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各系列的汇总编排

   然而,这些统计只是简单的症状统计,并没有引起三阴三阳的概念,按照三才学说,对上面的统计进行症状和方剂的再分配,就会出现我们需要的结果,这就是三阴三阳的三才方剂学。
三阴三阳是怎么简化为三才的呢?我们需要先交代一下三阴三阳是怎么一回事,这样才能明白什么为什么将三阴三阳与三才进行联系。
三阴三阳,又称为六元,六合或者六气。是自然界的基本结构,其本质上就是三才理论进行阴阳属性的解说。
三才是指天,地,人。我们可以以太阳系为模型来进行解读,天就如同太阳,人就如同地球,他围绕着天而运转,地就如同月亮,他围绕着地球运转。但是,太阳是我们的俗称,他实际上仅仅指的是太阳的光热能源,而作为太阳的本体,古人称为日,也就是少阴。少阴为体,太阳为用,才构成完整的中心系统。同样的道理,地球与少阳,就是厥阴和少阳的关系,他们也是体用之别。而太阴和阳明,就是月亮分为阴阳的称谓,古人谓月亮为太阴,太阴为本,阳明为用。
这样下来,三才就出现了三阴三阳六元,成为最根本万物模型理论。正是在这种模型下,我们所有的疾病可以分为三类,方剂可以三类,万物可以分为三类。
以方剂为例,可以将上面的统计学分类如下:
少阴与太阳,即日系共二十七方,分别是表证九方,逆证九方,和附子九方。见下面:
表证九方
表证九方属于桂枝系列方剂,但并不包括很多的桂枝汤变方,而桂枝汤的很多变方,实际上都是为了适应三阴三阳的需要而创立,这是他们分布在三阴三阳之而不独成体系的原因。为了与后面的逆证九方对应,表证九方有时候也叫顺证九方。
桂枝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汤。
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
逆证九方
逆证九方是由四逆系列演变而来,针对的就是脉与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或者脉逆与症,或者症逆与脉,脉证相参的重大意义在逆证九方的辩证论治中,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其他地方,可以凭脉测证,也可以凭证测脉,唯独在逆证九方中,是不能凭脉测证或者凭症测脉的。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当归四逆汤
四逆散
茯苓四逆汤
附子九方
附子九方是表症九方与逆症九方之间兼杂所致的疾病,其典型特点是附子用的炮附子,即有外在的表症,又有里阳的不足。与表证九方,逆证九方共同构成了太阳与少阴的二十七个方剂。在这二十七个方剂中,逆证九方属于少阴,表证九方属于太阳,而附子九方,则是少阴与太阳综合致病的结果。
第一类:风证类:
芍药甘草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第二类:湿证类
桂枝附子汤
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第三类:寒痹类
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厥阴和少阳类,共二十七方:
结胸九方
结胸九方本质上属于少阳九方,是以外有少阳之热,内有痞塞不通而造成的一系列疾病,其主要证状以呕而发热为主。但是,随着热的内陷,就会变会狭义的结胸症,外面没有发热,但里面痞硬却仍然存在。本类方剂是由柴胡系列和陷胸系列化裁组合而来。即不是单纯的柴胡系列,也不是单纯的陷胸系列。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小陷胸汤
泻心九方
泻心九方是由陷胸九方中的柴胡类化裁而来,他们与小柴胡汤具有很深的根源,是介于少阳与厥阴之间的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以呕而肠鸣为主,尤其是辩呕吐的性质,对于鉴别使用泻心类方剂具有重要意义。
半夏泻心汤————治呕
甘草泻心汤————治干呕
生姜泻心汤————治干噫食臭
旋覆代赭汤————治噫气不除者
黄连汤————治腹中痛欲呕吐者
黄芩汤————治自下利或呕吐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痞按之濡
附子泻心汤——————治心下痞而兼恶寒汗出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入口即吐者
除烦九方
除烦九方针对的是厥阴病而来。以其心中烦热为主要表现。主要的症状就是烦燥。
栀子豉汤————邪气造成的虚烦。
栀子甘草豉汤————少气伴虚烦。
栀子生姜豉汤————呕吐伴虚烦。
栀子檗皮汤—————身黄伴烦热。
栀子厚朴汤—————腹满伴虚烦。
栀子干姜汤—————身热不去微烦。(丸药大下之后)
黄连阿胶汤——清热除烦为地——心中烦,不得卧
酸枣仁汤——去湿除烦为人——虚烦不得眠(无论昼夜皆烦)
小建中汤——虚劳悸烦——心悸而烦,或腹中痛。
太阴与阳明类,共二十七方:
腹满九方
腹满九方是由承气系列化裁而来,主要组方一般来自承气系列,主要作用是为了攻下腑实,治疗阳明的疾病。
小承气汤————腹满初起
大承气汤————腹满正实
调胃承气汤———腹满后期
桃核承气汤———小腹满如狂者
抵当汤—————少腹满发狂者
