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华夏大地,新旧不接,礼崩乐坏的时候,周围的一些国家,也同样受灾严重,齐国之中,也出现了恶趣坏乐。
齐国的始祖是姜太公,又名吕尚,为周文王,周武王的军师加宰相,功劳甚高。而吕尚的祖先,却可以上溯到伯益。
伯益就是伯夷,中国历史上有二个伯夷,二者相隔一千多年,其中一个是商未孤竹国的伯夷,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这孤竹国在现在的秦皇岛一带,孤竹的国君墨胎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夷,幼子叔齐,国君喜欢叔齐,就想将君位传给幼子。等国君逝世后,伯夷就逃了出国,以完成父亲的愿望。国人要选叔齐为君,叔齐认为,自己如果做了君王,就是于兄弟不义,于礼不合。因此坚持不受,也逃了出去。国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立了中子为君。
伯夷与叔齐一直在北海之滨与东夷人生活在一起,后来听说了周文王的盛德,便去拜见。走到中途,却遇到了周武王的代纣大军。此时的周文王已经死了。兄弟二人见到这种情况,周武王父死而动武,是为不孝,以臣而犯君,是为不仁。二人便想离开周朝,发誓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但不久,周朝伐纣取得了胜利,天下都是周朝的了。这二人为了不吃周朝的食物,只要在首阳山采薇以充饥,并最终饿死在洛阳附近的首阳山上。
这个伯夷是以这种高风亮节流传于华夏。与吕氏祖先的伯夷是完全不相同的。
吕氏祖先的伯夷,为炎帝之后,本为姜姓。佐大禹治水,功劳显著,受封于吕,是为吕侯。为什么要叫吕呢?这吕字是膂的本字,为象形字,本意即脊梁骨,脊椎之意。而这伯夷,也就是伯益,因为主管过太岳,太岳山,即在吕梁山与太行山之中。而吕,即是吕梁山的简称。这吕梁山,即脊椎山脉,即是地理名词,又成了伯夷的封号。
在伯夷的后代中,就有一些人以这个吕字为姓氐,开始了传播。其封地在山东。到了商未,这一支人中出了吕尚这样的贤臣,周武王封建的时候,将吕尚再封为国,国名为齐,因为吕尚本炎帝姜氏之后,所以亦称姜氏齐国。建都营丘,为了防止三监之乱的历史重演,召康公命齐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这就是授于了齐国对周边一些小国的生杀大权,为齐国最终的强大打下了名声上的基础。
齐国的齐字,本是斋戒的斋字。这二个字在古代是相通的。为什么要名之为斋呢?就是因为泰山的原因,要齐国继承泰山的祭祀,供奉山川。泰山为五岳独尊,故名此国为斋国。帮着周朝斋戒祭祀。
那为什么不读斋音,而要读齐音呢?这就要讲到风水地理了。
山东之地,前端突出于海,为黄泛区,已经找到不古代的地形图了。然而,在山东之北,如同鱼鳍一样,现在的山东地图划分,还可以看出这个鳍形来。而山东之南,则如同鱼尾。所以,山东在古地形中为一种鱼,这是不会错的。只是是什么鱼,由于地貌变迁,已经无法识别。
因此,才有了齐国,齐读为鳍,即有地理之理。而另外一个鲁国,即鲁尾之意。
齐国自开始创国,即为国之重臣,开国之吕尚,吕尚之后,其子为齐丁公吕伋,为周成王的舅舅,受到过周成王的赏赐。齐丁公之后齐乙公,齐乙公之后齐癸公,齐癸公之后齐哀公。
这齐哀公在位的时候,周朝已经到了周夷王手里。
当初,周朝在齐国的东边,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寿光,烟台等地,建立了一个纪国,什么叫纪国呢?纪就是网罟,丝线结成的网。比如纪律,等等,都是这个网的引申意。这纪国就是鱼网,用来防止齐国这样的鱼作乱,如同武庚时的三监国家一样。到了齐哀时代,这纪国的国君为纪炀侯,荒淫无道,向周夷王进谗言,周夷王听信了纪侯的话,将齐哀公用了一锅开水,给煮了。即烹杀了齐哀公。从此齐国与纪国交恶。纪国也成了齐国强大后第一个灭掉的国家。
