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不二法门

思维与情绪,是人最为奇妙的二样东西

总有人说人啊人啊

但其实并不是知道什么叫人

经常一问别人:你说的人,是指什么

基本上就会楞住了,不知道人是什么

在古人那儿,其实是非常清晰的

人就是一个表象,一个形状

并不涉及到其他任何东西

仅仅是直立的,长有头,手,足,胸腹等等的,就算是人了

这概念如此清晰

然后,发现人与人之间还有不同

那是人的划分问题

比如一个人样的机器

可以叫机器人

一个稻草扎成的人样

可以叫稻草人

他们都是人

还有男人,女人

老人

这都是依据形状来命令的

那如此缺少了一部分呢

没关系,叫残人

或者叫残疾人

也就是残缺不全的人了

所有与人相关的概念,只与身体表象相关

与叫猪啊,牛啊,羊啊没有二样

甚至于不承认人有思想,有思维

因此,才可以象动物一样,用来祭祀

到美洲大发现之后

那些信仰上帝的白人

在长达四五个世纪的过程中,不断的从非州贩卖黑奴

在河边进行洗礼

然后装船

全部都是当牲口装载,使用

真是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人就是人样

而不是思想和思维

到现在,很多拐卖妇女的

都是自认为购买的是生育和发泄的工具

一切的牢狱,都以肉体的牢狱和痛苦为准则

没谁在乎心灵

人就是一个样子而已

真不是其他意思

如果去掉人的表象

以情绪来评定天下的众生

则一切都可以称为有情众生

抛开这一切表象

这些有情众生,都是湿婆

都是一些情绪化的,喜怒哀乐,可以左右的灵魂

在这样的情况下

人与狗,人与猫,是可以相互精神寄托的

宠物就是情绪上的相互依赖

已经突破了表象的界限

而如果以抽象的理性来判断众生

则天下所有众生,无不是神

无不是灵

理性就是神了。

因此,这都是拿什么来看问题的层面

而非其他

所有的名词都是实实在在的

到素问.天元纪大论篇

非常明确的说到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通达世界上的一切变化 

可以为分三类

一类是思想的变化,一类是思维的变化,一类是物质的变化

思想的变化就是玄

玄天

思维的变化就是道

物质的变化,就是演化

物质的演化产生的是各种色香味触的变化

而思维之道的变化,则给予了人们无穷的智慧

至于思想上的升化,那是阴阳莫测之神了。

正是由于这样的理论

才有了各种导引

利用思想,思维的作用

来调理一切

这其中包括祝由

也包括象黄庭经这样的道家经典

观想术

等等

这都是摆脱了表象,而对本质的探源

从而诞生出的新的方法

管子心术上,最后一段说道

天曰虚,地曰静,乃不伐。洁其宫,开其门,去私毋言,神明若存。纷乎其若乱,静之而自治。强不能遍立,智不能尽谋。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当,谓之圣人。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殊形异埶(势),不与万物异理,故可以为天下始。

人的思想其实是虚无不可捉摸的

各种物质,其实是完全没有运动的

他们之所以运动,都是被精神支配而已

如果人能回到思想虚无,物象宁静的境界

则人的自我就消失了,会发现自己与所有众生无有差异,即不高贵,也不卑贱。

所以,扫除心宫里面的情欲吧,敞开你的心扉吧。

去掉那些由情欲产生的我的概念,不要试图用语言去描述

就会发现,自己的神明终于出现了

这是很多人,穷其无量劫都没有见过的自己。

尽管此世界还是纷纷挠挠,好象一团的乱象

但自己的内心,此时此刻,是如此的宁静,而不受干挠

这就是怡然自得的神在自治

那些靠情绪强势的人,是不可能持久的,那些依靠聪明的人,是不可能谋划周全的

此世界充满了无常

这些用力用智,而随情绪左右的人,不过是徒伤心力,让自己早夭罢了。

当物象变化缓慢,不被人眼所见到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形象。

有了一个形象,人们就会给他取一个名字

这名与实,如果非常相符,这就是圣人了

而普通的人,都是找不到名词背后准确的物象实相。

不过道听途说的糊涂虫罢了

所以,一定要知道所有说话背后没有说出来的实相

一定要知道内心清净无为不挠于世事

然后,才能明了道的规律

所谓道的规律,不过就是:不同的形状和不同体积太势的事物,他们实际上与万物都是相同的。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不与万物有异相。

这样就可以追溯世界怎么来的,人因何而来,又向哪里去这样的高深,终极的问题了。

关于道就是思维

古人是有明证的

应该是我们引用了海量的古人的文章

古人都是不糊涂的

道德经里面也对道进行了一个解释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他这样说道

在物还是一片混沌的时候

先于天地,而产生了

他是这样的寂静而高远

独立而没有变化

这是指独立性没有变化

为什么要说独立性没有变化呢

意思就是,如果你真的去修练的话

其实是可以离开一切物象,思想

真的达到不生不灭的,唯一的真人境地

只是太过玄幻,世人未见而不觉罢了

即然独立而不改

他会动吗?

