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序言:契经】
这本书简称楞严经,据说是唐朝时传入中国的最后一部佛经。很多人都读过佛教的一些大乘经典,象《金刚经》之类的,也有自己的理解,但并不一定正确的,要保证正确的理解经典,首先要做的就是契经,也就是切入到经典中间去。而要切入到佛经中去,第一就是不能迷信,不要认为自己相信佛教,因此读这样的书。佛教与所有其他正知正教一样,在较高的经典中,都是以真实为基础的。
也就是切入经典中,理解经典的意思,第一就要质疑他,怀疑他,从而求真求实,唯有真实,真相,真理,才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谁都可以在真理真相真实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佛经也是以真实为根本基础,要发愿理解佛教关于真实这二个字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切的说法,都需要去证明它或者证伪他,这样才是真实的,而对于不能证明或者证伪的论点,我们就需要存疑,就如同孔子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等待我们知识长进了,再去证明或证伪。千万不要把不能证明或者证伪的论点当作佛经或者真理来理解。这样其实就是道听途说,虚妄狡辩而已。
关于佛经,无论在何时何地,佛佗都宣说自己所讲的是真语者,不诳语者,所谓真语者,不诳语者,就是要能证能明的话,当我们还没有达到佛佗一样知见的时候,对于佛佗所说的不能证明或者证伪的话,一定要保持中立的存疑态度,而不是片面的认为就是这样理解,就是那样理解,当知一切理解中都有自己的主观因素,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理解的就是佛说的实义呢?又怎么理解这话就是佛所说而不是后人所添加呢?
相信能证明或者证伪的话,而不是相信佛说,相信师说,相信经说,这是求真求实的根本大义,这也恰好就是佛说,就是师说,就是经说,即依法不依人。在求真求实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凡是求真求实,则人往上走,国泰民安,凡是谈空论玄,弄虚作假,则人往下走,成为乱国乱邦的始因。
是真理,就能拉出来溜溜,与所有追求真理的者共同欣赏和鉴定。这样对真相或者真理的描述,需要讲给追求真相或者追求真理的人听,这就是对听经的人要求,也就是需要有质疑精神,需要有探索精神,需要不断的对人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宇宙如何起源,世界何去何从这类问题思考的人。而大部分人并不思考这些问题,只是思考一日三餐,思考名利,思考如何长生,这些就属于小乘的根器,也就是器具还比较小,装这样高深的道理,容易吓着别人,而且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对于小乘的人来说,看大乘的经典都是有点为难的。这也需要在说书的时候,要选择不同的对象。
那我们追求真理真相真实,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修行,什么叫修行,很多人了以为很高深,其实修行的路最重要的就是二点:“知错能改,知非能舍”,当你在明辩道理中,知道自己想错了,要改正错误,知道自己做错了,要马上停止下来。不然追求真理真实真相,就没有多少意义。
楞严经的全称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我们对这个书名稍作解释,看看是什么意思,以方便我们对书中意思的理解。
大,无所不在之意。这里面的大,不能解释为与小对立的大,小与大,这是一组对立的概念,我们知道真相如果存在,应该是唯一的,不存在二个同时有二个真相的问题,所以要学会这种唯一的思维。无所不在,就是说这个没有地方不能发现。如印度著名的四大地水火风等。为什么说地水火风是四大呢?就是说这四种物质无所不在。所以才到处和合成我们这个世界。再如天大,地大,人大,道亦大。这样的话,大也是无所不在的意思,也就是天地人和道都是无所不在的。可见这个大是一个范畴的概念,而不是比较的概念。
佛顶,这个来自于佛教中对佛的三十二相描述,在传说中,认为佛有不可见之相。要注意的是,我在这儿用了传说二个字,就是希望大家存疑的,一般人理解为看不到佛的脑袋瓜顶,当作我们色身的佛来解释,这样是值得商榷的。这里面的佛的三十二相,而佛是觉悟的意思,并不能通过音,声,色,形这些去见到,显然通过形体来解释佛的三十二相,可能就是以讹传讹。如果佛佗是一个人,站着高大到见不到相,那躺着的时候呢?难道也看不到?这个佛是指觉悟的智慧佛,那些觉悟的道理高深莫测,就象永远无法达到顶点一样。在这个书名里,是用作比喻,看不见的意思。
为什么无所不在却又不能被看见呢?所以我们接着书名往下看:
如来密因:因有众生因果流转之因,若是成佛,同样有因,此因是去因之因,是成佛觉悟之因,故为密因。密因有邪正,如同某人做事的目的,说的是堂而皇之,此为显因,其实背后还有不可告人之目的,此为密因一样。此经为如来之密因,即示其正。
修证了义:即对最根本的道理进行修证,使之了义达到最善的至高境界。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在所有菩萨所有修行法门中为第一坚固究竟的法门。
明白了上面这些所说,接下来,就让我们愉快的开始楞严经白话文之旅途吧。在这个白话翻译中,都是以意译为主,增加了很多的现代元素,以及一些比较幽默的语言,而希望大家明白的,当然是这些语言所讲述的真相和道理。而并不是将这些文字和语言作为重点。所以语言可能有很多错误,真理真相的认知也可以有很多理解上的误区,所以,对于读书的人,是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智,谨慎阅读的。对于实在无法理解的地方,大家可以去看原著,以批驳这本白话文的错误,让自己的思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