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管仲相齐,积极治理齐国图强的时候,在华夏的南方,一个强大的国家已经成就了气候,这就是楚国。这样一来,使华夏大地围绕着周郑这二个新旧中心,出现东齐西秦,北晋南楚四个国家。加上中华大地上其它的诸多小国,形成了“天下”的概念。
那么这南楚是怎么兴起来的呢?他又是何方神圣?这就得从颛顼说起。这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到了颛顼的第五代里,出了一个叫吴回的人,吴回的意思就是迁居吴地而后回的人。这吴回生在帝喾时代,他的哥哥重黎担任火正,即祝融之官。结果办事不力,被撤了职,这才召回吴地的吴回回来,做这个火正之官,依然根据官名而称为祝融。这祝融主南方火,就象冥冥中注定一样,他的后代巧合的在南方立了足。
话说这吴回之子,名叫陆终,陆终取了鬼方的女子为妻,生下了六个重要的儿子: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这芈姓的季连算是楚国之先祖。
这季连的后人中,有一个叫鬻熊的人,此时已经不知过了多少代,鬻熊在世的时候,做了周文王的老师。这一来,这一支人开始光艳起来,到周成王大封天下时,这鬻熊也死了,他的孙子叫熊绎正当壮年,就将这熊绎封到了丹淅之地,建立楚国。爵位为子爵,周代分封制为公,侯,伯,子,男五级,这子爵是倒数第二级,地位是低贱的。这样一个低级的分封,是什么让他蜕变成了一只雄狮呢?这就要先找到这分封的丹淅之地在哪儿。
话说这西安的祖山为蓝田县的王顺山,王顺山的南面有一山,为凤皇山,二山相连,本为一体。自凤皇山生有一水,为丹江之源,经商洛而南去,经过丹凤县,淅川县至湖北丹江口市而汇合于由西向东而流的汉江。这丹江之水,就有了说法。
他不往西安渭河平原而去,却南行汇于汉江,汉江本为左膀右臂。只所以取名为丹江,并不是红色的江水之称谓,他的本名为粉青江,后来更名,有三种说法:一是因为尧帝的长子丹朱葬于丹江而更名。二是长平之战后,秦军坑杀楚国四十万降卒,染水尽赤,而更名。三是因为江内有鱼,食之多寿,谓之丹鱼,而取名为丹江。这第三种说法最不靠谱,一般鱼会因江而得名,少有因鱼名而命名为江的。
而丹江之实名,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如此,这丹江之意,以心血之江解释,比较妥当。血本红色,此江为心血所系,故名丹江。怎么叫心血所系呢?原来这秦岭之脉,若是往北流,经渭河平原而注黄河,则为正常,但总有一些水系,会相反而去,洛阳之水,洛水,伊水就是例子。即女儿河。这丹江也是重要的反水之一,他往南去,是要完成另一样的使命,即叔河。与往北流的为一血所系,同胞之弟。所以非常重要。因为如此,而命名为丹江。
这丹江之水下行,经过的河南南阳的淅川县,就是楚国被封的丹淅之地。
为什么要叫丹淅之地呢,就是因为这地方还有一条自河南省三门峡市分支而来的河流,名叫淅河。在淅川县注入丹江之中。所以就称为了丹淅之地。这地方山脉形如马鞍。向前突出,面向东南,望着南阳盆地。
南阳,即叔地结穴之处。此地三面较高,形成盆地之格,向西南而望荆襄,控制了整个江汉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咽喉之所。南阳,本名宛,宛都,宛城。在中华大地上,当之无愧的宛地,一个是淮阳的宛丘,龙湖水三面环绕。另一个就是这南阳宛城了,三面山环绕。不过,南阳之地,要大淮阳很多,下统荆襄江汉,就很不简单了。后来更名,是秦国一统天下,给置了南阳郡,即在伏牛山之南,汉江之北,山南水北为阳,故取名为南阳郡。
正因南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下面望着武汉,长沙,这周成王给熊绎封了一个丹淅之地,就为成就一个强国,打下了基础。
这熊绎被封了楚国的时候,那地方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只所以取名为楚,正是因为要在林下开荒,林下之足,谓之楚。其艰苦就可想而知了。后人又因此认为林表示双木,即很麻木的意思,与足合起来,表达很痛苦,很艰辛。楚就含有痛苦之意。
