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五阴本如来藏性
【难点导读】在接下来的一卷多里,佛佗都将描述这个世界的虚幻性,并且告诉我们这个虚幻性就是如来藏的如性。什么叫如性呢?我们需要解释一下,如来本是实相,体性是合一的,不存在体外有性,性外有体的问题,性就是体,体就是性。如来是正等觉,正等觉就是如来,但这个觉他和我们此世界的性很是相似,当如来觉出现了各种性的时候,比如见性,空性等等,已经是病态了,觉本身就十方圆满,十方觉知,为什么还需要另外的明,另外的空,另外的见呢?因此,只能说我们此世界的一切虚幻性,是如来藏的妙真和如性。他和性相似。
在讲解这些病态的根源时,用到了瞪发劳相这样的术语,这里的劳,不能用疲劳解释,而要作剧烈解释,也就是将病越来越重,越来越剧烈的时候,就变成了我们认为的样子。比如耳鸣,时间太久,一年二年之后,我们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耳鸣,而认为他是正常的声音了。能够和这个现象和平共处。
讲解这些虚幻的世界以及他们在如来实相中的演义,实际上就是讲如来与此世界的关系,从五阴,再到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再到七大,共计48处真妄关系,从而讲述了如来藏的真如何幻化出了此世界的妄。
阿难,什么叫做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的如性呢?
1. 色阴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以自己的清净的眼睛,去看晴朗的天空,只看到晴空,里面什么都没有,但这个人没有原因,就是不动自己的眼睛看着,这样瞪看久了,眼睛越来越剧烈,于是虚空中别出各种动乱的花,然后又出现一些动乱不止的没有的相,色阴应该知道,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阿难,这些乱动的花并不是从空来,也不是从眼睛出。是这样的道理,阿难,如果从空中来,即然是从空中来的,则还能进入到空中,这样有进有出,显然就不是虚空了。空如果不是空而是一个实体,自然不会容纳花相在其中起灭,这就象是阿难这个实体,不再容阿难一样。
如果是从眼睛出,则还可以从眼睛进入,则这个乱动的花性,因为从目中出来原来,应该也象目一样有见性,如果他有见性,去的时候见到华空,也应该回转过来看得见眼。如果他没有见性,出的时候眼睛就会有一个病空的地方,这样眼睛就会生病。但见花的时候,眼睛中并没有这个花去留下的空,不然看晴空的时候怎么能称为清明眼呢?
所以应该知道,色阴虚妄,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2. 受阴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手足都是正常舒适而没有问题,骨骸都调和,这种感觉就象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感觉不到任何逆顺的运行,这个人没有原因,就用二手掌在空中相互摩擦,在这二手中,就妄生出涩,滑,冷,热等感觉,受阴应该知道,和这种情况是一个道理。
阿难,这些幻触,并不是从空中来,也不是从掌中出。
是这样的道理,阿难,如果他们是从空来的话,即然能够触到掌,怎么触不到身子呢?不应该从虚空来的触还有选择性触人体吧?
如果是从掌出的,应该不用等到二手磨擦以后再出现,又从掌出来的原因,合起来掌知道了,分开的时候这个触就进去,那么手臂,腕,骨,髓应该能够觉知到进入时的踪迹,这样必然有一个觉知之心,能够查觉到这个触的进出,如果是这样的自有一物在身中往来,何必要等到二手掌相合的时候才感觉才称名为触呢?
所以应该知道,受阴是虚妄的,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3. 想阴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谈话说到酸梅,口中流出涎水,想到蹋在悬崖,足心马上到涩难行,想阴应该知道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阿难,这种酸梅的说法,不是从梅出来的,也不是从口进去的。是这样的道理,阿难,如果是梅生的说法,梅自己会说,怎么会要人说呢?如果是从口进入的,自然应该口听到酸梅,又怎么还要等待耳朵听呢?如果只是耳朵听,那这口水为什么不是从耳中出来呢?
