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就要学习判断血常规了,要判断血常规,掌握人体的寒热虚实阴阳燥湿以及气血的运行,指导开方开药,这就需要用到穷举法则,也就是我们尽可能的罗列一切可能现象,并对之进行鉴别,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血常规中医医生。
血常规是人体的一个处理措施,他的形成受制于人体内环境影响,中医至力于解决人体的内环境,但血常规又是内环境里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相互相成的,而且客观的去评定,则二者都有失调的可能性,尽管基本情况下都是内环境的失调,比如红细胞增多,基本上都是属于寒,但血常规也有任性的时候,可能出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就是没有外寒却发生了热处理,造成瘀热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必须通过其他的血细胞指标来仔细进行判断,以防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见,要准确的掌握血常规所揭示的病理,必须利用各指标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判断。
我们先看血常规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1, 血常规正常反应,内环境人体能够适应。(正常)
2, 血常规正常反应,内环境异常状态,人体不能适应(病态,治内环境)
3, 血常规异常反应,内环境异常状态,人体不能适应(病态,需要二者同治)
4, 血常规异常反应,内环境正常状态,人体能够适应。(病态,治血常规)
这是对血常规和内环境关系的罗列,通过这四组关系,可以看到除了情况1是正常的以外,其他三项都是人体的病态。这三种病态表示在异常情况下,可能是内环境失调,血常规的一切异常反应都是正常的处理措施,也有可能是内环境并没有多大问题,但血常规则放大病害,从而出现异常过激反应,如各种过敏反应等等。当然也可能是二者没有完全同步,都出现了失调。
显然,血常规需要区别这三种情况,到底是血常规的问题还是内环境的问题还是二者都有问题,在具体的血细胞分析中,这三种思考方式都贯穿始终,也就是任何一个现象的造成,都要分析三种可能性,是这一现象的过激反应,还是环境造成了这一现象,还是二者都有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分析出阴阳的偏盛偏衰,寒热的偏强偏弱,湿气的偏大偏小等等,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指明方向,指导中医的精准用药。
而且很多情况,在化验单里面是有局限的,医生强调的还是主观加客观的诊断方法,也就是四诊合参,为病人负责,不要片面的强调仪器的科学性。
好了,明白了这种思维,我们就可以辩证血常规了。
拿到化验单的第一眼,我们需要先看三大计数,即红细胞计数(简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
当这数值偏高偏低时(此时并不需要超出西医的规定范畴,只要离开了中间点,偏离越大越有意义),我们就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以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说过红细胞属于心火,白细胞属于肺金,血上板属于脾土。但在具体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如果只知道这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明白以下二个理论:
1, 水火同源
2, 肝肺一体
这二个理论非常重要,什么叫水火同源呢,中医认为水火永远不会分离,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水火共治的结果。这就如同温度一样,并没有冷热的区别,冷热都是因为有了人的参与才觉知到冷热,本就只有温度这一事物,如同冰块再冷也有温度一样。水火的比例,决定了温度的高低,而不存在单独的水或者单独的火,水与火就是描述的让人偏寒或者偏热的这样二种现象,实际上是统一的。因此水就是小火,火就是小水,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比如从火来说,肾寒可以称为小火,肝温,肺燥可以称为中火,而心火则可心称为大火。这样解释是为了知道,心火的红细胞并不是只表示心火,同时还表示肾水,当他的比值超过中间点,偏向心火,低于中间点时,偏向肾寒。这一点非常重要。
与水火同源相似的是理论是肝肺一体,肺强则肝弱,肺弱则肝强,这就如同自然界的春秋变化一样,他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怎么样理解肝肺一体呢,这就是说肝与肺的功能实际上是统一的表现,湿度大了,需要通风,风使之燥,风燥一体,燥即是风,风即是燥,但有动静之不同。风火相依,则火使之干,风使之燥,万物随之干燥。理解了肝肺不过一事物的二极,接下来就容易得多,我们再看白细胞,就知道当他超过中间值时,是偏肺燥的,而当他低于中间值时,则是偏肝风的。
这样,我们就能对应以下关系:
红细胞,属于火,表示火水心肾。
白细胞,属于金,表示金木肺肝。
血小板,属于土,表示湿。
这三者实际上也是日夜循环,无所不在的,不存在只有红细胞而没有白细胞的时候,也不存在只有白细胞而没有红细胞的时候。他们永远在循环不息,只是强与弱的差别而已。
正如《李虚中命书》中所说:“以坎为离精玄者能知,易兑作震通鬼神而作旨”。这句话中的坎就是指水,离就是指火,兑就是指金,震就是指东方木,这是根据八卦来说的,意思就是能够知道水即是火,金即是木这样道理的人,都是通晓了鬼神不测之机的人。
但在单项的时候并不好判断红细胞是水还是火,白细胞是金还是木,因此我们需要综合红白二种细胞的特性来看判断。
白细胞主要是上与下,在上则多,在下则少。
红细胞主要是左与右,在左则多,在右则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阳从左升,左如春夏,因此红细胞旺盛,而右则如秋冬,阴从右降,因此红细胞较弱。
白细胞则是在热的时候多,在寒的时候少,这就如同夏秋多,冬春少一样。
