六病在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中也有人做过统计,常见的是妊娠病九个,产后病九个,妇科杂病十八个。共三十六个病,三十六个方,并且有专著面世。有兴趣于妇科的可以结合《傅青主女科》,对于妇科疾病的认识应该是可以有很在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