思踏悬崖,与这个酸梅的说法是相同的。
所以应该知道,想阴是虚妄的,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4. 行阴本如来藏性
阿难,就如同瀑流,波浪相互连续,前浪后浪的边际并不相互穿插混乱,行阴应该知道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阿难,这个流行不是因为空生的,也不是因为水有的,也不是水固有的特性,也不能脱离空和水。是这样的道理,阿难,如果是因为空生的,则所有十方的无尽虚空,应该成为无尽的瀑流。世界自然都被淹没。如果是因为水而有的,则这个暴流的特性应该不是水有的,那么这暴流性和水,现在都应该还在。如果这是水性,那么在澄清的时候,就应该不是水体了。但如果离开了空水,空再没有外,水外也没有流。
所以应该知道,行阴虚妄,本不是因缘,也没有自然的属性。
5. 识阴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用一个美丽的有二个孔的瓶子,塞住这个二个孔,这中间装满了空,行程千里,带到了别的国家,识阴应该知道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阿难,这个虚空并不是从那个国家来,也不是从这个国家进入,是这个道理,阿难,如果是从对方来,则这个瓶中即能然能够装一个空去,那么被装空的地方应该就少了一块虚空,如果是从这个地方进去的,那打开一个孔,将瓶子倒过来,应该看见空被倒出来了。
所以应该知道,识阴是虚妄的,本来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觉与世界】我们先看这个世界的和合,因缘和自然三性。
比如有一些纯食用的酒精,有一些水,二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酒精与水,即和合了,形成了酒这样新生的事物,在酒与水的和合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条件,需要空间装,需要适应的温度,需要人们将二者混在一起,需要先有酒精,先有水等等,这些条件就是因缘,因为各种条件而混合在一起,也就是因缘和合。
但酒一旦由酒精和水因缘和合而产生,则具有了独特的醇厚飘香的特性,这一特性从哪里来呢?显然不是酒精来的,如果是酒精来的这个特性,则只需要酒精就称为酒了,而不需要水。当然也不是从水里面来,如果是从水里面来,则只需要将水称为酒了,而不需要酒精。更不会来自空中,如果是空中自来的酒味,那就不需要等到酒精和水混合了,只要空中取酒就行了。那么这一特性看来就是酒所独有了,这样就形成一个自然的产物,只所以惑为自然,就是有自己的特性,然后才变成一个新的事物。但这个自性真的是酒所特有吗,如果这特性与酒精无关,则不需要酒精,不需要酒精则酒香全无。如果这个特性与水无关,同不需要水,而只用酒精就行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显然,这个特性,其实就是一个条件产物,他只有在水和酒精达到一定的比例,即合符他所需要的所有条件,包括酒精,水,人,温度,湿度等等情况下,酒的特性才成为酒的特性,其实这特性,离开因缘和合,了无自性。
显然,酒并没有自然性,但却让我们惑为自然性。他的特性即不是从酒精来,也不是从水来,更不是从空中来,但是,离开了酒精,离开了水,也是没有酒的特性的。可见这自性其实是因缘和合,虚妄而生,虚妄而灭。
但观世间一切物,则莫不是如此因缘和合,惑为自然,虚妄相合而生,相离虚妄称灭。了无自性。这世上的一切有形,有为世界,都是如此。而究竟其根本,他们首先需要一个虚空,虚空作为条件,是这一切有为世界得以呈现和合因缘自然的地方。如果没有虚空,则一切有为世界,无以为成。
这个虚空,那是由什么和合而成呢?又需要什么条件呢?显然,虚空应该是自性,即没有和合,也没有条件,本就湛然长存,无生无灭。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虚空里,是如何产生这有为有形的世界的呢?如果这空中本来就有这些,则这不能称为空,如果空中没有这些有形的世界,则虚空再多也合不成有形世界。同时,虚空的空性如果还有,则说明虚空的性还没有空,则不是虚空,虚空如果没有空性,则成实体,不能让万物在其中发挥,同样不为虚空,可以看出,以虚空作为万物出现的基础,是有逻辑缺陷的。
即是虚空,则无法生妙有的世界,即是有了妙有的世界,则虚空不成虚空。在这样外道不能解释根本的时候,向内自证的内道又有没有可靠的途径呢?