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之后,没有立齐哀公的亲弟弟为君,而立了齐哀公的异母弟弟吕静为君,是为齐胡公。齐胡公害怕纪国伤害自己,想出了迁都的办法,将都城从营丘迁往了薄姑,这反而给了营丘的齐哀公的同母亲弟机会,齐哀公的亲弟弟叫吕山,他在营丘结集私党,联络营丘的人们,在齐胡公八年,杀了齐胡公,将齐胡公的儿子驱逐出境,自立为君,史称齐献公。
齐献公再度将都城迁回营丘,扩建都城,新城滨接近淄水,所以更名称为临淄。
临淄之地,以淄水而命名,为什么叫淄水呢?淄通缁,本即青黑色的丝状物,即发丝。这淄水出自鲁山山脉,鲁山山脉在大的山势上为泰山山脉。大凡山脉,有面有背,山环抱的为面,山背对着的为背。这泰山山脉,环抱泰安,莱芜,新泰一带。而淄水,源头不清,数股合流,恰如发丝自此而出,至临淄古马陉之地,形成发夹之形,然后北去广饶,汇小清河而入海。淄者,发也。
与临淄不远,即是淄博,淄博,即淄水与博山的合称。临淄属于淄博市。为什么这淄博市后来超过了临淄区呢?临淄本是依水而建,在人文地理上,依水建城是很有必要有,有多大的水,则有多大的城,很多地形相近的城市,因为水源的大小,而产生了大小之分,象石家庄,邢台,邯郸一线就是生动的写照。要说这临淄之水,在齐地是最大的了,所以在建都之上,是无可争议的作为了首选。然而淄博之水,却有一个特长,那常见的二河夹处,以前说过,这二河夹处,多为文明的诞生之地,繁荣之所。淄博就由孝妇河和玉龙河二河相夹,其中之地为张店区。所以说,在水法上,淄博是有特色的,并不逊色于临淄区。
然而,天估淄博,在其左边,竟然生出一群山脉,为鹤伴山,鹤伴山往前延伸,形成了淄博市的青龙之脉,在青龙应首,就是印台山。其山带印而守位,是临淄所不具有。
因为这个原因,随着工业的发达,城市建造脚步的加快,地理窝子转向了淄博。这种地势强过水源的建城之所,是不多见的。不过,真要以青龙为鹤伴山的话,这临淄之水,反而成了白虎,淄博之气,更是得天独厚了。
齐献公在位九年而终,其子齐武公继位,齐武公十年,是为庚申年,即共和元年,中国明文有史的开始。武公之后,其子齐厉公继位,厉都是厉害的角,这位齐厉公同样昏愦暴虐,齐人痛恨不矣,于是就联合齐胡吕静的子孙一起武装,杀死厉公。不过,这齐胡公的子孙却在这次战斗中,全部战死了。齐国人只好再将齐厉公的儿子赤选上为君,史称齐文公。而齐文公继位之后,即把参于杀害自己父亲的七十多人,全部处死。
经过这次政变之后,齐文公处理政事,小心谨慎。公元前808年,又嫁女给晋穆侯,二个政治团体实行了联姻,齐国开始平稳发展。齐文公之后,其子齐成公继位,在位九年而卒,成公之子吕购继位,是为前齐庄公。齐庄公吕购公元前794年继位,公元前730年逝世,共在位64年,长时间的当政,使政局强大,为其孙齐桓王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730年前齐庄公死亡后,其子吕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齐僖公在位的时候,正是郑庄公在中原图霸的时候,公元前720年,齐僖公与郑庄公结盟于石门,其后数十年间,领导多次会盟,齐国眼瞧着就越来越强大,到了公元前698年,齐僖公病逝。若大的齐国落在了齐襄公的身上。
这齐僖公出名的儿子,共有三个,话说这大儿子即吕氏诸儿,也就是后来的齐襄公。第二个儿子叫公子纠,第三个儿子叫公子小白。本来还有一个庶生的儿子,叫彭生。齐僖公还有二个出名的女儿,一个叫宣姜,一个叫文姜。
