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节 六入本如来藏性
【导读】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按这种顺序,讲述了如来藏的妙真如性与我们虚幻世界的关系,一切虚幻世界,都是妙真如性所幻现出来。首先是五阴,从色这样的物质性,到受,到想,到行,到分别,完成了虚妄的起始工作。然后就进入到六入,在色受想行识的基础上,我们对外界有了自己的判断,从而主动去认知我们想象中的世界,这六入,包括眼入,鼻入,耳入,口入,身入,意入就更加虚幻了。
在这六入的基础上,再度区分内外为十二处,从而出现了眼,耳,鼻,舌,身,意和与之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
然后更进一步,产生识界,这样就形成了十八界,即眼界,色界与眼识界,耳界,音界与耳识界,鼻界,香界与鼻识界,口界,味界与口识界,身界,触界与身识界,意界,法界与意识界,这十八界看起来非常明显,但实际上并没有固有的界线存在,都是虚妄想象而成。
追求这种虚幻的根本,主要还是来自于五阴,经过于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最后成形于七大。
再说,阿难,什么叫六入本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呢?
1. 眼入本如来藏性
阿难,即使人的眼睛瞪久产生剧烈劳相,这目与劳都还是菩提瞪发所现的劳相。因为在明,暗二种妄尘,以为有一个见在其中,吸收这个尘象,称为看见,这个看见离开了明,暗二尘,毕竟没有实体。是这样的,阿难,你应该知道这个所谓的“看见”并不是从明和暗中来,也不是从眼睛中出来,更不是空中产生。为什么呢?如果是从明来,暗就看不见了,应该不能见到暗,如果是从暗来,那明就没有了,应该无法见到明。如果是从眼根产生,则必然没有明暗,因此这个见精本来没有自性存在。如果从空中来,前面能看到各种景象,返回来应该可以看见眼睛,又这个空如果可以自己观察,又何必要你去看呢?
所以应当知道,眼入是虚妄的,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2. 耳入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自己的耳朵,耳根发劳,头中出现声音,这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形成的劳相。
因为于动静二种妄尘中, 以为有听闻在其中,吸取这二种尘象,就成为听闻之性,但这种听闻离开了这动,静二种尘缘,毕竟空无实体。所以,阿难,你应该知道这听性不是从动静来,也不是从耳根出,也不是于空中产生,为什么呢?如果是从静来,动就没有了,应该听不到动。如果是从动来,静就没有了,应该觉查不到静。如果是从耳根来,必然没有动静,这样听性本无自性。如果出于空中,有听成为性,那么必然不是虚空,又如果空自己能听,还用得着进入人体吗?
所以应当知道,耳入是虚妄的,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3. 鼻入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用力快速的搐自己的鼻子,这样搐久了成劳,则于鼻中闻到冷的感觉,因这种感觉分别有通,塞,虚,实,如是到各种香臭之气,和鼻与劳都同是菩提瞪发的劳相。
因为在通塞二种妄尘中,以为有闻觉在其中,吸收这个尘象,称为嗅闻性。这个闻性离开了通塞二尘,毕竟没有实体。应该知道这个嗅觉并不是从通和塞来,也不是从鼻根产生,也不是从空中出来,为什么呢?如果是从通来,塞就无法感觉到,又怎么叫做感觉到塞呢?如果因为塞而有,那么就无法嗅到通,怎么能发现香臭等触觉呢?如果是鼻根出来,也就没有通塞了,这样的嗅觉也就没有了他应该有的特性。如果是从空来,则这个嗅觉也应该可以回过去嗅到自己的鼻子,再说空如果有嗅觉,又何必要从你的鼻子而进呢?
