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甲骨文又称为唐,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与唐尧相比。他革了夏朝了命,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革命这个词语。
任何圣人的出世,都离不开贤能人才的辅佐。商汤也是如此。他就得益于二个非常有力的助手。一个叫伊尹,一个叫仲虺。
伊尹,伊是指的伊河,在洛阳市。据说是洛阳市嵩县人。
伊尹的父母都是奴隶,应该说他是没有姓名的,在夏商周之际,百姓还是有尊贵的一种象征,平民是没有姓氏的。作为奴隶的伊尹也应该没有姓氏。
但伊尹自小好学,他并不是学什么天文地理,他学的是做汤,也就是炒菜做饭。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无论做一件什么事情,他都能得道。伊尹就是这样。他的厨艺突飞猛进,因为火候恰当,五味调和,可能就被称为阿衡了。阿衡的意思就是善于掌握平衡的人。
中国是一个药食同源的国度,很多的药物本身就是食物。要学会中国的汤艺,就必须掌握食物的性能,实际上就是做了一个合格的医生。因为如此,中国的方剂很多都叫作汤,即熬的汁液,而汤这个字,本意又是开水,食药之前可以混用。伊尹凭借着厨艺和医药,就修成了正果,明白了天下莫过如此,“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就象炒一个小菜,道理是一样的。同时也明白,有病的国度,就需要汤药治疗。纵观天下,当用祛腐生肌之法,才可以救得了万民。即灭掉夏朝。
伊尹凭着自己的厨艺和医术,慢慢的,就做到了有莘国的厨师。又因为做得很称职,又升为厨师长,受到了有莘国首领的赏识。
有莘国即现在的陕西合阳县,莘,就是众多的意思。当时夏朝都城建在夏县,即临汾谷地里面,这样到中原,一般都要经过有莘国这个地方,然后出三门峡,过洛阳而入中原。因为人们往来都从这个地方,所以称为有莘国。即有很多人往来的国家。可以说,有莘国为夏都之咽喉。后来在魏文侯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429年,在黄河西岸的合水,也叫洽水的北岸建城,山南水北为阳。在合水以北建城,所以称为合阳城。
合阳境内的洽川湿地,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性湿地,就是诗经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出处。
就在伊尹在有莘国做得有声有色,深得有莘国首领赏识的时候,商汤来了,商汤来的目的,不是为了这儿的湖光山色,也不是了窈窕淑女,他来是另有目的。
商汤在商丘也做得有声有色,威德并厚。
偏偏这时候夏桀做了一件不得人心的事情,即灭了自己的老亲家有缗氏,害得人人自危。有缗氏在蒙山地区,在离这个地区不远处,有一个地方,现在叫枣庄市。枣庄市与滕州市同属一个地理窝,以蒙山山脉为祖,以微山湖为南面之水,地杰人灵,只不过白虎过长,阴盛而阳弱,所以偏左偏南的枣庄要强过偏右偏北的滕州。
当初还是夏祖大禹的时候,有一个专门管车造车的车正,叫奚仲。这时候的车应该还是人力车,在甲骨文中车写作,
之类,可以看出,早期的车主要是高档人群所享用,多见于帝王之类的。而关于车的动力,基本上应该是人力。到了后来,相土的出现,开始用马力拉车,车也变成了战车,从而出现了后面划二个戈字的字形。
奚仲所造的车,可能就是这种人力车。但毕竟是给大禹这样的帝王当过车辆的制造者和指挥者,车正就是指挥者的意思。后世之人,称之为车神。祭拜奚仲,出行平安就是这个原因。
同时,因为奚仲给帝王开过车,被大禹封到了枣庄这个地方,创立了一个国度,就是后来的薛国。
等到薛国传到商汤这个时候,奚仲的后代中出了一个叫仲虺的人奴隶主。他虽然世代过着富贵的生活,但有感于夏朝的无情,连有缗氏都可以灭掉,所以带着自己的族人投奔了商汤。
为什么叫仲虺呢?仲是用来在兄弟中排行第二的。而虺是一种毒蛇,即牙齿和舌头很毒。仲虺正是这样一个人,看问题很准确,说话很毒辣,商汤和诰命基本上都是出自仲虺之手。
商汤之得仲虺,比如军队举起了大旗,总可以名正而言顺,势至而理足。仲虺因此得到了左相的称谓。