这诸儿跟文姜从小一起长大,慢慢的兄妹之间就发生了感情,你情我浓,竟然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这齐僖公一看,这兄妹是乱伦啊,那怎么行,就将文姜要嫁给郑国公子忽,郑公子忽可能也私下里打听到了诸儿与文姜的关系,就以齐国国大,而郑国国小而婉拒了。
齐僖公面子上过不去,堂堂齐国女儿,国色天香,有名的才女,竟然送给郑国一个公子,还被拒绝,这越想越不是滋味,倒是诸儿又欢喜了一阵子,二兄妹还可以继续生活。齐僖公想来想去,就想到了鲁国,这鲁国比齐国小,比郑国又大,将女儿嫁给鲁国,也可以让郑国看看,自己的女儿不是嫁不出去。
话说这鲁国,自周宣王杀了伯御,立懿公戏的弟弟称为国君,史称鲁孝公,鲁孝公之后,他的儿子弗湟继承君位,是为鲁惠公。鲁惠公的元配夫人没有生子就死亡了,他的一个姜,名叫声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做息。可是,这天下的奇怪事情还真是多,在宋国就出了一个女子,生下来手掌上就写有鲁夫人三个字,这鲁公一听,便去宋国将他迎娶进来,取名为仲子。这个叫仲子的女人,也为惠公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公子允。这公子允还没有长大,鲁惠公也还没有立谁为太子,自己就死掉了。
这一下,鲁国人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公子息已经成年,又深受人们的爱戴,但是公子允的母亲,生来手上便有鲁夫人的子样,说明鲁惠公还是有意立公子允为太子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子息被国人拥立为君,他以周公之德去辅佐公子允,称为鲁隐公,隐就是隐于后台,摄政之意。这鲁国朝纲之上呢,还有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即公子翚,人称羽父。这羽父很不服气鲁隐公摄政,一想自己也是公子,为咐不能摄政啊?到了鲁隐公四年,宋国来借鲁国的兵好去攻打郑国,羽父请求派兵,鲁隐公不同意,这羽父也有意思,见鲁隐公不同意,就自己带兵出去,完全无视隐公的地位。到了鲁隐公十年的时候,隐公要会郑国,齐国之兵,去讨伐宋国,这回羽父也绝,他乘鲁隐公事情忙,自己先带着兵去会盟伐宋了。
鲁隐公面对羽父的这些作为,也无能为力,就由着他去。到了鲁隐公十一年,即公元前712年冬,这羽父想做太宰,太宰的职位很高,相当于总管,宰就是主宰的意思,为了做太宰,这羽父就给鲁隐公出了个主意,说只要你让我做太宰,我就杀了公子允,让你做名符其实的国君。谁知这鲁隐公听了,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是要学周公之盛德,不会做这样小人的举动。羽父这一楞一楞的给傻眼了,弄了半天,这鲁隐公并不是重视君位,都象自己一样视权利如性命的人。这下可以,以小人之心,本以为天下尽是小人,结果撞到了君子。
羽毛害怕鲁隐公告秘,干脆小人做到底,他跑到公子允那儿告鲁隐公的状,这样一翻谗言,年少的公子允那里会鉴别,马上派人将这鲁隐公给杀了,自己坐稳了君主,史称鲁桓公。
齐僖公看中的女婿,就是这个鲁桓公。他继位不稳,又没有多少盛德,还有羽父的谗言,国力本身又比齐国小,这是赶鸭子上架,不是他也是他了。鲁桓公迫于齐僖公的国威,只好娶回兄妹乱伦的文姜。而诸儿则是肠子都快愁断了,也没能留住自己心爱的文姜妹妹。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病逝,诸儿继位,史称齐襄公。这齐襄公继位以后,娶了大臣连称的妹妹为妾,加上后宫数不清的美人,他竟然都不喜欢,独独怀念远在鲁国的妹妹文姜,这样日思夜愁,在他继位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文姜嫁给鲁国已经过了十五个年头,他还真想到了一条妙计,就是向周庄王的妹妹周王姬求婚,很快婚事就定下来了,这齐襄公又请求周王与鲁国一起来主持婚礼。这文姜在鲁国一听,知道哥哥的用意,就请求鲁桓公带着自己一起回齐国看看。
