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族的祖先,要从帝喾说起,帝喾的次妃叫简狄,她看见一只玄鸟,也就是青黑色的鸟下了一个蛋,吃了以后,就怀了孩子,给他取名为契。契就算是商族的第一代祖先了。而商族这一支人,也就以玄鸟作为了自己的图腾。永远的祭拜玄鸟。
不过,这个只是传说,没有人会吃了鸟卵就怀宝宝。那为什么还要作一个玄鸟出生的卵,还要取名为契呢?这就需要地理学来解答问题了。
在秦岭之东北,整个山形如同一只飞燕。即北飞之燕。这只燕以七老图山与燕山为头,实际上,这都是广义上的燕山山脉。
玄鸟,就是指的这只燕子,只不过到了帝喾这儿,认为太行山与吕梁山是他长长的尾巴,这就不象一只燕子,而象一只长尾巴的鸟的,因为色青,而称为玄鸟。而后来的燕国,燕山都是因此而命名。
以玄鸟来看,在吕梁山与太行山之中,恰有一山,称为太岳山,如同鸟卵,生于玄鸟之尾部。这就是简狄所见到的鸟卵,又因此山夹在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所以称这个出生的孩子为契。即象一块契一样,插在两山之中。所以这个契字,不能读成契约的“启”音,而要读作楔子的“些”音。意思是象楔子一样的山。
契长大后,性格变化很快,他还有一个弟弟,很老实,所以叫实沈,而契与实沈不和,就常常打这个弟弟,于是将契子称为阏伯,即恶哥哥。
正是因为他经常欺负弟弟,帝喾就让契住到了亳这个地方。并且给契再取一名,叫商。商是古代一种煮各种杂物的鼎类器皿,意思是要调和,要与弟弟商量,和平共处。这个商就成了商最终的国号。而契所居住的地方,也更名为商丘。在未更命之前,称为亳。
亳(bó),中国古都名,先商及商朝的都城,位于今河南商丘。商汤灭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为商汤之都。亳字会意,字从京省、从宅变形而来,“宅”意为“本家”、“老家”,“京”指“首都”,“京”与“宅”联合起来表示“故都”,本义即故都。他是帝喾发家,出生的地方,这儿还有一个镇子,叫高辛镇,帝喾因为出生在这儿,所以又叫高辛氏。
而史料认为辛喾都城即在商丘,这可能有些不对,帝喾十五岁就跟随颛顼帝,在颛顼逝世后,继承帝位,可能也在夏地立都,不然,不会将商丘称为亳。同时,尧在夏地最终得继王位,可见尧离帝喾之都应该不远。
契始终没有与弟弟搞好关系,至到死也是如此。神化中,他与弟弟变成了天上的二颗星星,一颗叫参星,一颗叫商星,我起你伏,你起我伏,永远不相见。唐代杜甫有诗为证: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契在这个地方,专司火政,即管理火,那时候引火不方便,必须日夜不要熄灭,否则怕烧不燃。契作为火正,反省自己,努力工作,将火管理得很好,受到后人的一直称赞。
到了契去世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之意,即是将火发扬光大,他这一支民族渐渐的强盛起来了。
昭明去世后,昭明的儿子,也就是契的孙子,出来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这人叫相土。
相土这个人出生为帝时,正是后羿代夏的时候,这时候夏朝名誉上的统治者就姒相,也就是少康的父亲。空守半壁江山,还遇上个寒浞杀了后羿做了首领,这真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这个相最为难的时候,正好是相土在商族中大放光彩的时代。
夏朝的传代规律在子孙中谁有能力,谁有贤得谁就可以当帝王,这样应时而生,就造成了家族的混乱和同胞之间的相残,四百年光阴,最终就玩完了。
相土生于夏朝最病重的时候,虽然没死,但他目睹着夏朝重天时的弊端,他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相地。其名为相土,就是观天下之土地,以建立强大的商族。相土的一生,都在寻找龙脉,山水中度过。相土,是商族的第一颗明星,他让商族实行了兄死传弟,弟死传子的继位原则,这明显是敬土地鬼神的结果,风水,就是于平辈中流传,世完而代继。
