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恪之邦

    要了解一个国家,就要看他的邻国。如同要了解一个人,需要看他的朋友和敌人一样。

    郑国作为新势力,新气象,开始了历史的征程,但在他的周围,还有一群守旧的国家,除了卫国之外,宋国也是其中一员。

    当初周武王开国以后,大封邦国,以便替自己守卫国家,另外,还要存下别人的优良传统,以便世人的尊重,这就建立了三恪之国。那三个国度?一为陈国,为继承三皇五帝的道德盛世,在宛丘封建。宛丘就是现在的淮阳县,据说是太昊伏羲氏定都之所。据说伏羲其人,制网罟,意思是结网捕鱼。这在淮阳是很容易实现的,淮阳县的龙湖,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亩,环于城外,在中国内陆,是最大的环城湖。从天然的角度出发,这地方才是内陆真正的水环之地。不象故城,靠人工修造。因为这个环形湖,所以才称这儿为宛丘。宛这个字,据说文解释,象屋内之草,自然屈曲之象。所以象弯曲之形。这地方弯曲之水环绕,故而命名宛丘。

    陈国即舜的后人伪满所建。为什么要叫陈呢?陈这个字要是从阜,从木,而不是东。阜的意思是山川。木的意思是社神。本意即祭祀山川大德。

    三恪的第二个国家叫杞国,最初大略在河南省杞县境内,是用来祭祀夏朝的,夏朝重天时,什么都喜欢算一算,有个故事叫杞人忧天,就是指的杞国人,特别喜欢天,总担心天会塌下来,而过得不安稳。这都是夏朝重天时的后遗症。

    三恪的第三个国家就是宋国,他与杞国,陈国呈品字形分布在郑国的周围,但杞国与陈国都太小,而宋国的块头比较大,这就免不了与郑国之间要发生很多的故事。

    周武王死后,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率兵平反,杀了武庚,朝歌之地就成了卫国的领土。为了延续商朝的祭祀,就想到了商纣王的二个兄弟,一个叫微子,一个叫箕子。箕子远去了朝鲜半岛,成了那个地方的君主。只有微子还躲在微山一带,于是将微子找来,让他在商丘建立了宋国,祭祀商朝的地理。宋这个字就是用来祭祀帐篷一类的流动性住所的。宝盖头指的是临时性的住所,穴字头指的是定居。这二个偏旁在后来有点混用的意思。

    微子建立宋国后,经过宋微仲,宋宋公,宋丁公,宋子共,即宋前缗公,这子共还是按照商朝的规范,传弟不传子,立了自己的弟弟即宋炀公,子共的儿子鲋祀心中不满,于是杀了宋炀公,把国位给了长兄弗父何,弗父何不接受,他便自立为君王,即宋厉公。这弗父何就是孔子的远祖。早在这个时候,这个家族高风亮节的遗传基因可能就存在了。

    宋厉公之后,是宋釐公,宋釐公十七年,周厉王出奔彘,是为周共和元年。

    宋釐公之后,宋惠公立位,从公元前830年到公元前800年,共执政31年,国家发展迅速,渐渐在成为了东方比较强大的国家。宗惠公之后,宋哀公继位,在位一年就逝世了,所以才谥号为哀,太悲惨了。宋哀公死后,宋戴公继位。在位34年,从公元前799年执政,至公元前766年逝世。郑武公是公元前770年与周平王东迁,这就是说,在宋戴公执政的后17年里,他的旁边出现了一个能征善战,开疆扩土的新兴国家。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宋戴公人心的改变,他坚持着自己的治国理念。

    宋戴公治国,由孔子的七世祖正考父辅佐,他一生勤俭,爱民如子,他担心人们的赋税太重,从而减轻赋税,将田赋由十分之一减少为十二分之一。又担心酿酒浪费粮食,所以全国禁酒,已经存在的酒只在招待外国使臣的时候才使用。国内筵席均不设酒。这样都还认为浪费,又节俭食物的数量,减省菜肴。他对自己这样严以律己,但百姓一遇到灾荒,他却开仓济民,一点也不含糊。这样的国政,使国家国富民强。就连郑武公也不敢小瞧,在宋戴公执政的34年中,竟然没有与别的国家发生过一场战事,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宋戴公逝世后,万民痛哭,长徒跋涉前来送葬的人们挤满了都城,周宣王感其圣德,特意赐其谥号为“戴”,即万民拥戴之谓。宋戴公的一些后人以此为荣,就以戴为姓,成为戴氏始祖。

    宋戴公之后,宋武公继位,为什么取谥名为宋武公呢?就是因为这宋武公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战争,北方的游牧民族长狄入侵,他派自己的兄弟皇父率军抵御,在长丘这个地方,即今天的河南省封丘县打败了长狄人,俘获了他们的首领缘斯,同时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己的兄弟皇父以及自己的二个儿子谷甥、司寇牛父。国家战斗力受到了创伤。

    公元前748年,宋武公死后,他的儿子宋宣公继位。宋宣公自公元前747年继位,宋宣公五年,公元前743年,这一年年号为戊戌年。他的邻国郑国的君子郑武公去世,郑武公的长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郑庄公作为新兴的国家,他要变法,他要革新,他要图强,戊戌年给他的生机将要影响历史的进程。宋国进入了特别危险的时刻。


  • 第二十五章 东周论道
  • 第二十七章 寤生图强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