抵当丸—————少腹满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发汗后腹满兼呕
桂枝加芍药汤——————下后腹满兼时痛时不痛
桂枝加大黄汤——————下后腹满兼大实痛
止利九方
止利九方以上,中,下三焦立论,针对太阴下利,无论是寒湿还是湿热,却属于止利九方的范畴,但又与泻心类方剂有明显的区别,本类泻下,一般都没有肠鸣的产生,相反是一些虚损,阳虚或者里急下重,湿热发黄一类的疾病。这一类方剂是介于阳明与太阴之间的致病方剂。
猪肤汤:下利兼咽痛
乌梅丸:下利及燥烦
吴茱萸汤:下利有外证:头痛,呕吐,手足逆冷等
理中丸:下利偏里证:喜唾,久不了了。
赤石脂禹余粮汤:治久利不愈。
桃花汤:治久利不愈便脓血者。
白头翁汤:热利久利,下重,口燥。
茵陈蒿汤:瘀热发黄,但头汗出者或偏便秘者。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瘀热在里,无汗者或偏便泄者。
治水九方
治水九方针对的是太阴系列的疾病,主要是以茯苓,白术为主要药物,这一类方药主要在于攻逐水饮,治在太阴之湿土,需要和厥阴类进行鉴别,他们之间具体很深的渊源,需要仔细分辩,才能明别是非。
一,象柴胡陷胸类的二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无呕吐,但有痞满,发热,表里兼见。
桂枝人参汤症:无呕吐,但即有痞满,发热,还有下利。
二,象烦燥类的二方:
五苓散:烦燥,消渴,水入则吐者,偏于上而外者。
猪苓汤:烦燥,呕吐,下利,咳嗽,偏于下而内者。
三,象泻心类二方:
茯苓甘草汤:心下痞满不痛,但不渴而心悸偏于内者。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心下痞满不痛而兼气上冲胸,头眩者。
四,结胸类症:
十枣汤,无外寒之结胸。
三物白散,无里热烦燥之结胸。
瓜蒂散,气上冲咽喉不得息之结胸。
除了三阴三阳的八十一正方之外,还有兼见其中的一些方剂,总共有二十七旁方。其立方之意,也耐人寻问,示人之法,也让人深思。
其二十七方,分为三类,一类为边城九方,以其出表入里,无所不能,强大的机动性,而成就祖方。二类则是局部九方,针对咽痛,脾约,下肢水肿等等局部症状,而有的放矢,如同狙击之点枪,以枪法之精准而为用。类则为并方与变方,常以数方相合而成,或者名方变化而出,极穷高深之理,欲明灵活之法。示后人法无定法之道。
边城九方
边城九方属于一些根本方剂,他们出入于各个系列之间,即不属此,也不属彼,即属于此,也属于彼,是弥补正方不足最为有力的方剂。
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气 干呕 发热而咳。
朱雀汤(大青龙汤):发热恶寒 身疼痛 不汗出而烦躁。
白虎汤:自汗出而不恶寒。
白虎加人参汤:自汗出不恶寒或背微恶寒加口燥渴。
竹叶石膏汤: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真武汤:发热,心悸,头眩。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火逆 下之 因烧针烦躁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医者以火迫劫之 亡阳 必惊狂 卧起不安者。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失精家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局部九方
局部九方就如同狙击手一样,是有的放矢,确能中的,比如其中的半夏散及汤方,针对口腔溃疡的效果就是非常可靠。这一系列的方剂,针对的都是一些局部的病变,用正方或者边方显得大材小用,而用这类方剂,却能出奇制胜。
一,治咽喉痛者:
甘草汤————————咽痛初起者。
桔梗汤————————咽痛不愈而欲化脓者。
半夏散及汤方—————少阴之咽痛者(即寒凉饮冷而溃疡者)
苦酒汤————————咽喉伤(溃疡),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麻黄升麻汤——————咽喉痛,唾脓血者。
二,便秘者:
土瓜根汁———————习惯性便秘。
密煎导————————习惯性便秘。
麻子仁丸———————习惯性便秘。
三,水路不畅者:
文蛤散————————渴欲饮水不止或者意欲饮水而不渴者。
禹余粮丸(缺)————小便己阴痛。
牡蛎泽泻散——————从腰以下有水气者。
加加减减九散方
这些散方,一般属于二方合并或者加减,或者有特殊用途的一些方剂,特珠用途主要指的是在金匮要略中会有专述,介于运气之间的方剂。
一类:合方与新加: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二类:奔豚气方:
桂枝加桂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三类:表证三喘: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这样分类之后,已经非常方便我们记忆和鉴别方剂了,而三才方剂也正是因为这种分类法而产生。而我们对正方的讲解顺序,就是以三才的顺序逐一展开。

  • 第三讲 伤寒论方的五大系列
  • 第四讲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