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本期内容的第二讲
形气理论形气与延伸
在我们所见的世界里
我们大多见到的物质,都是固体的
因为有形有状
就容易把他们当物
但液态,也是物的形态
气态还是物的态
尤其到气态的时候,无形无状
人就很不容易把他当物
看到手里面的手机,你认为这是物
很容易理解
但手机丢失了,变成垃圾,又收回去分解
人就容易认为是手机死了
其实只是循环到不可思议的地方了
总的来看,任何的物,都应该具有三态
形态,气态和液态
但在某一条件下,一般只会表现出一种状态
在这三态里面
还能再省
省到只有二态
形和气
这液态怎么能省掉呢
就在于液态只是趋势
他或者在气化的路上
或者在固化的路上
只有这样二条路
中医要干预的,就是这种趋势干预
让他顺利的化气
或者顺利的固化
所以,形气理论,实际上是对物的认知论
有些新同学可能不知道物是怎么来的
我们再略作增广
好知本知源
物这个字
本质上就是杂合,杂种的意思
或者叫组合
其本意就是杂色的牛
毛色不一样的牛
如果毛色一样,就是纯的
纯的牛,那不能叫物
那也不是物
那是牺牲
是上帝和祖先的礼物
只有这些杂种杂色不纯的,才留给凡人享用
凡夫的世界
就是这样以杂为用的世界
这是文化上的
实相上,并不存在物
是本我或者见性
不生不灭的自己
突然出了状况
成了病态
也就是有了杂念
杂念才是根本
这杂念突然发生
则内有了眼根,外有了色尘
也就是心与物因为杂念的一刹那,就突然都出现了
任何的物,都必须有见性能见
任何的见,都必然有色尘让见
见与见到的物,都是杂念的结果
见也是空妄的,物也是空妄的
本无所有
心外无物,物外无心
不过,这道理姑妄说之,姑妄听之
不需要理解
我们要掐去这个头
往下看
最初可见的物与可以见物的见
都必然是全能的
这才是现代进化论的根本
比如兔子
当兔子出现在世上的时候
他应该是各种颜色都有的
什么黑的,黄的,白的,花的,赤的等等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存在的
但为什么我们现在只看到灰兔和白兔呢
因为其他的兔子都不适应自然,被灭绝了
所以,进化,其实就是选择的结果
在选择之前,一切可能已经存在
这也就是为什么元素周期表能猜出来的原因
掌握了规律,必然应该拥有一切
只存在选择中,留下什么而己
再比如无数的人,认为某个国家人民温顺
好统治
专制胜盛
不适合民主
其实,所有国家的人民,最初状态都一样
但一些地方,把反抗的给杀完了
留下的,也就越来越顺民了
训化物种也是一样
稻谷
制种过程中,总有那么几棵不听话的
需要暴力将他们灭掉
留下听话的
因此,物在最初的时候
佛家有一个名词,叫邻虚尘
接近虚空的尘
也就是最小的尘
此时,他就是万能的,圆满的
在不断的进化中,是做减法的
这就是物种的多样性和灭绝
灭绝进行选择,才是自然残酷的进化
正因为物在组合选择中,具备全能的各种状态
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
即有固态的物,也有液态的物,也有气态的物
物种多样性,是最初刹那间已经存在的
当然,这是假设存在是存在的话。
回到我们人类所处的自然状态
也就是我们当下的环境中
我们以为的常态中
去掌握趋势
就掌握了形气的规律
那液态在化气或者固化的趋势中
比较明显的趋势
有每天的趋势
和每年的趋势之分
这是我们容易理解的二个势趋
