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天机
天就是思想
机就是关键
而所谓的洞察天机,不过就是终于掌握了思想和思维的规律
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思维
一般来说
如果一个人洞察了思想思维的规律
本身就能发生很大的改变
平时无论什么样的交流,其实都是思想的交流
都是希望改变一些不好的部分
但坚固的个性
会让十方众生的说法,听而不闻
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压根不知道人的思想是可以改变的
人是可以点化的
可惜他们是顽固不化
冥顽不灵的
因此,洞察天机就很重要
甚至于可以这样说
此世界的一切变化,历史的更替兴衰,人们的走向,莫不是人类思想的变化
一切都是由思想的改变造就的
一个人贫穷,必然有贫穷的思想无法改变
他就是有再多的钱,也会轻易的穷下去
一个人烦恼,必然有烦恼的思想顽固不化
他就算拥有再幸福的家庭,再多的物质
他也必然抑郁和烦恼
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等,莫不是思想革命在前
如果认为当下的思想就是自己
那就没得救了
没得救的人,常说的口头语就是:我就是这样子
不这样还是我吗?
有一句名言说得比较好
最危险的世界观,就是那些没有看过世界的人的世界观
曾经我们闭关锁国
都没有出去看过世界
因此在清朝人的世界观里,大清就是世界的中心
外国人的膝盖是不会弯的
等等
至于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还是误会重重
人为什么自是而愚昧?
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睁开眼睛
不愿意打开思想
不愿意真的去与人交流
那些从不看世界的人
他们心中有一个极其变态的世界
但他们认为,这才是世界真的样子
什么美欧极坏
天天动荡
民不聊生
日子一天苦过一天
还等着朝鲜的救济
等等
当然,这也有很多的因缘
有些国家,是比较封闭的
为了保护人们不受邪恶国家的伤害
尽量让他们不要接触这些人,这些国家,甚至这些世界
但抛开这些因素
自以为是,自我封闭
就不太好理解了
最危险的人生观,是那些从不思考人生的人的人生观
因为他们从不思考人生,都是凭命闯
得到了,就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失去了,就跳楼跳河兼上吊
他们总是把时间过到不可回头,还在埋怨世界,社会和他人
从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
对人生没有整体的规划
对幸福没有基本的定义
对日子完全是放纵打发
如果拥有了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那价值观也会极度扭曲
他们会按自己想当然的价格去定义一切
而不是去寻找参照物
试着衡量和与别人达成价值观的共识
因此,他们在自己的价值观里面,自以为是
他们相信,彩票,自己是一定能中五百万的
赌博,自己是一定能回本的
网贷,是自己致富的不二法门
用这样一套畸型而处是的价值观,去衡量天下,发现天下所有的其他人都错了
为什么他们错了呢
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正确价值观。
为什么自己是正确的呢?
因为别人都是错的
他们就这样自我循环,自我内证,嗨起来了。
然后可能就去跳楼了
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
如果不去纠正自己的思想,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纠正思想的方法,就是抽象
就是逻辑
洞
有一次,公都子问孟子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公都子问道:大家都是一个人,为什么有的人就成功了,有钱了,成为了大人物,而有的人则失败了,贫穷了,成为小人物,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孟子回答说
这事吧,主要是有一些人,他们想得长远,在人生的路上,选择了大的方向,就成了大人。
而另一些人呢,则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欲望所迷惑
就成了小人。
完全是思想境界和取舍的原因造成的落差。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公都子就继续问道
那都是一个人,为什么有的思想境界就高,知道从其大体,有些人思想境界就低,只捡一些小事呢?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就回答说:
这耳目之官,就是一些感受器官
他们不去思考,而被眼前的感觉感受所迷惑,因为被物象所迷
从而沉迷于各种游戏啊,各种物质之中
从此就受到这些欲望的牵引
但人的心,却是可以思考的
人用心去思考,就会真的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如果人心不去思考了,自然就没有收获了。
所以,人应该从利用思想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先立一个大的志向
然后就不会被眼前的欲望所迷惑了。
这就是成为大人的方法
其实孟子说的还比较严重
人如果不思考,与禽兽有什么二样呢
又靠什么来证道呢
比忠义吗?
如果比忠义,人能比过一条狗吗?
比技能吗?
如果比技能,人能比过哪个动物呢
所以,人是靠心立于世上
这是从管子开始,一至到当今都确立的法则
孟子也分劳心者和劳力者二部分来分别看待人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拼力气,不如用机械啊
修心才是上道嘛
管子就曾经感叹过
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夺,求之者不得处之者。夫正人无求之也,故能虚无。
道,如此的平常,但世人却很难达到
他就天天与人在一起共处,但人们就是不去开发他
这样简单的事情
只要无欲无求
那幸福的心神不就立马显现了吗?
将心中那些错误的感觉感受情感统统抛掉
这样幸福的心神不就长住了吗?
