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不治已病治未病

在人的生命活动,解释生命现象

是离不开生化的

这一点古今中外,都观察到了

生化是生命活动的中心

在上一讲中,我们讲过黄帝内经的开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里面的一段文字:"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在这段文字里面,将人衰病老死的情况归于过量饮酒,色欲过度,虚妄操心三大类因素

心情不好,纵欲过度,饮酒无制

这都是现代人常犯的问题

同时归于人们不知道让精神饱满,不知道放松心态,只知道纵使自己的欲望,务必以满足自己的虚妄想象为人生目标,因此违背了养生之乐,再加上人的生活作息没有规律,就形成了种种早夭的情况。

纵情声色欲望,包括过量饮酒,色欲等等,而妄想执著,只想满足自己的胡思乱想,为了妄想,不顾身体条件,亡命祼奔以为是人生幸事。

所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形与神不能统一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形神统一呢?

这就是黄帝内经第二篇的内容,篇名叫《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这篇文章很重要,通过调节神,从而使他与形相符合

使自己获得益寿天年,无病无灾

要明白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先普及二个基本概念,一个是志,一个是气。

身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随时都在生生不息,代谢不己

这种身体层面的变化运动,称名为气

即由于气的运动,造成了形体的变化。

这一点,经常听课的就容易明白

所有的物都是不存在的

只是分段妄生分段妄灭

包括人体

他们实际上是永远变化的现象中,取一部分

称名为某某

就当真以为存在了

除了变化是永恒,没有永恒存在的物

因此,一切的形

都是气的变化,暂得如此罢了

形之所以是此形,就是因为气的原因。所以形气是身体的基础。

抛开形,我们就得到了气

学问就是这样

要离开表象

比如现代物理

就是从质点说起

一个有质量的点

万事万物,莫不是一个有质量的点

点表达了位置

质量表达了共性

别无其他

所以,抓住本质,非常重要

这世界一切事物的本质,就是气

如同物理学的质点,数学系里面的数字一样

他就是学科的根本

再看神,实际上就是思想变化

思想就是天

思维就是道

这个概念要一直清楚

不然黄帝内经的这篇文章是看不懂的

古人称为心主神

最不好理解的地方,其实就是这个神

无数的人,都以为有自性

都固执的认为,我是存在的

思想是自己的

其实不然

身体数以百亿的细胞,他们各有感受

各有思维,各有思想

在刹那刹那之间,他们其实都在叫喊

这些叫喊都是以各种信息在传达

也就是人一刹那,有数以百亿的思想

这些信息最终都汇总到大脑

然后大家就开会了

如此众多的叫喊,就要看谁闹得凶了

这是一个按闹分配的身体

那个叫得最凶的,会哭的

最具有诱惑的,就成了当下的想法

比如胃说自己受伤了,你就感受到了胃痛

眼睛看到了美色,你又为美色所牵引

人到产房娃都要生了,是可以淘宝购物的

全看哪个会闹

无非是内与外两种环境,时时刻刻变化着自己的思想。

所以,心无定处,唯妄所成。

这就是人们以为的我

攀附因缘,而生我相

如果就着这个因缘变化心而当作自己

显然会糟蹋自己的身体,让自己不得安息

此欲未过,他欲己生,此痛未了,他痛己至。

神的变化太无常了,以至于内经天元纪大论篇都在感叹:阴阳不测谓之神。

这思想的变化越快,就越是精神病

比如上一秒,还在吃饭,下一秒就扔掉碗,认为自己要跑步

这样忽然的变化,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

因此将他们归于精神病一类

而所谓的常人,不过是心性的变化,略微慢一些,还能有个适应过程罢了

今天爱这个,明天爱哪个

充其量你说他是渣男

不会认为他是精神病

但实际上,他就是缓进性精神病

无药可救也不需药救而已

所以,心神半点不靠谱

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人们的神好象并不是瞬间万变的

他总围绕着一个轴心在运动

比如一个人的生活信条就是赚钱

那么这个人是绝对不会相信世上是有不想赚钱的人存在的,

同时,他可能有所偏移

比如生病了,忘记了赚钱

孩子学习不好了,忘记了赚钱

但只要这些缘份一解除,他立马又钻到钱眼里面去了。

仿佛其他的都干扰选项,而赚钱是终身选项

死的时候,棺材里面都要放几个铜钱,才会闭眼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志的问题

中医认为肾主志

这个志就是志向

志向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实际上,志向的本质,就是信念和兴趣

因趣有向

最后习惯成自然

他完全受到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比如在一个战乱的地方,可能志向就是打仗去了

杀多少多少敌人

比如早生几十年,可能就是赚工分去了

毛主席那时候,都是赚工分的

时代共业造就罢了

生活在更差的环境,可能就是生存下去的志向了

而在监狱之中,人的志向可能就是自由

真没有那么多人为钱着想

认为赚钱是一生信条的人,说明我们处在了一个好的时代里

这个好时代,要求人们以经济为中心

如此罢了