为了防备夏朝,商汤与仲虺决定与有莘国联姻,娶有莘国的女儿作为妇人。这样,有莘国得天独厚的条件,夏朝一有风吹草动,商汤就会马上知道。商汤国大,而有莘国很小,这样一谈,婚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那时候首领嫁女儿,不象现在,一般嫁一个女儿,还要几个倍嫁的姐妹,很多时候,娶一个就等于娶九个。不仅如此,在陪嫁的礼品中,还有男姓奴隶,即媵臣。这样七拼八凑,基本上就是半个家庭嫁了过去。
伊尹作为媵臣,也一并嫁给了商汤。
因为有做饭和医药的双重本领,他很快就引起了商汤的注意。商汤就亲自去拜见这个奴隶。墨子就在这儿讲了一个故事: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伊尹以药汤之理论治国之道,商汤甚是喜欢,就将伊尹拜为右相。同时,商汤也就开始成了百姓们的汤药,众望所归,奈以去夏桀之病。自伊尹相佐,商汤始称汤,汤即汤药之谓。百姓恨夏桀之不死,苍生之病重,盼汤药以荡涤。汤,即应运而生。
商汤是夏桀的革命者,作为武力革命的始祖,商汤完备了武力革命的基本方法。
第一,做好仁义之师的宣传。伊尹与仲虺辅佐商汤,出门去巡视。见到一个农夫正在张挂捕鸟的网,东西南北,四面挂好之后,就请求上天保佑,让东西南北的鸟来都进入网中。商汤看见后,说太残忍了,只有夏桀才能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来。于是叫人除去了三面之网,只留下一面,然后诪告上天:飞禽走兽,想飞的飞,想跑的跑,想东的东,想西的西,如果实在不听话的,就请钻到网里去吧。
仲虺利用这件事情,大肆显扬,别人一听,感叹商汤真是仁德,汤的仁德连禽兽都能照顾。这样显扬之后,商汤的人气肯定是直线上升,为将来兴仁义之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叫师出有名。
商汤为了灭夏,重视民心,主张师出有名。也发生过很危险的情况。
夏桀有一个大将,叫关龙逄,他见夏桀天天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经常向夏桀直谏,可夏桀总是不听,于是关龙逄就引黄图直谏,立而不去。黄图就是危险的地图,即那些诸侯国可能有问题,不服从统治了。等等之类。夏桀以关龙逄“妖言犯上”而杀之。
夏桀杀了关龙逄之后,太史令终古将占卜的凶兆,哭着送给夏桀,夏桀不屑一顾。
这让终古伤透了心,于是出走夏朝,到了商汤那儿。那时候,太史管占卜,天文等,是一个国家的行政要员。太史离夏而至商,对于商汤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他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大肆的显扬夏桀的不对,自己的仁德之类。并将这一件事情告诉了所有的诸侯国,使所有的国家都认为夏桀不对。给夏桀造成了极端不好的影响。
而这之前,商汤又灭了夏桀的耳目国家葛国,因为理由正当,让夏桀有口说不出。这一次终于找到了机会,于是召见商汤,此时商汤势微,不得不去。这可以算是最早的鸿门宴了。
果然,商汤这一去,就被夏桀囚禁了起来,差点丢了性命。
伊尹一方面叫所有的诸候国去帮忙说情,另一方面又收集了大量的珍宝,美女送到夏桀那儿,这样双管齐下,夏桀才放回了商汤。
第二,做好情报工作。革命是以命相搏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情报战是看不见的战线,谁拥有了最真实,最可靠的情报,谁常常就是事情的决定者。商汤对于这一点,丝毫不敢大意,不仅与有莘国联婚,还二次派伊尹出入夏朝,打探情报,其情报工作通过伊尹,做到了妺喜的身上。就连国共内战,共产党的情报非常厉害,也没有做到宋美龄身上。可见伊尹的情报工作做到了何等地步。这样优良的情报工作,为最终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不仅仅是自己的情报工作做得好,同时,反间战也打得有声有色,利用欲擒故纵之计,打掉了夏桀的耳目,即商汤西边的国家葛国。
商汤自己在夏桀的都城外,找了个有莘国做情报收集工作。同时,自己西边的葛国,又是夏桀的耳目,这样商汤一有什么行为,葛国都会报告给夏桀,给商汤灭夏的行为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商汤于是决定灭掉葛国。
商汤先派人问葛国为什么好久不祭祀了,葛国本是懒惰之国,不愿意祭祀。同时,根本没有想到商汤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要葛国的命。所以随便打个藉口,就想打发过去,就说自己没有祭祀用的牛羊。
