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伤寒论方的症状学统计

在这一讲里面,我们要对伤寒论的方剂做一些统计,以便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经方。现在,就让我们由伤寒论开始出发。
伤寒论的方剂,如果以治疗的主症或治疗中出现的症状为统计,那么伤寒论中的方剂可以归到哪些症状呢?我们通过二种办法进行统计,第一种是先将一个方剂只归到一个症状中,如果有几个症状,则选择其中一个常见的症状,先明白伤寒论方剂的分布图,给我们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经过统计,伤寒论共有115首方剂,分布在十四个主要症状之中。这十四个症状是:发热,厥冷,身疼痛,痉拘急。咽痛,心下痞硬满,腹满,烦燥,悸,咳喘,呕吐,便秘,下利,腰以下有水气。他们之间的方剂分布如下:
  1. 发热:共15首方剂:
大柴胡汤4,大青龙汤3,小柴胡汤19,五苓散16,白虎汤4,白虎加人参汤7,栀子柏皮汤1,桂枝汤30,桂枝二麻黄一汤1,桂枝二越婢一汤1,桂枝麻黄各半汤1,桂枝加葛根汤1,猪苓汤5,麻黄汤8,葛根汤4。
  1. 腰以下有水气:一首方剂:
牡蛎泽泻散1。
  1. 厥冷:共17首方剂:
乌梅丸2,四逆汤14,四逆加人参汤1,四逆散1,甘草干姜汤3,白通汤2,白通加猪胆汁汤1,当归四逆汤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芍药甘草附子汤1,附子汤2,茯苓四逆汤1,桂枝加附子汤1,通脉四逆汤2,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1,麻黄附子甘草汤1,麻黄附子细辛汤1。
  1. 身痛:共五首方剂:
甘草附子汤1,桂枝附子汤2,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1,理中丸2。
  1. 胫拘急:共二首方剂:
芍药甘草汤2,烧裈散1。
  1. 咽痛:共六首方剂:
甘草汤1,半夏散及汤1,苦酒汤1,桔梗汤2,猪肤汤1,麻黄升麻汤1。
  1. 心下痞硬满:共二十首方剂:
十枣汤3,三物白散1,大陷胸汤5,大陷胸丸1,大黄黄连泻心汤2,小陷胸汤2,甘草泻心汤2,生姜泻心汤1,瓜蒂散3,半夏泻心汤2,附子泻心汤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1,桂枝人参汤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1,桂枝去芍药汤1,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1,柴胡加芒硝汤1,柴胡桂枝汤1,柴胡桂枝干姜汤1,旋覆代赭汤1。
  1. 腹满:共十一首方剂:
大承气汤31,小承气汤10,抵当丸1,抵当汤4,茵陈蒿汤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1,桂枝加桂汤1,桂枝加芍药汤1,桃核承气汤1,桂枝加大黄汤1,麻黄连轺赤小豆汤1。
  1. 悸:共五首方剂:
炙甘草汤1,茯苓甘草汤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2,真武汤2,桂枝甘草汤1。
  1. 烦燥:共十五首方剂:
干姜附子汤1,小建中汤7,文蛤散2,枳实栀子豉汤1,栀子豉汤7,栀子甘草豉汤1,栀子生姜豉汤1,栀子厚朴汤1,栀子干姜汤1,禹余粮丸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调胃承气汤8,黄连阿胶汤1。
  1. 呕吐:共五首方剂: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1,竹叶石膏汤1,吴茱萸汤3,黄连汤1,葛根加半夏汤1。
  1. 便秘:共四首方剂:
土瓜根汁方1,猪胆汁方1,麻子仁丸2,蜜煎导1。
  1. 喘:共四首方剂:
小青龙汤7,桂枝加厚朴杏仁汤1,黄芩加半夏生姜汤1,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2。
  1. 下利:共五首方剂:
白头翁汤3,赤石脂禹余粮汤1,桃花汤3,黄芩汤2,葛根黄芩黄连汤1
通过这些统计,我们再对他们进行大致的排名,会得下面的结果:
心下痞硬满:20方。厥冷:17方。发热:15方。烦燥:15方。腹满:12方。咽痛:6方。身痛:5方。悸:5方。呕吐:5方。下利:5方。便秘:4方。咳喘:4方。胫拘急:2方。腰以下有水气:1方。
   现在我们通过上面的统计,再按照一分为二的方法,即按照阳病和阴病来分开进行统计,可以见到下面的二组:
   属于阴病症状的统计如下:
心下痞硬满:20方。烦燥:15方。腹满:12方。咽痛:6方。便秘:4方。咳喘:4方。悸:5方。呕吐:5方。下利:5方。
属于阳病症状的统计如下:
厥冷:17方。发热:15方。身痛:5方。胫拘急:2方。腰以下有水气:1方。
通过这些统计,我们能知道下面二个重点:
一,在症状上出现十首以上方剂的有五个:心下痞硬满:20方。厥冷:17方。发热:15方。烦燥:15方。腹满:12方。
二,在方剂中,在不同条文使用中,重复十次以上的方剂的有六首:小柴胡汤19,五苓散16,桂枝汤30,四逆汤14,大承气汤31,小承气汤10。这一统计中,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意外的情况,那就是伤寒第一方并不是桂枝汤,而是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出现了三十一次,而桂枝汤只出现了三十次。当然由于桂枝汤丰富的加减,实际上还是以第一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上面这二个重点,可以先建立方证之间大的对应关系。
腹满------------大小承气汤
发热------------桂枝汤
胸胁苦满------小柴胡汤
烦燥------------五苓散
厥冷------------四逆汤
这样统计之后,将方便我们按系列掌握方剂。为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其中的关系,我们再按症状进行统计,也就是当一个方剂治若干个症,则在若干个症里面都列上这个方剂,这样对重要症状进行统计之后,结果如下:
发热:51首,烦:43首,阴症痛:38首,下利:36首,呕:33首,心下及腹满:32首,吐:27首,阳病痛:26首,寒:21首,痞:20首,胸满:20首,小便不利:17首,喘:15首,厥:14首,悸:11首,冷:7首,咽痛:7首。
通过这些统计之后,我们再对方剂进行归类,是不是就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这样就简明多了。
腹满------------大小承气汤系列
发热------------桂枝汤系列
胸胁苦满------小柴胡汤系列
烦燥------------五苓散系列
厥冷------------四逆汤系列

  • 第二讲 伤寒方与人体病
  • 第三讲 伤寒论方的五大系列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