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情绪,现象这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来看一张图
这就是常说的三界
无色界,就是思想界
或者说思维
这是基于抽象的逻辑而存在的
即然是抽去了象,当然是没有物的
因此叫无色界
所以,无色界,其实就是思维
维就是界的意思
色界就是现象界
也就是然学
一切表象,现象的
耳目口鼻身所感知的
欲界,就是情界了
一切的情,都是欲
一切情欲之生,都是因为留恋于表象
而当作了根本
比如几个枯骨杆杆架在一起
上面贴以皮肉
再穿上衣服
就成了帅哥美女
但欲望是跟着最表层走的
这就使得这表面非常重要
称名为形象
是的,人需要注意形象
因为这是左右欲界众生的基本力
化一化妆,整理一下衣服
一天都能吸引别人的眼光
欲因情有,情因欲生
随其现象而轮回
如果因为表象而生的情
自然会因为表象而失去
当变成老头老太太
爱也就淡了
还是去爱年青人了
表象的迷惑性非常大
此世界,即是欲界
众生都是欲界众生
称名为有情
或叫有情众生
无色界的理性,色界的现象,和情界的欲望
这三者的关系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
所有的欲界众生,都受到色界的奴隶
色界是欲界众生的奴隶主
比如手机,衣服,奢侈品,金钱等等
都是欲界众生的主人
欲界众生,要随时听其号令,受其指挥
又主要是有二种手段
一种是引诱
一种是驱赶
而欲界众生最大的主人,就是身体这个色
色界众生其实也不自主
所有的色界众生和欲界众生,又都是无色界的奴隶
他们永远为无色界打工,无有出期
这些无色界的理性,直接支配色界
同时又利用色界来支配欲界
众生以为的自己,都是依据耳目口鼻身意这些肤浅的感官感受来认定的情绪上的自己
因为不知道主人原来也是自己
所以,一生之中,都在情绪中起伏沉沦。
举个比方来说
无色界众生就如同苹果公司,腾讯公司,普京等等
而色界众生就如同手机,网游,各种武器资源金钱等等
而欲界众生,就是那些被手机颜值所左右的,被游戏迷惑的,需要各种物质资源的芸芸众生
他们一举一动,自然都在别人的设计之类
无色界的理性如此重要
他是洞察天机的思维思想
之所以如此重要
就在于他破除了色界的妄性
去掉了色界的层层面纱
从而不被表象迷惑
而他的工作方式
就是冥想
或者叫苦思冥想
苦思,就是辛苦一下思维思想了
只有辛苦他们,才能摆脱束缚
冥这个字
就是去掉了六根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耳口口鼻身意都不感知外物了
这其实就和睡着了或者植物人一样了
此时啥外界刺激都轻视忽略了
什么都看不见听不到
黑沉沉的一片
由于心灯未亮
唯睹黑暗
故名玄冥
这一过程,至到思维忽然明了
心灯突然点亮而结束
如同做一个题目,百思不得其解
苦思冥想
此时一片沉寂黑暗,唯有心思在不断的大功率的劳作
但突然一下想明白了
得开悟明心
这冥界也就破了
当然,也有从冥界退回去的
重新受六根刺激
而继续轮回
下次再来
所以,在没有打挠的情况下,冥想
自我升华自己的思维
这是人生的成长之路
而不是随着物欲纵情
飘哪儿算哪儿
喜怒无常
我们继续看道家里面的三清
欲界是质之始也
也就是做人就是开始于欲界
随情而生
因情而有
如果情绪一念不生呢
万物眼前过,半点不留痕
此时情绪虽然存在,但情绪本身并没有发生发展
一片安静祥和
故名玉皇
皇就是灯的意思
象美玉一样透亮明了
这种生活,叫安康
安宁而没有烦恼和一切其他情绪波动
更没有什么情绪低落,情绪激动之类的事情发生
这就是证得了玉皇境界
住于玉清宫了
玉清宫,冰清玉洁之宫
如果硬要叫欲清宫也行
这玉皇可不了得
主管一切众神和世间有情众生
只要他一念波动
人就被牵引着走了
虽然玉皇大帝这样牛
但他并没有破掉一切妄相
那些现象还是纷纷挠挠
只是他的心不随之起伏而已
于是,经过思维内证
突然发现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所有物象,人象尽皆不存
这就是洞玄之尊神了
前面玉皇大帝,还是大有的境界,只是叫大洞之尊神,名叫天宝君
这个洞玄的尊神明显的比他高一丢丢
已经洞破玄虚,见到实相了
所以,他是灵宝君
这一境界,就到上清宫了
上清玄都七宝紫微宫
这是小有
欲空,色空,继续内证内修
就到了神宝君
这是洞神之尊神了
什么叫洞神之尊神呢
就是洞察了一切思维思想
已经了然明了
因此冥叔玄通
只有无上玉虚之气
号三皇洞神
太清太极宫
这就是道家非常有名的三清天
玉清,上清,太清
而得飞升上天
但实际上上面还有境界
太易的境界也比三清高一丢丢
不过这都是了不起的境界了
在管子心术里面,对道进行了禅述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简物小,未一道。杀僇禁诛谓之法。