志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记忆

是习气的重复

唯有学习可破

当然,也可能随着缘份的逼迫,而被迫改变

类似于复位键

当其他因缘影响不大的时候,人的精神又回到这个志向上了

志向受到从小的教育程度,教育方式,人生信念,社会现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影响人一生的重要因素,他是神的根本归宿,因此并称为神志。

志对神的影响很大,气对形的影响的很大

因此,需要养生,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的志气

当一个人神采奕奕的时候

充满了神气

认为这人有病,显然是错误的

他们有病也不叫病

叫调理

自然而然的就康复了

根本不需要什么药物干预

在求诸外法来治疗的时候

已经是伤神伤气了

整本黄帝内经

所用的方药并不多

一般都是调神调阴阳就行了

实在不行

针灸,按摩

就解决问题

不求外物解决内在的问题

这是内经的基本思想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当神依靠外物的时候,攀缘的外物作为安息之地

这是非常悲哀的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容易读懂《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身体随着四季而变化,人需要注意的养神重点。

第二部分,讲述违背了这些养生要点,神不安于形造成的结果

第三部分则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的预防观。

中心思想,其实是中间的一句话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什么意思呢?

一个人的思想,总是非常清醒明了的

他指挥了人的一切行动

所以,人总以为这思想就是自己

居高而不下

但实际上

如果一个人思想非常清醒

他的身体的自然运动,则会灾乱重重

日月运动就完全乱套了

真正的身体,是你在什么都不想,睡得安稳,没有自己的时候,才修复好的

思想,只会受到六贼,也就是耳目口鼻身意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

根本不在处身体如何修复

也正因为如此,人都是死于聪明

越是精明,死得越快

身体需要自我修复

需要神安定下来

在没有思想的时候修复

因此,睡眠,是长寿的重要指标

人能不能静下来,什么都不想

能不能睡到无我

有没有充足的睡眠

这才是根本

一切的情志,习气,都是通过影响睡眠,从而让身体失去修复功能和时间

并最终造成了疾病

生化反应,就是指身体的生命活过

与精神成负相关

精神越精明,身体伤害越大

那些傻子,活得就较久

开心的,不操心的人,就容易长寿

找到这个关键点后

就可以看第一段了

这一段又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自然段。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四段比较重要

是讲身体处理的

身体处理问题

也就是生化

这个生化,永远是依据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进行

也就如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一样

当生则生,当长则长,当收则收,当藏则藏

那个负相关的神,或者说那个只会让身体变乱的我,必须要与身体的这个规律相配合

如果不配合

就会打乱身体的节奏

最终带来各种奇怪的疾病

因此,神形合一,是拿神去配合形

是以形的生化为主体

不要太看重自己那攀缘而生的神

春天里面的三个月,称名为发陈

意思是如同树木从根部萌发,上面的枝条和下面的树根一起生长,万物都欣欣向荣

人需要晚点睡觉,早点起床

穿宽松的衣服,小范围的散散步。

广步与庭的意思

就是不要在户外做剧烈的运动

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就适合养春养生养肝

比如太极

等等

都属于缓步与庭

让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志向

什么叫以使志生呢?

就是人在这一阶段,志向需要合符实际

或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志向

也是比较好的

我们以小孩子为例

小孩子就属于这个阶段

如同春生之苗

如果有个健康向上的志向

积极生活向上

就比较幸福安康

天天偷鸡摸狗

没有志向

就容易变坏

而不要随意灭掉他,顺从志向

而不要暴力压制,多加鼓励而不要克制打压

在这一阶段,有想法是很正常的

小草还想长成大树呢

不必要打压他们

只有舒畅的情志

才叫养生

这就是春气养护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样的方法,就会伤害自己的肝气

将来就会出现心系的问题。

这是因为肝气逆乱,就无法正常的交接给成长之气了。

父母天天吵架,坏的是孩子

这是基本概念

如果春天乱了

当种没种

情志不舒畅

影响的就是夏天之气

在这里,我们要关注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就是身体总是在生长化收藏的某个阶段,细胞也是如此,万物也是如此。因此,他们就如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一样显然。