相土之前,已经有了马,牛,羊等动物,六畜兴旺发达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标志。到了相土这儿,他将马术发扬光大,那就是建立了马车,即乘马。当然,现代的解释都是认为相土首先乘坐了马。不过,养马不是为了乘坐,那难道是为了吃吗?我比较喜欢的翻译,那就是从相土开始,有了战车,马车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几匹马拉着,又快又舒适。而这最终也为相当长时间内,以战车数量,即乘的多少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强弱标志。
相土作乘马,为自己查土地行了方便之法。并最终选定了商丘,作为自己的兴国之地。相土作为风水之祖,一点也不为过。他并不是一味的向往那种帝王一样的生活,除了商丘立都之外,他还在四处相地,随后,他看中了淮北这个地方。
通过商丘与淮北这二个地方的比较,可以看出相土的风水术要点,也就是商族信鬼神重地理的要领。商丘古城,四水绕城,其地围地之广,何其千里,西有嵩山,秦岭,东有蒙山,北有太行山,南有大别山。然天无完地,人无完人。相土亦知帝王人人所想,却不过是招身之祸。大凡建都,都以坐北向南为立都之要领,比如北京,西安,洛阳等古都城,莫不如此。然而,商丘之都,却略偏于东北,东北正体,是艮山坤向,重繁衍生息之相。可见,追求平安,正是相土心中的好风水。
在平安的基础之上,再创辉煌,再争中原,再逐其鹿,这才是要领。
要说商丘还有帝王之气脉,那么淮北则是生息之旺地。休养生息,莫过淮北相城。淮北相城,北有父母之山偏结其穴,其脉跌了又跌,隐了又隐,其根却起自泰山。于徐州之地,开枝散叶,莫计其数。不仅山脉生息之好,更是前有朝水之池,复有诸水绕于其外,可谓妙极之地。
淮北之地,隐龙之尾也。其天生一块坐北向南之地,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比如咸阳,若论地理,以坐南向北为佳,比如商丘,若论地理,以坐西向东为佳,比如北京,要略偏于西南,等等。莫不是天地不能两全,依得了地理,则依不了坐北向南的天理,依得了天理,却得不到地理。但淮北则不然,天生可坐正子午之向,可谓少见之地,舒适之土。这儿若论建都立业,则极为不妙,主要是其东南方,有裂山,其自北向南,自顶至脚,裂开数丈之谷,深不知底。此破山也。炎帝即出生在此,所以炎帝又称烈山氏。而炎帝之所以能为帝,却是因为那时候裂山之谷,尚有不灭之火,这对于华夏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一点,炎帝才称为帝,才能成帝。才取名为炎帝。这在古代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的,称为“大禹治水,烈山焚泽”---《列国志》。
烈山,可能是因为下面的煤炭,瓦斯等,受雷雨电击而生火,夏天更厉害,才有这样的奇景。不过,到了相土来的时候,烈山已经无火,这样的山脉就成了死脉,破山。尽管这样,相土还是喜欢上了这儿,居住在了这样。从而将他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相城,将后面的山,称为相山。所以淮北市又称相城,就是因此而得名。
通过商丘与淮北这二处风水,可以知道风水的精华在于人,重人事,敬鬼神。兴亦此,灭亦此,相土因此奇术,佐夏相而奇功,开疆土而无穷,《诗经》记载他: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史记》也说他:相土佐夏,功著于商。大意都是说,相土这人非常出名,很多的城邦都自愿归附于他,他辅佐夏朝,对于商族的强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土之后,昌若继位。预示着商族的昌盛,顺从了相土的功劳。若,即顺从,理所当然之意。有了相土,昌自然是理所当然。昌若之后,曹圉继位,曹,即槽。圉,即四面围住之栏。意思是到了曹圉这一代,已经大力的发展了畜牧业,将相土的乘马发扬光大了。
曹圉之后,冥继其位。冥的意思是有点昏头,由于商族渐渐的繁荣起来,当时夏朝的统治者就召冥去治水,商族这一支人本来都是管火的,治水并不是他的特长,然而,帝王之命,不可不从,冥还是努力的去治水,结果淹死在河中,冥也就成了玄冥,成了水神,地府的代名词了。这一招换个形式,就是周族祖先季历的悲剧,只不过指使的人换成了当政的商朝。
冥虽然有些昏,但他的二个儿子却是非常不错,一个叫王亥,一个叫王恒。在冥去世后,王亥继位了。王亥之名,又叫振,正所以振兴商族之人。他是通过商业途径振兴商族的。