周王朝怎么也没有看出,这楚国会有什么用,这蛮野之地,会怎么生活。其楚国的爵位排在子位,而称楚国人为楚子,也就是很低的爵位了。
人穷则会发奋图强,这楚国的人们,因此备加努力,反而渐渐的兴旺起来,在这荆刺之中,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其间的艰辛,史书用了八个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bìlù):柴车;蓝缕(lánlǚ):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当然,这楚国人发奋图强,不仅仅是风水上的原因,更重的是,熊绎还受过刺激,熊绎与齐丁公,卫康伯,晋侯燮一起奉事于周成王,周成王分给三位以珍贵的宝器,而熊绎因为爵低位贱,没有份。让熊绎倍受打击。更加发奋图强。
到熊绎之后,楚国已经深入湖北地盘,小小的宛城,成了楚国大厦的根基。
熊绎以后,熊艾继位,然后经过熊黵(黑旦),熊胜,熊胜无子,死后其弟熊杨继位,在熊艾至熊杨期间,楚国国势昌盛,周王朝曾经二次亲征楚国,想避免楚国的强大,第一次无功而返,第二次为周昭王亲征,结果给淹死在江里,全军无一生还,整个周王朝的根基自此衰弱了下去,同时也证明了楚国,已经成了天下强国了。
熊杨之后,其子熊渠继位,熊渠其人,文能治国,武能安邦,《韩诗外传》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熊渠夜间赶路,忽见不远处趴着一只老虎,急忙射出一箭。跑过去一看,却是巨石。那箭镞连同箭杆、箭翎一古脑儿钻进石头里面拔不出来了。这故事和李广射石如出一辙,时间却早了700来年。《史记·龟策列传》中这样评价熊渠的箭术:弈名善射,不如雄渠、蠭门。雄渠就是熊渠,直接将熊渠箭术的高度,给提到高与后弈,甚至超越后弈的上面。可见其一流的武功。
这熊渠凭着这些武功,发明了近交远攻的方法,放着自己国家周边的小国不打,专门远征,第一次攻打湖北西部的随国,第二次东征,攻打湖北中部的杨越,第三次东征,更远了,远征湖北东部的鄂国。这鄂国多铜矿,自此楚国得到铜库的大门。经过这三战三捷,楚国势力如日中天。
兴奋不已的熊渠封其长子康为句亶(今湖北江陵)王,次子红为鄂(今湖北鄂城)王,三子执疵为越章(今安徽间地)王。按照当时的礼制,除了周王室能称王外,其他的邦国都是不能称王的。楚国是子爵,本只应该称楚子,自称公就已经是越礼了,现在还封王,这是石破天惊的对王权的挑战。
过后不久,周宣王继位,以穷兵黩武著称,楚国被迫取消了封王。但这次对王权的挑战,却让楚国人兴奋不已,自此,强国之势开始如日中天。
熊渠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夭,熊渠死后,就让二儿子熊挚红继位,其少子越章王执疵发动政变,杀兄夺位,改名为熊延。这一次的宫变并没有给楚国带来多少灾难。熊延在位三十三年,政局稳定,国势强劲。
熊延死后,其子熊勇继位,熊勇六年,即周厉王出奔,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熊勇在位十年而卒,其弟熊严继位,熊严十年而卒,其子熊霜继位,熊霜还有三个弟弟,即仲雪,叔熊,季徇。熊霜在位六年即卒,三弟争权,仲雪死亡,叔熊避难于濮,三弟季徇胜出,即熊徇。
公元前800年,楚熊徇死亡,其子熊咢继位,熊咢在位九年,病故,其子熊仪继位,是为若敖。若敖是封号,这是楚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谥号的国君,标志着这个伟大的国家,正式成了华夏大地的重要成员。
这楚若敖取了郧国女子为妻,生楚霄敖熊坎、鬬伯比、鬬廉以及成氏之祖。若敖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几个后代都非常出名,也是楚国内乱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