人都想要智慧,但却从来不去思考智慧是怎么来的。
智慧啊智慧
不是非常简单吗
就是当他见到海量的外境,而内心波澜不惊
心不随之而动
这不就是开启了智慧之路吗?
那些有欲有求的人,是不可能得到智慧的
必因欲求而生,也必因欲求而死
永远在欲求中轮回
死前最后一个欲求,就是医生,我感觉我还有救,记得给我电击啊
亲人最后痛苦流涕,强烈要求医生,务必要救醒他
不然,银行卡的密码还没有说完
所以
正人
也就是真人
其实就是无欲无求的人
因为无欲无求
所以能达到虚无的心境
能容万物万象而不生一念
在管子的这一段话里
所说的欲求
就是情绪了
那究竟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情感,什么是情呢?
这几乎很难区别
尤其是常人一般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其实比较简单
当耳目口鼻身,接触到自然现象
就会产生各种感觉觉知
当然,这是表相的
由此表相,不经过心的加工,就产生了欲求
也就判断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这就是情绪了
绪,就是开始,开端的意思
这时候的判断,是无理头的
完全基于表象,物质,攀缘而生
因此,这分别心也是极度肤浅的
我们来系统的讲一下,我们看见一个杯子,认识到这杯子
怎么就成了情绪
这不是一念未生吗?
不是心无波澜吗
这就算情绪了?
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还是要分内外
有一个自己
有一个外面的世界
也就是他事他物
有一次课外讲到真实概念的时候
就讲过这个道理
自己也分为二部分
一部分是理智思维,这是接近于真的
一部分是感官感受,这是虚妄的
按坛经的说法
就是一花五味
这花就是意识,接近于真
五叶,耳目口鼻身,处于被支配部位
因此是妄的
假的
再看外面的事物,也肯定是同样的情况
一是外在的表现表象
这都是光啊影啊声啊,冷暖硬度啊之类的表象
属于形态
一是他们的内在本质
他们之所以出现,肯定还是有基本的本质的
如果没有基本的实相,这些假想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在见物过程中,其实有四种
自己的真见和幻觉,外物的实相与假象。
只有真见见到实相
才是真实
那反过来说
如果是由五根的幻觉见到假象
就开始定义判断推理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由此生起的各种判断,其实都是基于自己往昔认知的识阴
这种善恶
当然是情结情绪
这是情开始的地方
所以,要去掉情,是非常困难的
情绪从你见到表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比如见到一个女人
见到的明明是表象
根据衣服,化妆,等等
这些非真的部分
就已经判断了
接下去,就是情绪的发展过程了
综合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就产生了喜怒哀乐这样的情感
喜怒哀乐的时候,这已经是情病发作了
或狂或癫
已经快不可救药了
但如果到这时候,感觉这女人很平常呢
这是情绪低落
情绪反应不激烈
因此,情绪低落
还是在情绪之中
比如对什么事物都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也是情绪
并且是负面情绪
这都是情绪的发展
情绪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最着事物的继续变化
情绪也跟着起伏不定
最终情绪有二种结果
第一种,对于过去的事物无法放下情绪
形成情结
从此相伴一生
成为抑郁,痛苦等等的根源
第二种,由于旧的攀缘事物的消失,新的事物进入感官感受
情绪被新事物所取代
又继续感官感受
这就形成了喜怒无常
前一件事,还在大笑,高兴得很
后一件事,马上大哭,愤怒的很
受情绪左右的人,就是这样二类人生
一类是终身性心境,比如内向,抑郁,激情,悲伤等等
一类则是喜怒无常
这都是典型的情绪化人物
都是以幻觉去觉知假象的结果。
明白了情绪是情感的开端
情感是情绪的发展
如果要调动别人的情绪,第一映象就特别重要
只要第一眼的时候,给别人造成了好的感觉,后面你就可以偷他的家了。
这些情绪化生物,一般都不会相信事实
我这样信任你,你竟然会背叛我?
他们会歪曲事实来应合自己的自己的情感需要
所以,骗子,要先晓之以情
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那什么是情呢?
情当然就是心中之精
青字,就是精的本字
精,就是与粗相对而言的
这已经有了优劣
在一群男人之中
第一眼看的那个男人
基本上就是
已经将他与周边其他男人区别对待了
因为心有了选择
这是基于表象,基于幻觉的取舍
所以,称名为情
如果进行了抽象,有了一个整理过程呢
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就是理了
然后,一系列的思考思维就触发了
开启了圣人之旅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
理和情
随时都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
并且交织着
即要晓之以情
也要动之以理
但常人往往受到情绪的左右更多
圣人往往更加理性
理,在楞严经里面称为想
情和想的比例,就决定了人一生的归宿
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纯想即飞
纯情即坠
甚至不仅仅一生
无量生,无量劫
都在情想的轮回中无法摆脱。
而由想至道
则是唯一的求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