由于上下左右的不同,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根据红白细胞的高低来判断他们的象限:
红细胞高,白细胞高:为左上,即夏天。我们看下图:
这图是综合红白二种细胞的偏高偏低,来观察他们的组成,并推理他们所应对的外界环境。
红细胞升高,白细胞降低,这种组合为肝温组合,用来应对外界的寒。
红胞胞升高,白细胞升高,这种组合为心火组合,用来应对外界的凉。
红胞胞降低,白细胞升高,这种组合为肺燥组合,用来应对外界的热。
红胞胞降低,白细胞降低,这种组合为肾水组合,用来应对外界的温。
这个象限非常重要,为了记忆的方便,我们再来说一下其中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天对天,地对地,所谓天对天,意思就是心肺为天,人体会用心组合来对付环境的肺金,用肺组合来应对环境的心火。地对地,就是肝肾同属于地,人体会用肝组成来对付环境的肾水,会用肾组合来对环境的肝木。
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将血常规中处理配合的情况称为象,将他们所应对的环境称为限。即:
心象为红白都高,为凉限。
肺象为红低白高,为热限。
肝象为红高白低,为寒限。
肾象为红白皆低,为温限。
象限是人体正常的变化,是体质的综合应答措施,但并一定表示病态,但是他对病位病情却有固定作用,《黄帝内经》说“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也就是当我们确定象限之后,将不能再移动改变我们的判断,无论有无盛虚都以此为根。
在心象红白都高的凉限里,如果红高于白,是凉太过,需要温润。如果白高于红,是凉不足,需要润燥清热,比例相等,为下降的趋势中的凉,以沉降为主。
在肺象红低白高的热限里,如果红低的不明显,而白高的明显,则为热太过,需要清,如果白高得不明白,而红低的明显,这是热不足,需要温。如果比例相似,为热限,需要滋阴防火。
在肝象红高白低的寒限里,如果红高明显,白低不明显,这是寒太过,需要散寒,如果红高不明显,白低明显,是寒不足,需要温之以气。如果幅度相近,则多寒,需要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在肾象红白皆低的温限里,如果红低不明显,白低明显,为虚热,需要滋阴温阳以滋阴为主,如果红低明显,白低不明显,为虚寒,需要滋阴补阳以温阳为主。如果幅度相近,则为温,趋为上升,可以阴阳并补。
看完红细胞和白细胞二个指标,我们接下来就要看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反应了脾的功能,我们看看中医对脾功能的概述,主要侧重于三点,1,脾主运化,2,脾主统血,3,升举阳气。
在这三个功能中,脾主统血与血小板有直接联系,当脾不统血时,会造成出血性疾病,因此血小板降低,相当于脾主统血的功能减弱,血小板升高,相当于脾主统血的能力加强,但在血小板降低,有出血可能时,其脉流则相应的滑,运化能力加强,血流加速。而血小板升高,脾主统血的能力加强,但运化功能减弱,湿性阻碍。
这种矛盾或者说反比的功能,使脾随时都需要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脾湿要与心火和肺金同时匹配,当心主血脉的功能加强时,脾湿则需要升高,提升统血功能,而当肺主气的功能加强时,脾湿则需要降低,提高气的运行速度。
但更进一步的说,心主血脉与脾湿加强之间的关系是因为心主长,让万物成长的过程,需要放慢气血的运行,使之变化为形体。形的堆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促而成的。因此,心主血脉实际上是为了真正的长,并不是运行的加速,当脾湿降低,气血的运行加速,此时火与燥同时增加。
可以这样理解,当血小板减少,脾功能减少,心火与肺金功能加强,气血运行加速,形化为气血。血小板增加,脾功能增强,心血与肺气功能减缓,进入组织交换,气血化生形体。这就如同人体自身,刚吃东西时,肠胃运动为主,人体需要适量休息,真正运动,气血往外时,肠胃的功能会适量减弱。
但这种功能在总量上必须保持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湿与火燥的平衡,火强湿也强,火弱湿也弱。这是形气一体性决定的。
血小板的脾湿,在疾病判断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 判断湿的多少,以区分寒湿,风湿,湿热。
2, 判断病位,根据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关系,来判断病位的深浅,
血小板增多时,病位偏里偏下,
血小板减少时,病位偏表偏上。
血小板降低,红细胞升高,白细胞正常,病位在表。
血小板降低,细胞细正常,白细胞升高,病位在上。
血小板升高,红细胞升高,白细胞正常,病位在骨或四肢。
血小板升高,红细胞正常,白细胞升高,病位在脏腑。
血小板增多,红白细胞变化不明白,病在脾胃。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临床症状综合起来进行有效判断。
通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之后,我们基本上对病情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对其中的寒热虚实湿燥和病位有个大概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进一步的看其他指标,用来判断更多可能情况。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必须考虑:
1, 白细胞分类,用来确定抵抗力的强弱,人体对兵力的分布,以及病程的掌握。
2, 红细胞压积,用来判断阴阳的失调。
3, 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宽度,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宽度,分别用来判断红细胞和血小板自身的健康状态,当他们异常时,往往会出现虚症,或者红细胞虚,或者血小板虚。
4, 血红蛋白指标,用来确定物极必反,寒极化热,热极化寒的指标,以防病情的转化。
5, 大血小板比率,以确定气血机制的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