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管仲相齐

    慢慢黑夜,礼崩乐坏,天下之乐,乐于利,天下之交,交于利,天下之趣,趣于利,生死无常,尔虞我诈,无信无义,无礼无诚。就在这最为黑暗的时侯,鸡鸣叫了。子时已经过去,丑时已经到来,虽然还是黑暗,但星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伴随着鸡鸣,给人世间带来了第一粒火种。公元前725年,一个传奇的人物,降生到华夏大地,他的名字叫管仲。

    管仲的父亲管庄本是齐国大夫,但到了管仲的时候,家道中落,管仲连生存下去都成了困难。好在他有一个朋友,名叫鲍叔牙,这二个儿时一起长大的伙伴,感情很好,鲍叔牙的家境却还宽裕。在他的接济下,才勉强度日。

    此时的管仲,家里还有一老母亲在上,这样全凭接济,也不是个事情。于是,鲍叔牙就约上管仲,二人一起做生意。开始生意还好,每次赚钱以后,到了分钱的时候,这管仲就多分了很多,因为家境实在贫寒,都是寅吃卯粮。这鲍叔牙也理解管仲,但鲍叔牙的佣人却不乐了,鲍叔牙就告诉他们管仲家的实况,以让他们不要说闲话。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鲍叔牙与管仲二人合伙做生意,本是鲍叔牙出的本钱,管仲负责管理。这管仲却在一次生意上,给搞砸了,血本无归。

    这样一来,鲍叔牙也被弄得处境艰难了。不过,鲍叔牙却并不认为是管仲无能,只是感叹时运不利,有不利之时,贤德之人,亦是如此。为了改善窘境,鲍叔牙又带着管仲一起从军。

    管仲从军以后,每次到了打仗,他都远远的躲在后面,而鲍叔牙与其他的士兵们却冲锋陷阵,这样的次数多了,其他的人就有了意见,认为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只好告诉大家说,管仲家有老母,如果自己死了,老母亲将无所依靠。

    这二人又开始了从政之路,一起相齐。此时的齐国,还是齐僖公在位。这齐僖公怎么看这二位,也不是一块当官的料,于是让他们去辅佐公子。

    齐国当时有三位公子,一位是太子诸儿,二哥是公子纠,三弟是公子小白。太子诸儿位长,名正而言顺,是当之无愧的后继国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齐僖公之后,即是诸儿继位,为齐襄公。而齐僖公让管仲辅佐老二公子纠。这公子纠的母亲天下又都讨厌,当然齐僖公也不例外。还将另外一个叫召忽的人也安排过来。这齐僖公又将鲍叔牙安排给辅佐三公子小白。这小白的母亲早死,聪明也比不过公子纠和诸儿。显然,这齐僖公是根本没拿管仲和鲍叔牙当根葱。

    这样的结果,鲍叔牙也很不喜欢,认为没有出息,常常推病不上朝。在他看来,“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打发时光,因为没有前途,才让自己辅佐。此时,管仲反而劝起鲍叔牙来:他认为诸儿为人,反复无常,失德无礼,迟早会出事情。而公子纠的母亲,天下人厌恶,人虽然聪明,但别人会恨乌及乌,也不喜欢公子纠,纵然将来公子纠起事,杀了齐襄公,也会一事无成。反而是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因为没有母亲,反而会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喜欢。公子小白看起来不太聪明,但是却有远大的志向,将来齐国成大器者,非公子小白莫避。这样劝解之后,鲍叔牙才重新上朝,开始尽心的辅佐公子小白。

    后不久,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这期间,周王室发生了内乱。

    原来自周平王东迁,至王孙林继续,是为周桓王。周桓王的长子是是姬佗,次子名叫姬克,人称王子克。王子克天生聪明,自小深得周桓王喜欢,周桓王因此特别想将王位继承给王子克。以振兴周朝的衰败之势。不过,又不愿意越礼。所以在临终前,特别叮嘱大臣黑肩。希望将来长子死后,能兄死弟及,让王子克继位。

