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更新

今天我们讲第四卷和第五卷

分别是坐禅和坐禅的目的

到哪里修行?

要醒悟什么?

经常说开悟就是明白

但究竟要明白什么呢?

经常说要解脱生死,那究竟明白了什么或者专业的说法开悟了什么,才解脱了生死呢?

因此,今天的内容是惠能祖师法的实际使用

和他理论上的定慧合一

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卷,四卷,五卷全面的阐述了惠能祖师的修行道行

再后面,就是惠能祖师答疑了

我们先看第四卷

如何是坐禅

卷四:教授坐禅

教授,就是教导传授

教导传授坐禅

善知识,此法门中,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言不动。

各位,在定慧不二的法门中

坐禅本来根本不需要用心

也不需要观净

更不是说不动

此三条,就从根本上与枯木禅区别开来了

那怎么办呢

先要弄明白反对观心,观静和不动

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

如果说观心的话,心本来就是虚妄的,一个虚妄如幻的攀缘心,有什么好看的呢?

又能看出什么结果呢?

因此,观心是不行的

不可能达到定慧不二的境界

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不见自性本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故知看者却是妄也。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功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如果说看净的话

人性本来就是清净自然的

只是因为妄念的原因,遮盖了真如的本性

离开妄念,性本清净。

如果见不到自性本来清净,从来没有病,没有烦恼

反而起一个心思,去观净

这显然是生起了一个净的妄念

妄净本是缘法而有,是因为听人说清净本心,缘于这个法产生的净的想法,这本是法尘,无有是处。

所以知道,观静必然是虚妄的

这与观地球,观大海是一样的道理

都是听来学来的知见

深入妄心,惑为真见

就真的以为有一个地球了,真的以为有一个大海了

其实,人哪里看到过地球呢?哪里看到过大海呢?

都是只见过这些名词识阴的局部

惑为全性

此知见牢不可破

就成了一个妄想,使终障碍了自己的智慧

净也是一样

听得多了

就想象出了一个净

这分明就是知见障

但却牢不可破

在坐禅之中,似见此净

其实不过是魔障发作

因此,净的本质,就是没有任何形相,不应该再生出一个净相来观察

说这个观净是功夫

如果这样去修行,必然为知见障碍本性,就被自己妄见的净相给束缚了。

修不动行不行呢

若修不动者,不见一切人过患,是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

如果修不动的话,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真的达到不动

难道他的心脏不跳了吗?

难道他的脑电图停止了吗?

身体穿流不息

又哪里能不动呢

纵然坐如枯石,谓之不动

那又是如何醒来的呢?

已经入定已经不动,怎么回到人间的呢?

这说明了这些人,本身就在错误修习

根本不存在不动的道理

要知道,所谓的不动,是性上不动

而不是指行为和肉身

这是惑妄为真了

那些痴迷的人,拿着自己的身体不动,开口闭口,就是别人坐错了,别人想错了

却不知道他自己已经与道相去甚远了

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

由此可见,坐着不动,以时间长短来看修行的高深,观心观净,这完全是胡说八道的障道,在因缘的世界里面流转不息,惑乱真性。

只是让自己离道越来越远而已

定慧如一的婴儿,那知道什么坐禅,哪知道什么观静,哪知道什么观心呢

道就是一种状态

达到就是达到

不是想象出来的

而是实际上的一种心灵状态

今既如是,此法门中,何名坐禅?

即然是这样的话,那么禅宗里面,什么叫做坐禅呢?

六祖的时候,禅宗还没有分家

那时候,禅宗法脉还是一脉相承的

从达摩祖师的性相合一

到金刚经的无相净土

再到六祖的定慧不二,觉悟三身

这都是通过性相的根本真妄

来演绎的法

六祖之后,禅宗就分为若干派了

或者叫若干宗了

是个人,都可以叫一宗

大者的禅宗,至少都有五个

这一系列的宗派法脉,是不可能脱离六祖的原始教义的

只是在传法上有所区别而已

再后来,牛鬼蛇神的禅师就越来越多了

有的说自己给石头讲法,如何如何

有的说自己叱责过龙王

等等

这些吧,法障惑心

故妄说之,故妄听之

莫太当真了

一定要返回本原

从六祖的法脉里面去体会正法

回到正题

那禅宗就只存在唯一正确的坐禅

也就是六祖对坐禅的解释

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

在禅宗的根本禅理中

只有一切无碍,外在的一切境界上,不生心念,这就是叫做坐。

见到本性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乱过,不生不灭,这就是守一的禅

禅者,一也

禅者,单也。

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什么叫禅定呢?