其实趋势于刹那刹那之间都存在
但我们观察不到那么仔细
也不必要掌握那么仔细
对于我们来说,掌握年趋势和日趋势就已经够用了
一天的趋势
就是我们上一期的讲的东西的变化
反应的是地球的自转
见到的是太阳的东升西落
称为阳
用三对地支来表示
寅申少阳相火
卯酉阳明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
寅到申,卯到酉,辰到戌
这都是趋势
更简单的说
就是白天,温度越来越高,这是化气
而夜晚,温度越来越低
这是变形
也称为固化
很多人是顽固不化的
就是指这些人不懂变通之道,听不见也听不懂别人的话
更无法改变自己
他不知道,人是因为改变自己才得以成长
年趋势呢
是表示的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周而复始的运动
这是南北线
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表示
称为阴
也用三对地支来表示
记得没事读一下,读多了,也就记住了
他们分别是
巳亥厥阴风木
子午少阴君火
丑未太阴湿土
经常看图
有助于记忆
在年周期里面
也有气化和形化的趋势
从子至午,天气越来越温暖
这是气化
从午至子
天气越来越寒凉
这是变形
固化
奇门遁甲,将他称名为阳遁和阴遁
术语也比较重要,才能听明白别人在说什么
在这寒来暑往的年周期里
还有其他的名词
比如两仪
天气越来越热
这是一种趋势
天气越来越冷
这也是一种趋势
自然也随之变化
表现出种种差异性
仪,就是表现的意思
仪表,仪态
热仪的时候,人越穿越少
冷仪的时候,人越穿越多
两仪和阴阳二遁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是有的
仪是能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了
只管现象
至于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不去探讨
而阴阳二遁,则恰恰相反
说的是背后的规律
趋势性
至于表现什么,你自己去猜
自己合理推理
显然,这是学术研究的不同
本质上,就是寒来暑往而已
所以,寒热才是根本
但寒热造成了自然万象
这或许你能理解
但是
回到开始所说物的地方
你就会发现,什么叫心外无物
寒热其实是不存在的
自然界即没有寒,也没有热
有的,只有温度的高低
寒与热,是心的感觉
是需要有一个受体的
受体不同,寒热的分界线就不一样
受体对寒热的划分,才是受体形变和气变的根本
而受,就是见性中的一种表现,属于心
无受无寒热也无万象
有受有寒热也有万象
一定要理解到,寒温是一体的
是一个有机的变化整体
只是温度的上升与上降
才能理解为什么子和午都是少阴君火
丑和未都是太阴湿土
巳和亥都是厥阴风木
但在形气理论中
温度上升,事物即开始气化
温度下降,事物就趋于固化
这一规律是应该遵守的
在有一期讲座里面
告诉大家,世间诸物,一切追逐
不过暖触而已
这就是世界名利及一切兴起的地方
如此想来
想必你们都已经彻底明白了形气理论
但是
这是远远不够的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看起来是自然之道
但这仅仅是部分国家的自然
这万一在赤道地区呢
麻烦就来了
赤道,热带地区
生物都是一团气吗?
此时,你可能想到,不是还是日周期吗?