周流而不生不灭

能映照万物而不染于万物

有了他,其实才有了天地

人才分得清你我他,分得清上和下

然后才被物象所奴役轮回

我当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如果一定要强性的给一个名字来形容的话

可以说,这就是道吧。

如果佛家,当然不会用强

而是非道非非道

上次刘师兄到恩施来

说到一个由性开始,去证得明心的问题

问他的理由

他就说的性相不二

因为性相不二

所以,可以通过事物的性

并最终明了实相

性相不二这样的学问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多大德,都在告诉别人,由性见实

由性见心

这究竟对不对呢

这里面,对于性相学说,其实是有问题的

我们来研究一下,那些修行人常说的不二法门

总是拿个不二法门来忽悠众生

这不二法门,抱元守一,究竟是什么意思

性相又是怎么统一的呢

要明白这个道理

就要先明白整体其实是不可分割的道理

以杯子为例

杯子就是杯子

不能说杯子是若干杯子

这杯子就是一个整体

这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出在人身上

人有六根

六根见到杯子

这途径是完全不同的

任何一个根,都无法见到杯子的全貌

比如眼睛,除了形色,就不知道其他的了

如果按眼睛见到的杯子,那就是一个形色而已

无他无他

但手呢,却碰到的是冷暖和硬度

是见不到形色的

如果按手对杯子的理解

则杯子应该是一定硬度一定温度的东西

无形无色

如果眼睛和手,分别作用

这杯子就成了完全不同的二个事物

没关系

人的意识再他们综合起来

这是意识的拼接过程

将眼见的形色,和手摸的硬度温度,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杯子的概念

他即有形色,也有一定的硬度和温度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能看到,杯子变了没有?

杯子还是那个杯子

但由于人的六根不统一,却见到了杯子不同的面

人就把这种功能,称名为见性

为什么叫见性呢

性是指的特殊性

也就是不是全部

比如眼睛见到的形色

那只是杯子的一部分

而不是杯子的全部

即然是部分,是特殊的,不能表示整体

所以叫性

所有的性合在一起

才是杯子的质

质,上面二个斤,下面一个贝

即用来衡量一切等价物,进行等价交换的标的物

相当于离开一切现象

值多少钱

然后才好交换

事物象异而质同

这个质,完全是心的作用

心认为有用,则价值高

心认为没用,则弃之犹恐不及

更别谈价值了

所以,质,其实是意识思维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性有质

要去性而就质

在这样的过程中,杯子始终是那个杯子

唯一的实

即没有分开为形色,温度和硬度

也没有分开为这性那性,这质那质

本自天然

就在那儿

这是守的一

是人把他整太复杂了

于是,修道的人就告诉世人了

这性相其实就是同一个

你说的任何性,必然是有相的

比如说形状,就有形状的相

说颜色就有颜色的相

说温度就有温度相

说硬度就有硬度相

所谓的性,其实就是相

所谓的相,其实就是性

如果真认为这些性,就是表象可以扔掉的话

去掉一切性

那杯子也就不存在了

因为杯子之所以是杯子

就是由这些圆满性所表达的

只是人在识别的过程中,将圆满的性相,分割而已

这是人的错误

不是杯子的问题

是见病了

不是杯子病了

所以,明了性相不二的道理

就是要守住杯子

去破掉自己的见病

只有妄病的见破除了

才能见到圆融的自己

或者说明心

可见,由性入道

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任何事物,都不存在单独的性

也不存在独立于性之外的相

你所见一切,莫不是相,莫不是性

谁能拿出一个事物单独的性来看看呢?

颜色能拿出来吗?

真能离一切物质,还能从物质中拿出他的颜色?

形状能拿出来吗?

真能离物质,而拿出形状?

性就是相,相就是性

这是不可分割的

由性入道的本质,就是由于性开始,破掉自己的虚妄见性

因为性相不二的理论已经告诉人们

性就是相,相就是性

所以,虚妄的性,必然是虚妄的相

实相,必然就是实性

明心,必然就是见性

病态的性

必然是病态的相

比如飞蚊症

见到眼前蚊子飞

实无所有

这是病的性

反应的就是有病的相

眼睛病了

视神经病了之类的

因此,由性入道,如果理解一偏差

就会万劫不复

拿着个妄性

来修练

最终千百劫

修成了个妖怪

修练情绪就是这样的

世人终归是迷失于二个根本

我们再复习一下楞严经的二个根本

佛告阿难:"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佛告诉阿难说

一要众生,从没有时间开始,种种颠倒,在各种业种里面自性显现,万劫不复,就如恶叉果一样纠缠在一起

所有修行人,不能证得无上的清净心,甚至修成了道听途说,博览群书,自是非他的声闻伪君子,或者根据自己遇到的各种因缘业力世界,而认为满世界都应该和他一样的缘觉

再极端点,就是依附于什么酒啊,茶啊,药啊这些外物而证道的人

或者沉迷于迷信之中,成为狂热的宗教信徒

这都是由于不知道二个根本的原因

这就如同煮沙,想要得到一锅米饭,这是不可能的。

是那二种根本呢

一种就是无始劫来的生死根本,也就是现在的你,与所有众生一样,用攀缘心当作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就是无始菩提,在思维之中不断的抽象,涅槃,从而证得的本来清净的理性

在当下你的身上,反应出来的就是那些远见卓识,内心明了。他们能生出所有缘份,但却不是缘份,而是远离这一切因缘现象而存在的

由于众生,遗失了这样的本妙明心,因此,虽然终日修行,也不会自觉自证

从而被各种好奇心,各种趣向而将自己引导向不一样的轮回

大家都是一个人样

不同的是各种里面的神灵

也就是那些思维,思想有了差异

所有的修行,也就是修这些思维思想

去掉那些低极趣味的

走向高级的,抽象,本源的

就是真修行路了

求真求实,永远才是正途

平常心,在日常中见道,才是正道




  • 第六讲 道上三清宫
  • 没有了!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