外相变化,能离相见性,这就是禅

内在不乱,这就是定

因此,禅定是合一的

是一非二

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

外如果执著于相,内心必然就乱了

外如果离相,也就是根尘分离

内性自然不会乱

也不可能乱

也从来没有乱过

本性自净自定,祇缘触境,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

这是因为人的本性,本来就是自净自定的

只是因为攀缘心的存在,触境生心生情,障碍了智慧,称名为乱

实际上,心不攀缘在相上,那不可能乱不可能生不可能灭,如如不动的本来定性就显现了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显然,人人都有禅定

只需要不著于相,离相就见禅了

本性从来就在定中,只要见到见性,这就是定

外禅内定,故名禅定。

外离诸相,内守第一义

这就是定慧合一的禅定

那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维摩诘经里面说过

这不就是,马上释怀的感觉吗?

就是一个明白,释怀,放下的自我状态而已

《菩萨戒经》云:本元自性清净。

菩萨戒经里面也说过

本元的自性就是清净的

不需要另外参一个什么清净

善知识,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各位,见到自性本自清净

一切就都自然而然,自修自作自性而成就法身

也自行成就佛事佛行

自作自成佛的境界

这一切本是自然的事情

哪里需要什么观心观净不动呢

这样一说

就彻底蒙圈了

根本上还是不知道什么禅定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他要干嘛

要的肯定不是修个禅定

要的是开悟明心

开悟是开的什么悟

这个很重要

这是果地觉

有了果地觉,你们才能理解因地上的行为

我们来看一看惠能要觉悟什么来解脱生死

他究竟明白了个啥东西

卷五:说一体三身佛相

一体三身佛相

佛就是觉悟的目的

你们要达到的效果

这就是效果图出来了

有三种是要达到的

是要领悟的

但先要明白从哪里来领悟

这一地方,就是你的色身

你得回到身体上

别动不动就是出离心,要死觅活的

唯有色身,是解脱本

这道场明了之后

就不会落入空妄,净妄等等幻觉之中

从自身出发,明白三个道理

就OK了

怎么明白呢

那就是坐禅

坐禅干嘛呢

那就是明白这三个道理或者三个境象

善知识,总须自体,与授无相戒

各位

要务必记住的就是,要从自身出发,才能达到无相的境界

你的烦恼只有你有

你去烦恼得到的清净,也只有你明白

一切不从自身出发的修行,都是瞎扯蛋

一时逐惠能口道,令善知识见自三身佛

明白了这个道理,从自身出发,去解剖自己,再根本我惠能说的法,才能使你们见到自己的三种觉悟

也才能终极摆脱生死轮回

是哪三种呢

一个是清净的本性,这是思维,一个是你的思想,也就是攀缘而起的念头,还有一个就是你的身体,你为什么拥有这身体。

你要守的,就是不动的思维

任何人,都由思维,思想和肉身三部分组成

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

你要在自己的色身里面,去找寻找那从来不动不生不灭的清净法身佛

这个就是你的思维

当然,最好的就是把思维都扔了

思维就是思想的条件

一切思想都在这维度空间里面发生

但凡有一维,你就有一根捆住自己的绳索

有二维,就有二根捆住自己的绳索

百维千维,就下地狱去了

不得脱身

大道至简

以至于无

就彻底解放了

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你再从自已的色身里面

要去归依千百亿的化身觉悟

也就是你要醒悟过来,你的所有思想,所有念头

都是你的化身

而不是你

你有八亿四千基本化身

每一化身又有八亿千四化身

无有穷尽

这都是你的思想,你的念头

你能除得尽吗?

所以,不是要和他们作对

而是要由他们变化不息

守住思维上的不动

显然,法身的觉悟,就是见性的觉悟

也就是内要守住的第一义

而化身呢,即然是变化之身

就由他变化好了

直心即是道场

万不可念上生念

纠结其中

感觉到臭,离开就行了

感觉到美,看一眼就行了

饿了,随便吃一点就行了

渴了,随便喝一点就行了

妄上生妄的思想

原本只是饿了

就想去找点吃的

然后吃什么呢

吃什么好呢?

吃什么有味呢

环境怎么样呢?

与哪个一起吃呢?

然后,就越来越复杂

搞得吃饭早已经离开了解决饿这一个直心的念头了

因此,直心就是道场

简单就是快乐

不用妄上加妄,纠结执著

这是化身的问题

如何处置化身要看明白

于自色身,归依当来圆满报身佛

接下来,就是要善待自己的身体

要明白这就是报身

是你往昔吃啥喝啥,一切因缘造就在的果报身

应该让他归依到将来的圆满的报身上去

这就要行善念了。

为什么产生了善恶呢?

