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的起源与应象

我们开始本期内容的更新

在本期内容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名词

阴阳,天地,乾坤等等

以及他们的本义,来源

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应象问题

如果从现象中来,到现象中去

很多弄命学的人,都卡在这个位置上

比如辰戌逢冲

这个好背

但表示什么呢?

不知道

再比如遇上财官

表示什么呢?

不知道

只能瞎忽悠

我们说过古典命理和现代命理的根本区别

在古典命理里面

最为重要的就是贵人

在他们的人生观中,人生幸福不幸福,全看有没有人喜欢自己,帮助自己

而现代命理主要看的是财官

人生幸福不幸福

全看有没有钱,能不能当官

那贵人表示什么呢?

不知道

所有这一切,其实都卡在了应象上面

而应象取象的问题

显然就是重中之重

医学也是一样

看见发烧了,表示什么呢?

不知道

只知道退烧吃药就行了

这显然是与运气相违背的

运和气是这一切背后的关键

而阴阳的应象,又运气学说的理论基础

因此,黄帝内经在第五篇,第六篇,第七篇,连续三篇讲述阴阳

这显然表达了唐朝对阴阳的认识水平

为什么是唐朝呢

因为这是唐朝的王冰整理的

以前的样子不一定是这样

好在唐朝离现在也有一千多年了

也算古代了

因此,他所整理的这个篇章顺序,还是比较重要的

要明白取象应象问题

就要从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篇说起

但这一篇文章

其实比较难懂

所有的字都能认识

但合在一起,就好象懂了好象没懂

这是因为需要大量的古典哲学基础,才能读懂这篇文章

首先,就要明白乾坤的定义

乾坤属于易经里面最为重要的二个卦

就算没有看过易经,作为一个中国人,也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二个字

其实在易经里面,乾还属于天

坤还属于地

那疑问在哪儿呢?

疑问在于,乾坤是阴阳吗?

乾坤是天地吗?

在看内经或者古典的时候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术语

什么为什么

比如背为阳,腹为阴

这里面的为字,就是可以当作,可以看作的意思

背可以看作为阳

腹可以看作为阴

但肯定不能用是这个词

如果说背是阳,腹是阴

这属于大错特错的说法

如果背是阳,那太阳是不是阳呢?

是就是等号了

背等于了阳,则阳就一定等于背

就不可能是其他的内容了

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不能说这是那,那是这

而要说为

乾为天,坤为地

这是没有错误的

乾是天,坤是地

这是糊涂的说法

为是动词

是是判断词

这都是有显著差别的

乾和坤,本身是用来表示月相的

image.png

image.png

这就是一般的月相图

卦画就是这么来的

只是阴历的表达式

农历月未的一天,就是坤

而农历十五的这一天

就是乾

这就要更扯远一点了

这农历月有什么用呢?

大多数命学家,或者研究命理,医学的人,不懂这个农历月的重要性

生在几月几日

这个是有大讲究的

同样的四柱

在不同的月日里面诞生,那意义完全不一样

每个甲子里面的四柱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现在,你生个和乾隆,孔子,岳飞一样的八字都没有用

和这个农历月就有很大关系

在农历月里面

可以分为三旬

一旬十天

从初一至初十

这是上旬了

十一至二十

这是中旬

二十至月未

这是下旬

这月相的变化,反应的是气的盛衰

上旬气开始生

越来越旺

中旬是旺气

下旬就是墓气了

气越来越弱

比如甲子

甲子在上旬,中旬,下旬

这力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中旬,力度非常大

在上旬是生气

会越来越强

在下旬就入墓了

只会越来越差

为什么月相影响了气呢?

