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妄识无体

如果你执意这分别觉观的感知思维特性就是你的心,那么这心也应该是实体,或者实相,因此应该离开一切色,香,味,触等等外尘之后,还有自己的全性,如你今天听我说法,这是因为声音而有分别才能听到,纵然去掉一切见,闻,觉,知,然后关闭一切,那个思维也还是说法这件事的影响在你心中的反应,现在我不说你执著的心一定是假的,你自己在心里好好的微细的揣摩一下,如果离开了一切外界的事物因缘,还有分别明了的特性,这应该是你的真心了。如果分别的特性离开了外界的事物因缘,结果什么都没有,那这都是外界事物因缘分别的反应,这怎么能说是真我呢?这些外界事物因缘并不会永恒存在,如果他们消失的时候,这心则就如同龟毛兔角,这样你的法身也就一起消失了,那么谁去修证那个不生不灭的法体呢?
这时的阿难和与会的大众,都在思考之中,而不知道怎么理解了。
佛告诉阿难,世间一切修学的人,别看他们看起来非常高深,就象佛教所讲的得到了九次第的定,但始终不能成为没有烦恼的阿罗汉,都是由于执这些生死妄相,以为是真实的心,所以你现在虽然听了很多的法要,始终不能成为无漏的圣果啊。

【增广】二个世界,在我们观察事物中,有二个世界,一个是相世界,一个是想世界。想世界就是在相世界的上面加上自己的心,相世界就是一切外界的境象,物象,事象等等,但是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到他们,才会被我们认知,但是当他一端被感知,这已经是我们心中对事物的认知了,也就是是我们自己的想世界,而不能真实的,如实的反应相世界。因此你对相世界不断的认知,提高过程,就是否认自我认知,追求真实的过程。
但这二个世界,并不能解释我们的世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不能解释二个世界的关系,因此有一个没有世没有界的世界存在,他应该是这二个世界的源头所出。不过,这需要我们对世界的精细思考,在楞严经,最后解释了这些世界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找出其中的真假,以达到求真求实的目的。


  • 第六节 区别真假心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实体
  • 第十一节 阿难求开道眼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