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残酷就在于,君子永远斗不过小人。而我们这个世界,只所以没有和平,就在于他的本质是野蛮统治文明。
物质的丰富,生活的改善,出现的直接结果,就是利令智昏。一个人,只要利益越来越多,做了利益的奴隶,那么他拥有的只有占有欲,而没有智慧心。他需要的是对别人的掠夺,而不是自己的劳动。
历史呼唤着具有占有欲的人。黄帝应运而生了。
帝这个字都含有杀气,他的主体就是一个辛字,即一个大大的木杈,后来的辛即是刑罚的意思,但这个辛与后来甲骨文中的辛是不一样的,他是一个武器,虽然落后了点,但在那个时代,已经不错了,边上的这些线条,就是疆界,基本上,帝,就是能守卫疆界的人,守卫领土的人。
帝不是皇,皇不是帝,帝改变了皇的一却,华夏的第一帝,就是黄帝,黄就是土色,指疆土,因为他让土地从此归属于华夏部落,所以称为黄帝,他对疆界的贡献是很大的。
汉代的时候,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什么都往上面去靠,这不,就认为帝有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以五色而表示,就是青,赤,黄,白,黑。黄色居中央,所以就称他为黄帝了。
那时候的人,多以居住地而姓名,黄帝居轩辕之丘,所以是轩辕氏,创业和建都在“有熊”,所以也叫有熊氏。以五色命黄帝,多少有点牵强的意思,毕竟其他的四个帝,都没有贯之以颜色。
黄帝的出生地在今天的宝鸡市,这个宝鸡市名称的来源是后来秦文公的事情了,而黄帝出生的地方,与炎帝相隔并不远,黄帝在姬水边住,炎帝在姜水边住,所以二人一个姓姬,一个姓姜,姬在甲骨文中写作,即一个女人的身体与乳房,本意即是母亲河的意思,即如同母亲乳汁一样的河流。姜在甲骨文中写为:
,从羊,从女,本意即为温驯的女子,基本上就是妾的古字,只是后来大量用了姓氏,才另创立了妾字,即守纪的女子。妾上面的那个辛,就是刑罚,意思是守纪,守规的意思了。
这也就是说,姬与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姊妹河,一个为正室,一个为偏房。这两姓人也是这样的关系。
这二个人,如果在以前纯朴的心灵里,即在三皇时代,也没有这样的事情产生,大家都共用一块江山,偏偏黄帝要称帝,他不能与人共拥江山,他要做的,就是立邦。
黄帝的一生有二个标志性的事件,第一个是与炎帝打了一场战争,这是立邦。第二个是与蚩尤打了一场战争。这是守邦。
邦这个字,从丰,从邑,本意即自给自足的地方。自给自足,就是划个地盘,我来种植庄稼,这地盘就是我的了,不能让别人来抢走了我的东西。
黄帝捣鼓这个玩意儿,就是想自己拥有这个土地,那地上的一切产物也自然属于我。这种想法,是可怕的,也是先进的,是文明的脚步,又是野蛮的思想。从对猎物的争夺,升级到对土地的争夺,跨出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关键一步。
为了达到这一点,他必须要克服与他共用地盘的同邦,炎帝也就成了首要目标。
他们在阪泉这个地方,暴发了冲突,黄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炎帝服从于自己,从此过上属于自己人的生活。
阪泉到了现在的北京,离他们的祖籍那是相当的遥远,由轩辕之地出发,离这儿都有一千二百多里路。为啥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打架呢?可能的原因就是那个地方是二者的心灵上的分界线,不管是什么理由,总之发了这样战争,阪,就是山坡,泉就是泉水,山坡就是栖息地,那时候河水泛滥,只有居在山坡上才是安全的。泉就是生命之源。为了阪泉,必须战斗。阪泉这个称谓,是战争之后,才有称谓,而不是有了称谓才有战斗,因为在这儿发生了关于居住地和生命之源的斗争,所以将这个地方称为了阪泉。
战斗的结果是黄帝胜利了,黄帝是有心之师,如果打不胜利,他不会战斗。而炎帝的臣服,终于产生了邦。这个邦字就是帮助的帮字的古字,由邦引申到共同的利益,相互的帮助,保持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地方。因为邦引申到了国家,邦域,所以另创立了帮助的帮字来表示本意。
阪泉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内战争,自此内部的纯朴,人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需要听从首领的号召,甚至于付出生命,只是为了一个邦字。
黄帝安了内乱之后,紧接着就发动了一场世界战争,这就是有名的涿鹿之战。
自涿鹿之战开始,华夏开始了血雨腥风的历程。
这一场世界战争的对手叫蚩尤。为啥叫蚩尤呢,这是黄帝给他安的一个名号,他本是九黎族的长老,为一个农耕民族,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从不与人争斗,基本上还处在三皇时代的思想。也不去思考今昔是何年。
因为蚩尤的纯朴,所以取名为蚩尤,蚩的意思就是山中之虫,没有见识的虫,在现代汉语解释中就是无知,愚昧,笨拙的意思。
尤,在甲骨文中写作,即人头上变成了手,意思就是有头脑的行为,心灵手巧的意思,他就是后来优的本字,因为词义的变化,最终创立了“优”这个字来代替本字。通过“尤”这个字,可以看出蚩尤这个人本质并不坏,他给自己的民族带来了光明,还是有所贡献的。
大智若愚。多有智慧的一句话,这个九黎族的长老就被黄帝认为是愚昧的,中国文字含有尤字的,结果都有点儿惨,象犹太人,人虽然聪明,结果却遇上了希特勒,搞得差点亡了自己的民族。这算是蚩尤的现代版吧。
这场战争打得并不顺利,由于蚩尤强大的民心支持,虽然黄帝人多势众,还是难抵不畏死的人们,因此九战九败,耗时三年左右,一说经过十年战争。由于蚩尤人数太少,最终寡不敌众,在涿鹿败亡。
战争的惨烈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为了纪念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将这个战争的地方取名为涿鹿。涿,即追逐之意,通逐字。鹿,即秦岭。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对自己领土完整的表述。用战争,证明了这块地盘,再也不许别人染足。
在国际上取得胜利之后,人们终于独占了华夏大地,此时的人们,却发现再也不可能回到纯朴的时代了,再也不能有道的心灵了。回到良心之中,就意味着抛开一切的物质财富,就意味着家败邦丧。要守护这争夺来的地盘,就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只能横着心往前走。
这就出现了德治。
德,就是正知正见。左边为行,表示行为,右上为一竖,表示正直,右中为眼睛的象形。后来在右下加上了心,合起来就是表示正确正直的见解,思想和行为。
一个社会,在提醒正见的时候,说明正见已经没有了。在提倡德的时候,说明道没了,需要德治了。自此,开六百年治国之先河,至到禹传启,家天下,中国德治的社会才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