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凡有所相皆现象

这一期内容,都是从一些常见问题开始的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问题,但里面的学问却很大

甚至一个精彩的问题,就能成就一篇精彩的文章

那一天,有人在群里面问了一个问题

这问题本身比较简单

那就是:人的能力究竟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教化的?

当时有位帅哥张先生,非常坚持人的能力是先天具足的

至于理由,却说不太清楚

而另一位美女,却坚持认为能力是后天教化的

比如开车,吃饭,穿衣等等

这些难道先天就会?

看起来很有道理

过了大约一天时间

我就拿这问题问几个学习的师兄们

结果他们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后

竟然得出一个新的结论

那就是人的能力即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只有先天的能力和后天的能力混在一起,才能解释这些问题。

这就有点难堪了

因为我要引导的答案,本来不是如此

这一问题的根本,压根就是对名词有了误解

不知道什么是能力

如果先定义好什么是能力

就不会有这样的争论了

但人们往往固执的相信自我,认为自己理解了一切名词

按想当然的去理解一切

大家压根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但却聊得很欢

当然,也可能是浪费时间

甚至不欢而散

能这个字

甲骨文一般写作

4b3cb1c57db54439de8a0c954b007b3.png

这就是一头熊

最为重要的,当然是熊掌

还有短的尾巴,头,牙等等

由于熊能直立行走

并且最为出色的地方是掌

而熊最主要的力量,也具中在熊掌里面

至于吃的话,也是美味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看样子这熊掌食用的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

正是因为主要特点在于掌

就能引申到掌握,掌握等等能力上面

能这样一头熊,就慢慢变味了

变成了能够,能耐等

甚至能力

而另外加上四点底,创立新字熊

表示熊的本尊

这就有了意思了

要区别熊和能

就要知道这二个字本质上是同一个字

而熊是没有能力的

能是有能力的

能是引申到专用了

熊只是原始的动物

力在甲骨文中

3d8cc25183c980b5b3c0e1ad7e2fbdb.png

只是一个耕地的工具

用来表示力量的传递

显然,能力应该是本身所有的力

能是基本

相当于发电的

力是表现

传递并被使用的

那无论怎么看怎么看,能力都应该是先天就具有的

而不是什么后天学习来的

能力包括了学习能力,知觉能力,协调能力等等

有能有力

这还能别人给?

那学习,识字,吃饭,开车,打球等等,究竟是什么呢?

这些人类的活动,他们不是能力

而是人类的活动现象

或者叫技术也行

比如开车这一现象

实际上是由协调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各种能力综合的结果

人正是利用了自身具有的各种不同能力,进行了综合的组合

才完成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不能把这些现象统统叫做能力

就如同不能把电灯电话电视机叫电能一样

他们只是电的现象

能有能的源

力有力的导

这是背后看不见的

但却是自性圆满的

如果人没有听觉能力,你怎么教他听话?

如果人没有学习模妨能力,你又怎么教化他呢?

无论是哪一种教化,首先就要有接受教育的能力

如果能力是后天教化的

那谁是第一个会的呢?

无论任何现象,总有第一个的出现

这第一个成功的人,又是谁教了他呢?

比如第一个开车的人?

显然

众生迷茫的地方,只有二点

第一,不知道能力是什么

第二,就是被现象迷惑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

直接当成了真理

夸夸其谈

从不思考自己所肯定的这一切,真的对吗?

反而要别人在自己肯定的知见里面,去解答自己的疑惑

这无疑于是不可能实现的问题

比如如何站在地上不动情况飞到空中?

或者就是如何在保持飞行和奔跑的情况,静止不动?

这些本身就是思维的陷阱

自己预设了无数自认为正确的名词,概念,判断和推理

建立在这一切谬误之上的,却要别人推理出真

谁又能做到呢?

由此,人要有自知之明

要知道自己所见到的一切,都只是现象

这样就能开始破妄了

现就是见的对象

显现,显示的意思

象,就是大概的,不定的

a36842e890f91a19cd8cb516eab569b.png

象本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己知动物

或者说身体比较大

也就是一个大概,大略的意思

由于我们的耳目口鼻身,所能感知到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边界

也就都只是一个大概

显然,这是不能当真的

虽然众生总认为千真万确

但实际上,这都只是现象

不是本质

5e8673d98634030f789f3df4de0f070.png

这是海洋

海洋就只是现象

虽然你一定认为,自己所见到的就是一个物

但他真的只是现象

他由无数的水,大陆架等等构成

里面充满了无数的未知

就仅仅是一句海洋,就没了

把现象当真实

是众生最容易犯的错误

这只是一个气候变化的现象之一而已

眼见的,只可能是现象,而不可能是真实

97ffe7eca0e40b4d45b1d189a95608d.png

这是陆地

一句陆地,就没了

说直白一点,这其实就是肤浅

但无数的人,乐此不疲

把所见所知所感,当成真相

到处炫耀

现象是由若干其他现象组成的

又怎么可能一眼看到本质呢

我们所见所听所闻所尝的

都只是一个现象的边界而已

号称十八界

耳目口鼻身意界

色声香味触法界

还有耳识界,目识界,鼻识界,身识界,口识界,意识界

这都是边界,边缘

然后,就当真了?