从人的觉知出发,我们知道这宇宙一切相,包括虚空,都是我们思维的产物,如果我们没有这些逻辑思维,则根本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正因为我们有了这样深度的思考,才发现其中的问题。如果从觉知出发,去思考我们为什么拥有这么觉知,会不会找到终极答案呢?
首先就是,这一切的有,是我们感觉到的,一切的空,还是我们感觉到的,但我们的感觉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会看到一个东西?这是因为有一个东西,在适度的光线下,如果我们眼睛正常,他刚好出现在眼前,我们还有正常思维的话,我们就看到他了。
这个感觉中,最重要的感觉并不在于见,而在于我们的思维,无论是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过是思维的感受器,最终的感觉并不来自于这些感受器,而来自于唯一的思维。我们不能分割不同的感觉,而得到不同的事物,比如面前一块黄金,我们看到了他的金黄色,同时手摸到了冰凉的感觉,还感觉到了他很重。这本是二个完全不同的感觉,一个是眼见,一个是手触,但是,我们却认为自己感觉到了同一个事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来自于同一个思维,也就是同一个自己。这个自己不可分割,所以我的感觉就不可分割,从而不会出现眼睛看到了一块黄金,手里又摸到了另外一块黄金,以至于同样一块黄金,我们能得到二块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不会存在的。
在面对我们是一个觉还是多个觉的问题上,无疑我们只应该是一个觉,这样才是一个自己,而不会是多个觉,那样自己就变成多个人了。我们可以这样去想,觉知只有一个,但他有六种方法,即耳,目,口,鼻,身,意这六种方法,他们并不是觉的不同,而是觉的方式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觉知内容,对于觉来说,都是我们有了分别。同理,觉的内容还可以分为内外二尘,即外部的景象我们能觉知,同时内部的思维,分别,记忆我们也能觉知。觉知的内容并不是觉,只是觉的缘罢了。觉的方式也不是觉,只是觉的手段罢了。因此,觉只可能是一个,而不是多个。
所有的感觉必须是统一的,也就是自己只有是一个。同时有人摸自己的头和足二个部分,自己就二个部分有感觉,但还是认为只有一个自己,感觉看起来有耳目口鼻身意六个,其实只有一个,他来自于我们的思维意识活动。如果我们单纯的去掉大脑,而让所有的感受器正常,显然这些感受器是感受不到任何事物的,因为这个大脑没有的人,已经死亡了。相反,如果我们某个感觉器官没有了,比如眼睛没有了,只要大脑正常,刺激相应的区域,他还能出现相应的幻想,如同有眼睛的时候。比如瞎子做梦的时候,他分明看清了,与好人完全无异。而且瞎子虽然眼睛瞎了,还能看到黑暗,而并不是连黑暗都没有了。总有景象出现在思维中。
当知道我们只有一个觉,而我们自己往往将这一个觉分为六种方式,即耳目口鼻身意。这是我们分别的基本原理,所谓的种种不同的觉,其实都是同一个觉对不同现象产生了不同反应。这样看来,这个觉,即能觉得见,能也觉得听,还能觉得味,还能觉得嗅,还能觉得一切可以觉得的现象。他好象是万能的,无所不能的觉知。
由于一切事物,思维等等都是我们的觉的内容,而不是觉,这样就会存在一个觉,也就是正等觉,他离一切相而别有自性,这就是如来,也就是实相,真相。由于觉是不动的,因此也没有生灭这样的问题,而觉是唯一的不二法门,自然就能解释空色都是由他幻觉而出。当然时空也是他的幻觉。这样就比较圆满的解释了意识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意识与物质都是如来藏中的妙真如性,他们本不存在,因为如来的真实反应,而虚妄和合称之为生,虚妄相离称之为灭。那这种关系,是不是普遍适用呢?这就是48种真妄关系所要表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