第二就是神要与这样四时更替的身体相配合,并不是身体来配合神,而是我们意识形态方面的神来配合身体。

第三,安神首先在于睡眠。四季之中,都会讲到睡眠,而这四句介绍如何睡眠的问题,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昼夜长短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自己的作息规律。睡眠是养神的关键

睡眠不好或太过,就是神出了问题,也成为问题的根源

西医在判断疾病病因的过程中,有家族因素,基因因素,感染因素,社会因素等等

但很少象中医这样将睡眠作为养神的根本提及

熬夜或失眠就成了人生第一杀手

经常看新闻的人

就容易经常看到一些因为加班而猝死的例子

也有一些人,通宵玩游戏,连续几天之后而猝死的

可惜的是,中国人的睡眠质量,与其他国家相比,是处于较低位置的

可以用睡眠质量较差来形容中国人

小孩子就开始内卷

为了升学,常常就到半夜才睡觉

后来,成年了,又是夜生活不断

身体就这样风雨飘零

第四,强调人的信条,志向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无所事事,随妄生心,就容易生病。

如果我们深度思考一下,接合上一讲的内容,就知道这其实是讲高血脂或低血脂这样的情况,

春不养生,造成的病理基础,就是血脂异常

并最终影响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各种心脑血管疾患。

为什么是高血脂呢?这是因为血脂本身就是隔热的,属于保护内脏的热量免于散失到外面

因此是体虚者就多长脂肪,一种防守物质。而肝则是生发的状态,在生发的状态却去防守,自然就造成了身体的偏性,只等到将来发作了。

现代社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越来越多, 但实际上,三高人群,如果不是去医院做体检,一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患了疾病,高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过大,高血脂就是血中的脂质含量超标,高血糖呢,也只是血糖越标,当然,高尿酸血症,也就是痛风在没有发作的时候,也是毫无感觉。

在这里面,只有糖尿病容易让人误解,总以为糖尿病是有症状表现的

其实,有症状表现的糖尿病,已经很明显了,在血糖刚开始紊乱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症状,甚至就算有了一些小症状,病人也常常不以为然,不认为这是疾病

至于经典的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小便多,但体重却减轻。这还需要与大量其他的疾病相鉴别,只是一个可能性的判断,实际上,大多数糖尿病,都是由于体检而发现的。

由于这些疾病本身并没有什么显著的临床表现,也就很难在不体检的情况下,说他们是这病那病,尤其是中医,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尤其是问诊相当重要,现在问不出所以然来,又应该怎么办呢?他们又当如何认识这些西医里面的疾病呢?

再分析这些疾病,会发现,这些疾病本身的危害,也是比较轻的,他们造成人们的问题,主要在于并发症,比如高血压,如果不去理他,最后脑血管意外,拜拜了。这脑血管意外造成的死亡,那显然不是正常人能够承受得了的。

如果等到脑血管意外的时候,再去处理,显然太迟了。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面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段话就是说,圣人一样的医生,都不是等疾病发生了再去治疗,而是病还没有发生就开始干预。不是等天下已经乱了再去治乱,而是天下未乱的时候就防止动乱。等到病已经发生了再弄药去治疗,天下已经动乱了再去治理,这就如同渴了才去挖井一样,战争开始了,才想到造武器,这已经太迟了。

治未病这一先进思想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但是

如果是未病,为什么要治?

如果要治,为什么不是病?

这里面,就涉及到复杂的名词概念

只不过是为名词所误罢了

中医的病,有绝对清晰的概念

那就是要有症状

有感觉

而四高这些指标的异常

显然不属于身体已病的范畴

但是

他们是疾病的先兆

如同古人拿脉

脉已经出了问题

但身体还没有表现出来一样

比如高血压就弦脉

总不能等到中风了,才去解决问题吧

因此,将身体内外环境已经改变,但身体还没有改变的阶段

称名为未病

未病是界于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

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的亚健康的状态

如果是正常的人,就称为健康,强壮,或者圣人,常人了

不能称为未病

可见,未病就是病之苗头已经显现

这是必须干预的

由此可见,西医的体检指标与中医的生化异常

是绝对相关的

西医所做的一切,包括降压,降脂,降糖

并不是看他们本身不顺眼

而是为了预防将来的大病

他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上医境界

唯一的,就是他们的方法并不完美

但中医的方法更不靠谱

真正靠谱的,只有病人自己的调理

放松心态

学会放下

让自己睡眠充足

不要焦虑未来

足够了


  • 没有了!
  • 第二讲 炎症,疾病与四种状态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