昼夜本身就是表示温差的
在文化本源里面,我们也说过
温差产生风
最后形成燥
有这样的温差,是不是热带地区的物种形成固体的原因呢
这样理解,看起来还有点合理
但不合理的地方在于
热带地区有很多物种,长得比寒冷地区的物种更大
物种更多,更大
这就很麻烦
怎么着也得给点面子,好不好
热带地区物种要气多固少
寒带地区物种要固多气少
多好理解
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这样
大象,就生活在热带,亚热带
就问服不服
说好的阳化气呢,阴成形呢
显然,我们只看到表象
必然漏掉了什么
热带地区理当气化和液化的物质更多
从子至午,天气越来越温暖
这是气化
从午至子
天气越来越寒凉
这是变形
固化
奇门遁甲,将他称名为阳遁和阴遁
术语也比较重要,才能听明白别人在说什么
在这寒来暑往的年周期里
还有其他的名词
比如两仪
天气越来越热
这是一种趋势
天气越来越冷
这也是一种趋势
自然也随之变化
表现出种种差异性
仪,就是表现的意思
仪表,仪态
热仪的时候,人越穿越少
冷仪的时候,人越穿越多
两仪和阴阳二遁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是有的
仪是能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了
只管现象
至于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不去探讨
而阴阳二遁,则恰恰相反
说的是背后的规律
趋势性
至于表现什么,你自己去猜
自己合理推理
显然,这是学术研究的不同
本质上,就是寒来暑往而已
所以,寒热才是根本
但寒热造成了自然万象
这或许你能理解
但是
回到开始所说物的地方
你就会发现,什么叫心外无物
寒热其实是不存在的
自然界即没有寒,也没有热
有的,只有温度的高低
寒与热,是心的感觉
是需要有一个受体的
受体不同,寒热的分界线就不一样
受体对寒热的划分,才是受体形变和气变的根本
而受,就是见性中的一种表现,属于心
无受无寒热也无万象
有受有寒热也有万象
一定要理解到,寒温是一体的
是一个有机的变化整体
只是温度的上升与上降
才能理解为什么子和午都是少阴君火
丑和未都是太阴湿土
巳和亥都是厥阴风木
但在形气理论中
温度上升,事物即开始气化
温度下降,事物就趋于固化
这一规律是应该遵守的
在有一期讲座里面
告诉大家,世间诸物,一切追逐
不过暖触而已
这就是世界名利及一切兴起的地方
如此想来
想必你们都已经彻底明白了形气理论
但是
这是远远不够的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看起来是自然之道
但这仅仅是部分国家的自然
这万一在赤道地区呢
麻烦就来了
赤道,热带地区
生物都是一团气吗?
此时,你可能想到,不是还是日周期吗?
昼夜本身就是表示温差的
在文化本源里面,我们也说过
温差产生风
最后形成燥
有这样的温差,是不是热带地区的物种形成固体的原因呢
这样理解,看起来还有点合理
但不合理的地方在于
热带地区有很多物种,长得比寒冷地区的物种更大
物种更多,更大
这就很麻烦
怎么着也得给点面子,好不好
热带地区物种要气多固少
寒带地区物种要固多气少
多好理解
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是这样
大象,就生活在热带,亚热带
就问服不服
说好的阳化气呢,阴成形呢
显然,我们只看到表象
必然漏掉了什么
或者,我们对于阳化气,阴成形出现了误解
回到自然
在寒冷的地区和热带的地区
二者相比较
热带地区理当气化和液化的物质更多
这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温度高嘛
自然气化和液化的物质就多
而寒带地区呢
相对的气化和液化的物质就少
固化的物质就比较多
但是,生物体却是杂合态的
也就是说,生物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
他的一切,来源于自然
对于生物体来说,他们最终利用的,肯定是气态和液体
如果是固态怎么办呢?
没关系
生物体会利用自身的能量和加工能力,将他们气化掉
因此,气化,其实是生物自我的一种能力
生物体本身,就具有气化的功能
当然,自然气化的多,生物利用的也就多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热带地区物种如此多样了
也能解释热带地区为什么会出现大象这样的动物
因为他们可利用的物质更多
从自然索取的更多
相反,到了寒带
生物体本身,也是有固化功能的
也有变形的能力
会不断的将固化的自然气化,然后再形变
从而使之成为自己
因此,普遍来说,寒冷地区的个体,其实是比热带大的
但物种要比热带少一些
北方人,个头就比较大
南方人,相对就比较小巧灵活
这类同种比较的差异,就能看得出来
回到生物体
生物体内在的气化过程
也就是生物体模仿自然,利用气化功能来气化固态的过程
我们将他取一个专业的名词
叫消化
使固体消失,化掉
但气化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形变
因此,将生物体内模仿自然,利用固化的功能现将气态变形为自己的过程
我们也取一个专业的名词
叫吸收
在生物体内,消化和吸收同时发生,同时演变
但又有时段的侧重点不同
消化和吸收
就是自然界的气化和固化
其至关重要的因素
就是温度
也叫能量
但生物体并不是我行我素,孤立与自然之外的
他所有的一切材料,只有一个来源
那就是自然本身
生物不能创造任何新的物质
只存在组合新的状态
自然只有变形
不存在新增物质
这至关重要
当生物从天地取得所需要的物
化为自己
其实也只是暂时借用而已
总有一天,同样得还回自然
不需要悲伤
本来就是这样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但这样的规律,就必然要求生物体与自然和谐共处
保持一致性
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如何协调
当自然温度越来越高的时候
自然之中,气化和液化的物质是不是越来越多?