早在王亥之先,商族作为畜牧民族已经非常发达了,相土作了乘马,即马车,然后曹圉又作了圈养,使游牧民族变得可以定居下来。到了王亥这儿,王亥创造了神来之思,竟然作了牛服,即教会了牛的劳动,让牛开始耕地,这样大大的节约了劳动力,为华夏的物质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牛的降伏,商族之兴已经走向了飞跃,不几年,物质已经过剩。面对着物质的过剩,王亥想到了与别的民族进行交易,他不断的用牛车,马车拉着大量的物资出入别的国家,交换着自己需要的物品,久而久之,就象成了名片一样,别人一看见商人,就知道是进行交易的人来了。后人将做生意叫经商,将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将做生意的行业叫商业,都是拜王亥所赐。
王亥的财富越来越多,有一次,王亥与王恒带着大量的货物到有易国去交易,有易国的国君叫绵臣,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可能的原因就是见财起意,杀了王亥,另一说就是王亥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被绵臣的妻子给看上了,二人就勾搭起来。让绵臣知晓,杀了王亥。还有一说就是王恒嫉妒哥哥,借绵臣之手杀了王亥。
这些原因中,见财起意是非常有可能的,后人的财不露白,有了财物,莫要显摆,凡是到显摆钱的时候,就知道这人已经非常可怜了,是非常无知的人,想用钱来证明自己,那样证明出来的不过是铜臭,铜属于金属,其臭经久不失,狐臭属于生物现象,尚可一死了之。人当以知识,以理性为自己的靠山,万不可以钱作靠山,召来横祸。
而绵臣之妻看上王亥,当然也有可能,朋友妻,不可妻。做生意的人,要戒色。生意在于理智中越来越辉煌,而于酒色中越来越萧条。好色之徒,因色而失智的人,就是生意到达顶峰而将衰弱的人。做生意的人,有三忌,一忌赌,二忌色,三忌酒。这三者会让家业衰财,生意低落。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为了应酬,不得不做这些事情,做了这些事情之后,生意反而高涨,赚了几笔钱,这是因为他知道这是应酬,而不是自己的喜好,作为自己的喜好,家业就必败,作为应酬,则不可缺少。但就算是应酬,也对家庭影响深远,他的后代不会认为是应酬,他的后代会认为理所当然,基本上,后代之中,难有大的作为,或者少富而老贱,子平而孙衰。
作为第三个理由,即弟弟借人之手,杀了哥哥,这个在商族之中应该是不可能的。商族的传统就是兄死弟继位,弟死子继位,他没有这个必要借人之手去杀王亥。重要的是王亥死后,王恒失踪了。
由于种种原因,四年之中,由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代理着商族的首领一职,四年之后,实在寻找不到王恒,商族决定让上甲微做首领。
上甲微做了首领之后,便联系了河伯族,在王亥时代,王亥经常与河伯族做生意,将自己的服牛,即教会了耕田的牛租给河伯族和有易族,所以与河伯族的关系很正。河伯族居住在现在的山东荷泽市,与商丘为邻。这一支人本为东夷中的一支,以白头翁作为氐族的图腾,到了夏帝芒的时代,河伯族出了杰出首领,名叫冯夷。
上甲微就借助冯夷之兵,征伐有易,为自己的父叔报仇。在战争中,杀死了绵臣,又血洗了有易国,有易国消失了。上甲微就将有易国并入自己的国家之中。而冯夷最后被有穷氏,也就是后羿的那一支人,后羿为寒浞杀了之后,少康中兴,又灭了寒浞这族,后羿这一支人归顺了夏朝,得以保全。他们归于东夷,冯夷没有办法,只好让出自己的地盘,北渡黄河,到陕西大荔县安家立国,名为冯夷国。冯姓之名,自此流传。周武王之后,又封自己的亲戚于冯国,也称为冯姓。二支冯姓人们,成了冯姓的始祖,究其根源,均以冯夷建冯夷国为始。
上甲微,只所以叫微,应该是国力较弱了,这主要取决于夏朝的复兴正值顶峰,同时,后羿族压迫冯夷国的时候,上甲微因为借过兵,肯定也难逃帮助河伯的命运。还有人说,他晚年与弟弟共一个女人,总之,微,即微弱。商族显得弱小了。
上甲微之后,商族就进入了报的时代,我们已经不知道报的是什么了,后面几代祖先,就是报乙,报丙,报丁,甲,乙,丙,丁是四代人。上甲是报乙的父亲,报乙是报丙的父亲,报丙是报丁的父亲,三代报应之后,夏族衰弱,商族始兴,主壬上位,主壬之后,主癸上位,主癸之后,天乙上位。天乙就是商朝的开国之祖,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