鲁桓公按照当时的礼制,完全可以不答应文姜的要求。大臣们也竭力反对,这鲁桓公也不知道哪根脑神经出了问题,别人越是不允许,他越是要带。带着文姜,到了齐国,文姜就与哥哥齐襄王给好上了,夜宿齐宫,不回鲁驿。鲁桓公为此,心中懊恼,对这二个兄妹也就没有了好脸色,齐襄公堂堂的大国国君,本就认为是鲁桓公夺了自己所爱,如今又看鲁桓公气色不妙,干脆就动了杀机,假意设宴款待鲁桓公,却乘着鲁桓公不备,让公子彭生杀了这鲁桓公。
鲁桓公一死,鲁国立了鲁桓公的儿子鲁同继位,是为鲁庄公。这鲁庄公看着齐国大,自己国小,报仇无望,干脆默认了这妈妈与舅舅的暧昧,继续为齐襄公主持婚礼,让齐襄公与周王姬结为百年之好,同时给齐国一个说法,齐襄公过意不去,便杀了公子彭生,算是给了鲁国一个交待。
这文姜也是没有脸回到鲁国见自己的儿子,同样也没有脸继续等在齐襄公的旁边,毕竟自己的丈夫还是不明不白的死在了齐国。于是在齐鲁交界糕这个地方住了下来,自称即不在鲁,也不在齐,以求心安。当然,这齐襄公与鲁庄公还是经常到糕地看望这位才华横溢的传奇美女。
齐襄公理政,是反复无常,公元前693年,他灭了纪国,给齐国最后的扩张,扫清了道路。这算是他唯一可以记载的功劳了。对于他来说,与姐妹的亲情,是最重要的,襄公九年,他嫁到卫国的姐姐宣姜的儿子被左右公子驱逐,为了自己的姐姐幸福,他帮助被驱赶的卫惠王复国,杀掉左右公子。同时,让自己的姐姐宣姜,嫁给了虽然不是自己亲生,但却应该叫他为娘的另一个卫国公子。由此可见,这齐国之乐,到了齐襄公这儿,已经发展为一种畸型。
也是天道报应,这齐襄公十二年的时候,即公元前686年,大臣连称,管至父,要求换防,早在一年前,齐襄公命令这二人守葵丘之地,说好瓜熟即归,也就是换防,这二人在这偏僻之地,看着瓜不仅熟了,都快要烂了,也没见齐襄公安排人来换自己,二人就再三催齐襄公这件事,齐襄公是置之不理。而连称的妹妹也是齐襄公的妾,见齐襄公日夜思念的都是文姜妹妹,自己得不到宠爱,是心灰意冷。这时,公孙无知出现了。
公孙无知是齐僖公弟弟夷仲年的儿子,齐僖公对待这个侄儿,当嫡生的看待,宠爱有加。到了齐襄公的时候,受到了贬低,心中不服,一来二去,竟然勾撘上了上连称的妹妹,齐襄公的妾。这样下来,有公孙无知与连称的妹妹作内应,外有连称,管至父的兵力,几人凑到了一块儿,这齐襄公想不死都难了。
这年冬天,齐襄公到沛丘狩猎,在狩猎过程中,发现一头野猪站着跑,等他追近的时候,野猪扭过头来,齐襄公看到了公子彭生的脸,这种幻觉是要出人命的,齐襄公由此受了惊吓从车上摔了下来,等到回到行宫里,又发现鞋子丢了一只,将随行的太监好一顿臭打,打过后,太监准备去齐襄公摔下车的地方去寻找这只鞋,还只走出宫门,就遇上了前来灭齐襄公的连称,管至父的军队。被抓了个正着,太监马上见风施舵,露出自己身上的伤,取得连称们的信任,然后给他们献计,说自己先进去,杀了昏君,然后提头给他们。连称答应了,这太监进去之后,见了齐襄公,就将他藏起来,自己躺在床上,代齐襄公去死。
尽管有这样忠心的恃从,齐襄公是自作孽,不可活,连称他们杀进行宫,宰杀了床上的太监,发现不对,便四下搜索,结果这齐襄公躺在后门后面,一只脚在下面露着。让连称发现,给抓了出来,杀掉了。
连称,管至父弑杀齐襄公后,立公孙无知为君。这公孙无知有地方概念,他对雍廪人不好,到了第二年的春天,这雍廪人蕖丘大夫发动判乱,杀了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等人。齐国乐坏的后果,才硝烟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