商汤便派人送去了牛羊。这些牛羊被葛国吃了,同样还是没有进行祭祀。商汤很高兴,但还是派人去问葛国,为什么还是没有祭祀。葛国只好再找个藉口,说自己粮食不足。商汤就派农夫到葛国去帮助他们种粮食。然后每天都给这些农夫送去很好吃的饭菜。
葛国人在昏君的领导下,民不聊生,从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于是去抢这些食物。结果弄出了人命。这正是商汤求之不得的结果。
于是,商汤果断的兴仁义之兵,迅速的灭掉了葛国。灭掉葛国之后,所有的诸侯国都很高兴,就连夏桀也只能打落牙了往肚里吞,问了问情况,也就不再说什么。可见商汤的工作做得何等出色。
现在我们公认的欲擒故纵计的发明者是郑庄公,比起这个商汤来说,已经晚了千余年。只不过商汤没有申请专利,让郑庄公捡了个漏罢了。
第三,清除爪牙。作为革命者,要将被革命的爪牙清除掉,这样才能顺利的革除其命。比如烧土豆而去皮,去谷糠而为米一样。又比如伐木者于荆棘刺中伐树,必然去荆棘,而后树可以伐。
当时有三个死心塌地要跟随着夏桀的国家,一个叫豕韦国,一个叫顾国,一个叫昆吾国。
豕韦国,简称韦国,韦者,背也。违背天时之国家,豕是贬称,即象猪一样不识时务。在现在的安阳滑县。顾国在现在的濮阳范县。顾者,留恋之意,即眷念着夏朝的历史。可谓夏朝之忠臣。昆吾国在现在许昌。昆者,昆仑,祖宗之意。同时,也是昆吾国的图腾,为“众虫”。吾者,我也。昆吾国的意思是想自己称王,自己独大的国家。这个国家与商汤一样,早在太康时期就繁荣了起来,后来又尊少康为王,会制陶瓦,用来盖在房子上,这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创举了。同时,这个国家还会冶金,琢玉和占卜,可以想想有多强大。
到了夏桀时期,国家无道,昆吾国就成了与商汤一样有作为,想灭夏取而代之的国家。也是商汤最有的力的竞争者。
商汤出兵,突然袭击,灭掉了豕韦国和顾国。免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
夏桀听到后,非常生气,下令兴“九夷之师”,九夷之师就是指夏朝的同盟国,因为很多,所以称为九,因为作战很猛,所以称为夷。九夷之师一兴起,伊尹就给商汤献计,要商汤马上与夏桀示好,以待时机。
商汤听了伊尹的建议,给夏桀很多的贡物和请罪奏章,同时,利用伊尹在夏朝时建立的那些内奸,阿谀奉承夏桀,夏桀这才放过商汤。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商汤以除奸止恶之名,与昆吾开始了战争,经过几场战争之后,商汤打败了昆吾国,昆吾国的人民很多就融入了商汤的人族之中。因为这种仇恨,最后被周朝的人利用,联合起来灭掉了商朝,这是后话了。
商汤为什么要先灭韦国与顾国,留下昆吾国呢?这其中有一个道理,留下昆吾国这样的强国,就不会让夏桀感觉到商汤的一面独大,不会成为出头之鸟。将夏桀的爪牙清除干净之后,再灭掉昆吾国,自己独大了,那是因为再也不怕夏桀了,到了决战的时候。
第四,打探虚实 商汤灭了昆吾之后,与夏桀发生大决战已经是不可避免了。伊尹还是很小心的献计,让商汤不再给夏桀进贡。夏桀看到商汤不再给自己进贡,非常生气,又传令兴九夷之师以伐商。结果九夷之师不起。伊尹马上判断,今非昔比。当初,夏桀兴九夷之兵,而兵起。时机未到,所以进贡以消灾祸。现在,九夷不起,时机成熟,可以灭夏了。
接下来,商汤与夏桀在鸣条这个地方发生了大决战。由于商汤的战前动员令做得非常出色,商汤败了。鸣条在什么地方,历史上有很大的争论,我所能存疑的地方,就是运城前的山冈。
在鸣条消灭了夏桀的主力之后,夏桀逃往三朡[zōng],即现在的山东定陶一带。商汤本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决心,追至三朡,来了三朡国,夏桀无奈,继续逃路至巢山。被商汤放逐至此,以至于饿死。
商汤的革命成功了。他给华夏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机,所以大家赞扬他的功德,将他称为乙,乙即如草木之初生,新生之命。这一年,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左右。四百年左右的夏朝灭亡了,六百年左右的商朝又兴起。
汤治其病,乙获新生,商汤的祖先八次迁都,终于迎来了商朝一统天下的盛世。而商汤的后人们,继续着迁都改变风水的国策,带领中国苦难的人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