这其实与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位置有关

在十五的时候,太阳和月亮分别在地球的二边

因此太阳照在月亮的反射光才反射到地球

这还不好找图

也就是说,太阳与地球之间,并没有月亮的阻挡

因此,太阳的气就直接到了地球

不仅如此,还通过月亮反射给地球一些

因此,就算是旺气了

而到三十的时候

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无法反光

因此就看不到月亮了

在太阳和地球之间,隔着一个卫星

显然气就弱了

这是题外话

要随时养成看农历月日的习惯

来判断气的强弱

image.png

比如今天

己酉日

因为己酉日在农历的二十七出现

要知道,这个酉金是非常无力的

已经入墓了

而不能当作一个非常有力的酉来判断事情

那在这一天里面,作为妻宫的酉,有己土来生扶,又逢申月旺月

这说明了弱者得助

因此,今天生的男娃,那妻子肯定贤惠

这就是气的旺衰问题

乾就是健旺之气

坤就是柔弱之气

看农历月就是看卦画

看卦画就是旺衰

当然这主要说的是气的问题

但我们用来表示旺衰的乾坤

后来被一系列的命学理论所取代

比如看月根

得时得令等等,称为旺

这也有很多的道理

我们后面会开扒到

但先要明白的根本就是

气的旺衰,一定和农历月日有极大关系

这是数的问题

而我们常用的甲子类只是术

只有术与数结合

才能更准确的判断事物

如果只是这样,显然不需要创造乾坤这样的名词

乾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他在建立一个宇宙自然的模型

这个模型就是我们前面几期无数次提到的

乾外坤内

人体的解剖图要经常看到

image.png

就由里面的内脏和外面的躯干二大部分组成

黄帝内经时代的人已经看过了

在这本书中,也说到: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解剖这个词,就出自黄帝内经

内在的脏腑和外面的躯干是完全不同的二部分

他们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神经等等

都有显著差异

他们就是乾坤的根本模型

这与月相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内在脏腑称为坤系

他们是看不见的

如同三十的月亮一样,月亮不是不存在

而是人眼看不到

他是柔顺的

化学的

也就是生化的根本

外在的躯干呢,就是乾系

这是可见的

如同十五的月亮一样

是刚健的

是物理的

主要抵抗物理刺激

这二者又是如此紧密配合

形成一个整体

只需要研究乾的问题,就知道坤的状态

一个人外在强壮,内在的饮食生化也必然旺盛

一个人内在的生化不足,外在的躯干就谈不上强壮

一切病态的出现,都是这二者的综合作用

由此,我们在乾坤的应象上

凡是说到坤

一定要知道的就是

坤必须是不可见的

阴柔的

内在的

万一见到了呢?

很不幸

五脏脉现,都是死脉

真当我们在外面看到五脏六腑现象的时候,这事情多半是没救了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女人长时间在外工作

照顾不了家庭

其实这样的家庭谈不上幸福

但受限于唐宋以后的人生观

也就是一切以财官为中心

人们就会以为这样的家庭幸福

如此而已

家庭的和睦,永远有一个人牺牲的更多

当然不一定是女人

不懂珍惜,不懂牺牲的人,很少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等等

或者说幸福的家庭

有些女人为了事业

干脆就不结婚了

比如吴仪女士

等等

女强人几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

这就是坤露在外的原因

因此,坤的应象是不可见的,是主导的,是根本的,是生化的,是内在的

是柔顺的

这些都是坤道

一点违背则有一点伤害

完全违背则有绝对伤害

现代社会里

会发现不生娃的女人越来越多

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还是和长期的工作,压力等有关系

总有坤德失守的地方

才造成生化的不幸

乾在外面

是要保护内在的坤

则乾必然是刚健的,外在的

有力的

明亮的

因此,一个男人,如果不象个男人

这家庭也比较难办

男人如果养活不了家,也比较难办

外面的表现越好

则说明了有一个好妻子

因此种种

其实是不需要算的

只需要略作观察

就知道兴衰成败和结果了

乾坤之道,是需要修为的

孔子因此对易经爱不释手

不过

即然坤为内

乾为外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内外来表示呢

而要创立乾坤这样拗口的名词呢

直接说内和外,不是很好很容易懂吗?

这问题很有意思

但只有现代人才会这么问

因为我们现代人很容易理解内外的意思

但实际上,内外的意思在古人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词汇

属于疑难词汇

这内与外在我们现代人眼中

属于方位词

他们其实并不是一个整体

比如房子外面有一个人

这个人可以完全陌生

和房子以及房子里面的主人根本不相关

只是一个路人甲

再比如肚子里面有蛔虫

这蛔虫对自己有害

但我们还是可以说内

腹内有虫

不能将这样二个事件,表述为乾人坤虫

显然

这区别在于,乾坤必然是一个整体

不能张三和李四的老婆组成乾坤

也不能张三的老婆和李四组成坤乾

只有一个整体,一个利益共同体

才能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这是内外所不具备的属性

实际上,内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image.png

是纳这个字的本字

也就是纳入的意思

早期还表现的是一个动词

在后来的演变中,才演变成方位词

外这个字呢

在甲骨文中写作

image.png

或者干脆就是与卜一个样

image.png

这就是一个节外生枝的概念

因此,外的本意

其实是指女方的亲戚

外戚

内与外在很长时间内,并不表示一对

只有在方位词的时候,才表示一对

比如称呼妻子叫内子

内人

但不能叫丈夫外人吧

内与外是完全可以分开的

但乾坤不行

乾必然是建立在坤上面的

乾里面一定有坤

坤外面一定有乾

如果你一定要把他们分开呢

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离婚了

这是挖墙角的问题了

有乾必有坤

有坤必有乾

坤亡乾必死

乾死坤必亡

他们是一个整体的内外二面

乾在外,是坤的指使

坤在内,是乾的守护

坤属于宫

乾属于野

因此,不能用内外来表达乾坤

也不能将乾坤简化为内外

但在乾坤的应象上

永远永远的要对应着

乾是刚健的,外在的,可见的,显现的

坤是柔弱的,内在的,不可见的,不显现的

不要悖离了乾坤之道

自然也就不能悖离农历月日之道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了


  • 没有了!
  • 天地东西造成的阳变化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