所以应该知道,鼻入是虚妄的,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4. 舌入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用舌头不断的舔自己的嘴唇,这样久了,就产生劳,人如果有病,经常会感觉到口苦,如果没有病,经常会感觉到稍微的口甜,由甜和苦显出的舌味没有的进修,就是无味的淡。这舌与劳同样都是菩提瞪发形成的劳相。
因为甜苦的有味和淡的无味这二种妄尘,从而以为知觉在其中,吸收了这种妄尘之象,就叫做知味了,此知味的特性,离开了甜苦有味和淡而无味这二个外相,毕竟没有实体。
是这样,阿难,应该知道这样尝出来的甜苦有味和淡而无味,并不是从甜苦这些有味来,也不是因为淡而无味来,也不是从舌根来,更不是从空中产生,为什么呢?如果是从甜苦来,就不能感觉到淡,又怎么能加知道淡味呢?如果是从淡出来,甜就没有了,又怎么能知道甜苦这些有味呢?如果是从舌产生的,则没有甜淡和苦这些有味无味了。而味根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特性。如果是从空中产生,那虚空自己知道味,则不是你的口知道,又空自己知道味,为什么要从你的口进去呢?
所以应该知道,舌味是虚妄的,本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5. 身入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用一冷手去碰一热手,如果冷的程度大,热手就感觉到冷,如果热的程度大,冷手就感觉到热,这样用这个相合产生的触觉是因为分开时候的感觉,但这个相合的冷热多少之势成了之后,因而产生劳触之相。这身与劳相都同是菩提瞪久发劳而形成的。
在离和合这二种妄尘里,以为有一个触在其中,感知这个外相,就叫做知觉性。这个知觉性离开了离合这二种情况,毕竟没有实体。
是这样的道理,阿难,你应该知道知觉不是从离和合而来,也不是舒服与不舒服来,也不是从知觉的根出来,也不是从空中出来,为什么呢?如果是从合来,那分开的时候就无法感觉,又怎么知道分开了呢?这舒服与不舒服也是一样,如果是从知觉的根出来的,那就没有离合和舒服不舒服这样的相了,从而身体也就没有了身体的感觉,如果是从空中出来,空自有知觉,又怎么需要从你的身体感知呢?
所以应该知道,身的感觉是虚妄的,即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6. 意入本如来藏性
阿难,比如有人疲劳了就睡觉,睡好了就醒,看见了各种景象就记住了,失去这些记忆就是遗忘。是人的颠倒,在生存,变异,死亡中,将各种习气吸在其中,不相杂乱,这就称为意知了。这意与劳都是菩提瞪发劳相所至。
因于生灭这二种虚妄的尘相,将知见认为在其中间,从而吸取身体里面的尘象,见与闻倒了回去而感知,但却感知不到阻碍的肉体,这就是知觉性,这个知觉性,离开了醒,睡,生灭二这个尘相,毕竟没有实体。
是这样的道理,阿难,你应该知道,这样的觉知之根,并不是从醒和睡来,也不是从生和灭来,更不是从意根里出来,也不是空中来,为什么呢?如果是从醒是出来,那睡的时候就没有了,什么状态是睡呢?如果是生的时候有,那死的时候就没有了,那又是谁死了呢?如果是灭的时候有,那生的时候就没有,谁又知道生呢?如果是从根来,那睡醒二相随着身体分合,离开这二个体,觉知毕竟和空花一样,没有任何自性。如果是从空中出,自然是空的知觉,又怎么要从你的身体进入呢?
【六入皆触】按现代知识,我们知道六入,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其实都是触觉,眼是光线进入眼睛造成的,耳是声波震动耳膜造成的,鼻香是芬香分子或者其他气体份子进入嗅觉感受器造成的。味觉是分子刺激味蕾造成的,他们都和触觉一样,属于外物与人体接触,从而在人的意识中出现一个虚拟的影像,其实这些东西并没有进入大脑,只是被神经感受器所查觉,然后经过神经递质,转变为电信号之类的信号传入大脑,大脑然后根据一些固定的程序,从而幻现这些影像,显然,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大脑的参与,这些感觉都是不存在的,相反,如果没有其他感受器,只要大脑功能正常,刺激相应的大脑反应区域,也能幻现出相应的幻觉,由此可见,我们对世界的反应并不是真实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