    周桓王死后,按周礼,姬佗继位,史称周庄王。到了周庄王三年,也就是齐襄公四年的时候,大臣黑肩阴谋杀了周庄王,立王子克为君。然而,这件事却让大夫辛伯知道了,他劝谏周公黑肩:“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这黑肩不听,一意孤行,辛伯因此向周庄王告发,周庄王先发制人,杀了黑肩,王子克逃到了燕国。这就是“王子克之乱”。

    王子克之乱,给周王室造成了更虚弱的内境。不得已,到了次年,嫁女给齐襄公,以求得齐国的拥护。而此时的齐襄公,也正想自己的妹妹文姜失了神,就此机会,要鲁国送亲,并最终为了与自己的妹妹文姜长期在一起,而杀了鲁桓公,周室的公主,嫁给齐襄王之后,也不得宠,一年后,就郁郁而终。

    这件事情让管仲与鲍叔牙感觉到齐国要内乱了。过了不多久,二对好朋友开始带着自己的主人去避难。

    这管仲与召忽带着公子纠到了鲁国,这是因为公子纠的夫人是鲁国人的原因。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太远,不仅如此,公子小白的母亲死了已经多年,卫国自身又内乱不止。在这种情况下,鲍叔牙只好带着公子小白到了齐国南边一个叫莒国的国家躲藏了起来。

    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暴发,公孙无知与连称,管至父一起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被立为了君,谁知还没有一年,公孙无知就被另外的大夫杀了,这样一来,齐国领导人处于真空状态。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的机会终于来了。

    此时,二个公子都想急着回国,这样的事情是先到先得。这鲁庄王希望能名正言顺的送公子纠回国,管仲却心急如焚,害怕被鲍叔牙带着的公子小白捷足先登。于是向鲁庄王借了30乘兵车,先行前去,到了即墨这个地方,果然看见鲍叔牙带着公子子小白过来。话说这管仲以前每次打仗,都是躲在后面,这样一个人,倒因此而练就了一套射箭神技,百发百中。如此神射,连管仲自己也自认为非常了不起。这次见公子小白骑车过来,便拉弓射箭,这箭一出,分明射中了小白的腹部,小白是应箭而倒,管仲很得意,便很潇洒的回去向公子纠与鲁庄公报信。说公子小白已经死了。鲁庄公于是在家安心的整顿军马,礼物,这样延误下来,等送公子纠和管仲回国的时候,已经过了六天。

    六天,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鲍叔牙就正在做。公子小白被神射管仲射了一箭,倒地之后,鲍叔牙也认为小白没得救了。等管仲走后,走近一看,公子小白竟然完好无损,原来这一箭竟然射在了铜制的带勾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皮带扣上。可谓惊险之及。小白知管仲神射,也就是借机装死,骗过了管仲。

    鲍叔牙得知此景,心喜若狂,便于公子小白日夜兼程,来了临淄。这鲍叔牙先将公子小白安顿好后,就去找正卿高溪。当时正卿高溪势力最大,又自小与公子小白相好,当初国家无君,也是高溪先给小白报的信。而高溪与众大臣均不喜欢公子纠的母亲,因此也对公子纠没有好感。这样一来,二人一拍即合,不久,就让公子小白登基为君,史称齐桓公。

    等到六天后,鲁庄王带着公子纠与管仲前来齐国继位,齐国在鲍叔牙与齐桓公的治理下,已经掌握了大权。公子纠迟到了。公子纠迟到后,鲁庄公不高兴了,认为齐国小白刚继君位,人心不稳,可以武力攻齐,以强迫齐国换掉君主。于是出军队继续前进,

    这齐桓公与鲍叔牙自知退即是死路一条,于是整顿军马,誓死一战。双方在乾时相遇,由于齐桓公的决心,齐国获胜了,这鲁庄公,公子纠,管仲,召忽败回鲁国。齐国军队在鲍叔牙的指令下乘势前进,进入鲁国国境,并将齐桓公的国书送于鲁庄公,声明为了齐国安宁,要鲁国交出公子纠,管种与召忽三人,以绝后患。