当然是的
作为生物体呢
外界可直接利用的物质越来越多,会怎么办呢?
当然是固化啊
要不断的收集他们,并且迅速降温,使他们变成自己
而到了天气越来越寒冷的季节
自然界固化的物质越来越多
气化和液化的物质越来越少
这给生物体造成的麻烦就是
可以直接利用的物质越来越少
只能利用固体,加工处理了。
因此,需要越来越强大的气化功能
越是寒冷,越要吃饱喝足
越要存积能量
好用来气化这些固体
保持自身的需要
因此,自然在固化的时候,生物体是在气化的
自然在气化的时候,生物体是在固化的
当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
无数的人,就开始吃得少了
甚至于饮食无味
因为他并不缺直接利用的物质
他缺少的是没有时间固化
到了春天
天气转暖
自然一派温和
此时,人体并不是生机勃勃的去生长
而是犯困了
称为春困
因为他知道,睡眠对于他来说,太重要
保持冷静,吸收物质,成就自己对他来说,才是重中之重
不是在银行里上班的人叫有钱人
而是能把银行里面的钱变成自己的人,才叫有钱人
形气在生物体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
就需要不断的这样协调
当自然突变的时候
人体反应不过来
于是,人体就乱套了
一乱套,就称为病了
病这个字,就是丙火出了问题
丙火,就是太阳
就是温度
我们违背了自然之道
这才是生病的根本所在
当然,身体知道会怎么做
他会迅速的调节过来
一般而言,不要跟着感觉走,动不动就去吃药干预
使人体得到错误的信号
麻烦只会更大,而不会减少
相信身体,他一定会认识自然,从而重建自我
这是生命恒有的功能
懂了这一切
就能明了下面二句话
天地大循环,人体小天地。
没有孤立的生物
把自己放归自然
你才会拥抱自由
自由,是自然送给生物最为珍贵的礼物
当你因为恐惧,而变成药奴的时候,终身为药所奴
终身为医所奴
那样的人生,其实少了更多的乐趣
仅仅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了
我们回到生物体本身
如果一定要给形气转化的过程
作一个先后的判断
究竟是气化或者消化在前
还是固化或者吸收在前呢?
没有消化哪来的吸收?
没有吸收如何消化?
这就如环无端
正如一年的周期一样
从哪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
其实都是对的
因为,这都是为了理解从而对自然的切割
自然本身是连续的
我们规定农历的一月一日为一年的开始
和一些地方规定阳历的一月一日为一年的开始
这并不存在文化的高低问题
不过大家各自为了自己的理解方便
而进行的不同分段罢了
在古代,9月过年的
10月过年的
11月过年的
理论上来说,哪天过年都可以
不过,随着文化的碰撞进化
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作为一年开始的主流
主要是有阴历,阳历和阴阳历
这是主流
一切较偏僻的国家,还有一些特殊的过年
这是文化的进化
我们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
认为消化在前,吸收在后
春为一年之头
务必要慎记
这不是自然,这是文化
如果认为一定这样,就玩完了
这叫中国文化
中国人思维中的世界
也就是气在前,形在后
那这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是有意义的
这说明了气是养自己的
而到了形的时候,
可能就养别人去了
比如小孩
怀孕
因此,形气理论最终形成天地,上下的概念
并进而掌握了怀孕与自身是如何调和的秘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了
祝大家愉快
我们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