那些虚无无形,就是思维,这就是道了
由于思维而化育万物,这叫德
如果不是这样呢,由万物支配而不自主,就是欲了。
所以德的产生,一定是没有物欲,但利用物欲来支配有情众生。
如同造车,造船,造手机等等
这样方便人们,就是大德了
受到人们的尊敬
虽然最终是用新的绳索捆了旧人
但不影响欲界众生对他们的认可
当内有道的人,显现在君臣父子人间社会上的这些事情
就形成了义
义就是养我的意思
只有内心有道,静心思考过的人
才知道自己的一粥一饭,一针一线,都是无量天神父母的供养
也是无量的因缘
这样内有道,才会真的外显义
内有道的人,也会对人非常有礼貌,懂谦虚,有涵养
表现在这些人际关系上的,就是礼了
那些简单的看待物体,轻视他物,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尊贵,都懂得多,而他物都是简单的,渺小的人
他们是没有达到守一之道的。
相反,如果内证了大道
甚至可以表现出杀人,战争,禁令,处罚等等法则
用来使人们走上正道
这只有内有道的人,才懂得外在的这法
而不是简单的归于这不行,那不行的情感之中。
由此可见,德,义,礼,法或者到孔子说的仁,义,礼,智,信等等
其实都是道的表现
道在其中,而随着不同的处境,现象,人际关系,表现出了这些德义礼法
道如果失去了
这些德,义,礼,法都是守不住的
那就成了牢笼了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守护好自己心中的道
外面的德,义,礼,法根本不用学习自然就会了
道在而法显
何必因法而弃道呢
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是以君子不休乎好,不迫乎恶,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
人为什么可以被别人操纵生死呢
这是因为这些人有欲望,他怕死
因为怕死,别人就会利用这一点,缴枪不杀
然后成为别人的俘虏,而由着别人折磨,玩弄
最后还是免不了玩弄至死
但这最后,就麻木了,认命了。
只要人怕死,就好说了。
什么妖魔鬼怪都能找上怕死的人
什么人都可以来威胁一下自己
什么物都可以操纵一下自己的人生
最后糊里糊涂的死了
然后,下劫再来。
显然,一切圣贤或者信徒之类的人,都是不怕死亡的
因为不惧死亡,认识到死亡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而不因为忙乱惊恐而失道
他们会永远冷静的思考,处理,甚至安排后事
为什么人们的钱会越来越少,被这个骗那个骗呢
这是因为人们有贪便宜的欲望
只要有贪便宜的心
那就好操纵了
许之以暴利
诱之以妄想
怎么能不奉上自己的财,奉上自己的色呢?
甚至尤怕妖魔鬼怪不收自己
拼命的往前挤
这都是因为贪于利啊
由此来看君子真人
他们并不被爱好所引诱
世人皆说的好,他们也无动于心
他们也不受一切的恶所胁迫
世人都害怕的疾病,死亡,在他们面前就是一个笑话
从不为其心动
他们是恬淡的,愉快的,内心是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
他们去掉了一切的心思技巧,也去掉了一切生活的常识经验
这些得道的人吧
他们也天天做事,而且做得很认真
但他们并不预设什么期望
仅仅是清净的了结这样相遇的因缘
他们也天天忙碌
但从不是为了象世人那样得到什么
他们只是随缘而动
得到和失去,仿佛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过在自用,罪在变化。
显然,世人的错误在于总是有一个我的作用
世人轮回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是随着外境变化而变化的,情绪起伏无常,无法掌控,而被别人他物操纵了一生。
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
所以,有道的人
其在世上,就象完全没有心智一样
其做事应物吧,完全都是偶然事件
随缘度化
他们为什么如此宁静呢?
就是因为他们因为思考,而寻找到了真实啊。
大道可安而不可说。直人之言不义不颇,不出于口,不见于色,四海之人,又孰知其则?
显然,人的思维这样的道
可以安住其中
但却说不了
直人就是真人
真人在思维的思想过程吧
他们并不受一切礼义的束缚
更不带有任何一点主观的色彩,没有任何的偏见
只有在没有束缚,没有偏见的情况下思考
才容易证得真人
即不表现在口头上的理解,也不表现在各种物质之上
完完全全就是冥想明心
这若大的世界之上,又有谁知道这个原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