    施伯给鲁庄公建议到:这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怕齐桓公要公子纠是假,要管仲才是真。并提议杀死他们,送人头给齐桓公,这样即不得罪齐桓公,又可以绝鲁国后患。鲁庄公也是忙中多错事,以为管仲曾经射过齐桓公,齐桓公是想亲自报仇。因此杀了公子纠,召忽见主人被杀,自己自杀身亡,以殉公子纠。这样一来,鲁庄公就将公子纠的人头与活着的管仲交给鲍叔牙。这对兄弟,再次以别样的形式相聚在了一起。

    对于齐桓公来说,他并不看好管仲,除了仇恨,不再有什么。他希望让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坚持认为让管仲为相,要比任命自己为相好。并且列举了五点理由: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在这五点上,管仲要强过自己。所以,要只是管理齐国,鲍叔牙可以任职,要是想让齐国强大,外人不敢小瞧,则非管仲为相不可。

    这五个条件,宽以从政,惠以爱民,就是行仁。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就是守义,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就是立信,制订礼仪,风化天下,就是讲礼,整治军队,勇敢作战,就是尚勇。仁,义,信,礼,勇。这五方面,管仲都是优秀的,对于鲍叔牙来说,他认为这五者,是称霸天下的要素。这就成了后来儒家学说的发源之地。

    由于鲍叔牙的坚持,齐桓公终于决定了要启用管仲,二个昔日生死相搏的冤家,却和睦的走在了一起。二人见面后,齐桓公就问:你认为现在的齐国怎么才能安定下来?当然,前题也说得很明白,就是襄公之乱。这管仲回答,齐国的事情要治好,君主立志是关键,也就是要有一个称霸诸侯的雄心在那儿。这齐桓公听得一楞一楞的,这咋也没有想过称霸的事情,于是就说:还是先等内政安稳了再说吧。管仲认为不能这样,转身就走。齐桓公一见,得了,赶忙叫停管仲,立志就立志吧。这等于认可了管仲的观点。公元前685年,管仲被拜为卿。开始了治理齐国的进程。

    管仲对齐国的治理,可谓全面开花,为后世治国之策,打下了全面的基础。

    一,民兵管理。一个国家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管仲治齐,第一就是要将所有的齐国人,纳入管理范畴,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这套管理机制为了高效的运作,将兵源的管理也附于其中。这种民与兵的同时管理,是当时的一个特色,平时为农,战时为兵。管仲的管理即“参其乡而伍其鄙”。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又于其中规定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帅。这样的体制,民与兵都是五级制度,民以邑为单位,上设卒,乡,县,属。兵以轨为单位,即五人为伍,上设里,连,旅,军。对比于后来的军事体制建设,这已经是初具规模了。

    二,安居乐业。管仲不仅将所有齐国人纳入管理范畴,并且为了让人安居乐业进行了政策支持。首先就是规定人们不得杂居,相当于现在的划分了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各承家技,国家安宁。同时限制人们不得随意迁徙,使各行各业,都善长于专门。让人们安居乐业是很了不起的国策,也证明了管仲的治国大才,当然,他还发明了“相地而衰”,即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来收税,这样低土质的地区税少,高土质的地区税多,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积极性,加上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允许人们物质的交易流通,人们越来越富强。这也为百姓安居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三,国家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管仲理齐,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民强,还需要国富。怎么样让国家富起来呢?管仲想到了另一个人物,荣夷公。即辅佐周厉王实行专利的人。专利,是财富集中的根本。此一时,彼一时,当初被否定的国策,现在却可以用了。管仲以大兴专利为谋利之手段,即轻重鱼盐之利,徼山海之业,这样初步的统治了盐,铁等,为国家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不仅如此,管仲还鼓励以钱,物,财等赎罪,以减轻刑罚,为以罚养国,开辟了先河。同时,管仲还建立妓院,开创历史先河,出现了管妓,收取大量的税收。为后来妓院的普及,也作出了积极的一面。

    这些国策的实行,让齐国在短短的二三年内,就迅速的富强了起来。为齐桓公成就霸业,作出了盖世功勋。作为中国春秋战国历史上,第一个点亮灯光的士族,管仲尽了义无反顾的责任。


  • 第三十一章 齐国风雨
  • 第三十三章 宛丘荆楚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