这当然不行

退一万步来说,我们的五官没有穿越性

我们只看到现象表面上的一层

一个人,穿个青蛙的服装,难道就是青蛙吗?

穿个老虎的服装,难道就是老虎吗?

所以,这都叫表象

如果只看到表象和现象,就以为自己知道了

这真的只是肤浅

万不能这样

而对于所见到的这一切

可以分为二大类

物象和气象

物象就是所有的物,其实也只是一个象

别说自己认识这个,认识那个

那只是肤浅的名词认知

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才能永无止境的接近真的认知

气象,就是变化莫测的事情

除物象以外的象

古人正是认识到,无论我们如何的亲眼目睹,我们都只能看到暂时的现象

从而认为,只有会思考的人

才能真正的证道明理

明心见性

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一切证道的根本

闻思修才是不二法门

关于现象

要知道的内容很多

还可以把现象分为暗象和明象

晚上

伸手不见五指

无一切光

人见到的就是暗象

这是没有光的象

一片黑暗

除了黑暗之外,一无所有

到了白天

由于光的存在

显现种种色

显然,这也只能叫明象

或者光学现象

所见的一切色,都是白光分解出来的

离开光,就是暗

离开暗,就是光

要么是暗象,要么是明象

那来的那么多自以为是的物和事呢?

事物,只是现象

而不是本质

正因为古人从不肯定自己

才能学无止境

学不厌而教不诲

而愚痴无明

都来自于觉明为咎

也就是一看到表象

就认为自己知道了

就下定义,出判断,弄推理

忙得不亦乐乎

正是因为把自己的见解,当成了真理

才愚痴疯癫

顽固不化

到自己顽固不化的时候,还认为满世界都错了

但神仙之学,修道之法,无不就是点化人心

让人心能够开窍,能够化开,不再冥顽不灵

如果如此固执自我

那又如何学道呢?

由此,就兴起了一门学问

叫然学

那一天,我又问,这然字怎么解啊

结果呢,有说烧狗肉的

有手指天空的

有说其他的

其实,这然字,就是燃的古字

本意就是燃烧

为什么是犬肉在上面呢

这个犬并不是狗

而是古人打猎的野生动物

统统称为犬

比如现代汉语里面,犬字旁的字

很多都是野生动物

狐狸

等等

如果用家畜来说的话

古人是很少烧狗肉吃的

一般用来看家护院

而文字有一个要领,要用常用现象来创立

不能弄个百年不遇的现象来造一个字

那鬼知道意义啊

在烧烤野生动物的时候

是需要大火的

因此用来表示火正在燃烧的状态

火除了燃的状态

还有开始点火的状态,全是烟

也有后面熄了的状态

全是灰

只有正在燃的火,才适合烧烤动物

自从然这个字创立后

就越来越偏离了燃烧的本意

而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叫然学

为什么这样呢

然这个字里面

有香味能闻

有肉能尝

有火能见

还能触

还能想到流口水

六根俱动

就成为了最为典型的现象的名词

也就是这完全是偶然综合出来的必然

打猎的动物是偶然

还需要柴火

人员

相应的工具

等等

无数的因缘聚合为一个现象

众生就当真了

由此可见,然学的本质,就是因缘聚会之学

一切都只是肤浅的表象

万不能当真

把自以为,自认为当真,去满天下争论,不过就是傻子的行为罢了

那这一切的然的现象

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为什么人们乐此不疲的要当成真实呢?

究其根本

还是因为这一切是自己见到的

有了一个自我

心动了

自,才是把然当成真实的罪恶魁首

于是,从管子的然学,到了老子这儿,终于形成了自然二个字

也就是一切现象都是自己心见想当然的结果

他们是虚幻不真的

尽管凡夫一定要会认为这是真实的

但没有一个科学家,没有一个做学问的人,没有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会认为,自己真正的认知了一切

他们需要另外探本求源

要离开一切现象,去追求本质


  • 没有了!
  • 第二讲 由然而生的法则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