这要和王阳明的心学一比较,就知道了

王阳明的心学,其实也讲这个

无善无恶心之体

这个心之体,就是觉悟的法身

本来就是清净自然,从来没有动过,没有生灭的本我见性

有善有恶心之用

但是,你修行未满的时候

这报身也不圆满,化身也不圆满

天天找你的麻烦

也就是我们还没有脱离俗气

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高洁

不是见到见性了,自己就不了得了

还是俗人一个

得吃得喝得拉

也就还有俗人的思想

自然也就还有俗人的善恶

因此,不要让自己太过难堪

那样会影响你的深修

如果你非得认为自己已经无善无恶了,这自然好

只是这若大一个身体,若多的思想,你真的放下了吗?

色身者是舍宅,不可言归

要明白,这色身就是我们的家

家不可能再归

而是我们即要出家,又要归家

你家还在呢

因此,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都是自归依

这个后面惠能还会提到

和剃不剃光头没有关系

有没有师承没有关系

主要是向自身要法

根本自己的烦恼来放下执念

最终,三大觉悟合而为一

就成功了

也就是你的法身,化身和报身,那归到那个如如不动的上面

离开人相

无有生死

一切解决战斗

向者三身,在自法性,世人尽有,为迷不见。

因此,这三身,都在你的头脑思想中

每个人都有的

只是因为在思想中出不来,所以看不见自己原来是三个。

还是三个不生不灭的觉悟

为什么这三个都是不生不灭的呢

那见性,本自不动,自然不生不灭

这个能想明白

但其实,化身和报身,只是在永远在的变化

这变化也是永远的

变化本身也是不生不灭的

谁能终止变化?

变化不变化了,是个么子样?

因此,无始劫来

有二大根本

一个是明心见性的如如不动之本

一个就是变化无常的变化之本

这个变化之本

又一分为二

化为物质和意识二途

人就在这里面流转不休了

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色身中三身佛

人吧,都想去外面找这些如来,找到幸福

什么叫外在的三身如来呢?

他希望自己拥有一切想要的物质

这是追求外在的报身觉悟

他希望天天有人陪着自己开心

这是追求外在的化身觉悟

寄希望于环境

他希望自己拥有的这一切,使终都在,不再离开自己

如此外求

显然是不可能达到幸福的

其实,觉悟自身本自所有的三身佛

也就是从自身出发,明白三大道理

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物质和意识终归变化无常

还有不变的思维在其中

善知识,听汝善知识说,令善知识于自色身见自法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性上生。

各位,听了你们大家的看法,我来使你们从自身出去,去见证一下为三身佛的本质

这三大觉悟的本质

他们实际上,都是性上产生的

而非实有

何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

何为清净法身的觉悟呢

各位,世人的性本来就是清净的,这清净就是性,万法都在这性上

如果你在这上面思念恶,想去做坏事,你就会做坏事,但这只是想法的问题。你去想做点好事,你便去做好事,但这也只是想法的问题,难道是那个产生想法的性,有善有恶吗?

可见,这一切善恶的法,都是从自性上产生的,而不是自性本身

自性本身是清净明了

但你纠结于善或者恶的时候,就忘记他们是从见性上出来的,已经着相了

所以需要坐禅

回到不生不灭的见性上

也就离相无相了

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惠如日,智如月,知惠常明。

打个比方

日月一直在空中

只是因为云的覆盖

其实上面还是明朗晴空,只是云下面才是阴暗的

这个在飞机上才好观察

别看地球上看到下雨的时候,乌云密布,天都黑了,大雨如注

其实云上面,一片晴空

湛然长静

这就上明下暗

人的见性与思想也是这样

人随境生心,就不见见性了

此时,不能见到日月星辰,但一遇上智慧之风吹来,卷完云雾,那一切日月星辰,依然如故

都一一呈现出来了

这并不是他们时而离开,时而又来

而是我们的思想动荡,使之时见时不见

世人本性的清净,就如是湛蓝的青天一样,人的定慧,就是太阳,人的心智,就是月亮

智慧永远在你的身上,高高的挂在你心上

于外着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

但一于外执著于境

妄念浮云就盖覆了日月之光

自性就不能显现了

当你动了情绪的时候,就没了理智

这一点,骗子最清楚

一般都会打感情牌

尤其是杀猪盘

就是利用了这一招

让人迷失在情绪中

而失去基本的理智

故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见。

那么,你们遇上的那些高僧高人们

他们不过是说了一些真话,让你从杀猪盘中醒悟过来而已

当你内外明彻的时候,你的自性智慧里面,本身就有一切法相。

何劳别人灌法呢

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自归依者,除不善行,是名归依。

一切法都是自在性

这就叫清净法身

那怎么自归依呢

你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将这一切烦恼,负面的思想给控制住

显现自己清净的本性

这就是自归依法身的觉悟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了,明天我们继续另外的二个归依觉悟

化身觉悟和报身觉悟





  • 第四讲
  • 第六讲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