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有二大工具
一个是抽象,一个概括
当人们的感觉器官感知到事物的时候
就会产生情感和认知
但这都是表象的
只是根据各种不同的现象,来认知世界
并且认为自己亲眼所见,怎么会不对呢
他们不明白的就是,这一切都是现象,还需要经过心的加工
远离一切现象
才能看到本质
这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概括的过程,是一种由小范围,推及大范围的过程
概就是普遍性的意思
括就是囊括
意思是把自己感受到的,或者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及到其他事物
这在古人那儿,叫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等等
反正都是好词语
但实际上,概括有二种
一种是基于感官和情感的
比如看到一只鸟用翅膀在飞
这人根据自己见到的现象和表象
概括出来二种
一种是会飞的都是鸟
于是飞机,导弹,大炮等等,都成了鸟
另一种则是有翅膀的就是鸟
因此见到有翅膀的玩具什么的
统统叫鸟
这二种基本于表象的概括,显然是不准确
前一种是基于会飞这个特性来概括的
后一种则是基于形状来概括的
都及为肤浅
还有一些人,根据自己的情感来概括
比如,根据自己爱好,概括出所有的人都爱钱
根据自己想当官,概括出所有的人都想当官
根据自己爱吃辣的,概括出所有人都应该吃辣的
这是基于情绪情感体验来概括的
同样是极为肤浅
这几种情况的概括,在现代逻辑学上,都统称名低级概括
也就是大多数人的认为和以为
甚至自以为是的根源
但基于抽象的概括,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去掉一切事物的表象
那些无关紧要的,不重要的,影响不大的,统统去掉了
什么形状啊,体积啊,情绪啊
统统去掉
然后,由这个抽象的概念出发,进行概括
推及到其他事物
比如质点
从一个物体抽象出来的质点
概括之后,推理到地球,太阳,银河系等等
他们都是质点
无不是质点
这类基于纯理性的抽象概念上的概括
称为高级概括
所有的科学概念,定理,所有的真修行人写的概念,境界等等,都属于高级概括
而所有的伪书,迷惑人性的书,都是利用低级概括来影响人们
比如小黄文之类的
还有很多伪作的经典之类的
但人们往往容易相信低级概括
因为他简单,直接,容易和自己同步
比如会飞的都是鸟
很容易就引起共鸣
以为真是这样
而人们往往不能理解高级概括
因为这需要自己抽象
需要思考才能开悟
因此,人们对于很多的科学概念,定理,定义,其实极度模糊
对于求真求实的书,感觉非常乏味
这都是些什么啊
还要我去想
我怎么能想呢?
我只想你完全告诉我,我听就行了啊
但实际上,真不行
抽象的东西,如果不去思考,永远不会真正明白
比如,我们来看一个汉字
同
这个同字,你能想到什么
哦,同样,同时
感觉自己理解了
但又好象那里不对
哪里不对呢
因为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同这个字,在甲骨文有二种写法
第二种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究竟要讲什么
表达什么
先看前辈们的研究成果
前辈们研究甲骨文的同字之后
认为这上面是一个凡字
凡是什么意思呢
不知道
那就再看下一种写法
于是,认为这是一个大的器物
周边四个人在抬着走
因为有四个人在抬着走
所以需要整齐
因为整齐,所以相同
因此,同字是由于四个人抬东西,需要步伐相同来推理出来的
那为什么还有第一种写法呢
别问
问就是不知道
这结果,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加上了可能,好象,疑似之类的前置词
表示这不是定论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结构
就会发现
那个凡字
其实是一口水井
这与矿井的丹字
是有点相同的
作为水井
很个村子都需要
也都有
这就极度常见了
因此可以叫平凡
平常的意思
而作为水井
家家都需要
在一个村里面,常常很多家共用一个水井
这也就有了同字
共同
同样
四个人在旁边,是共同使用水井的意思
因此,通过水井,抽象出来的概念,却是共同,同样
然后就能科学的引申了
不过,我们并不是主要讲同字
我们要讲的,是另外一个字
洞
加上水旁
依据同的意思
就知道这是一口深井
所有的井,打深了,都象一个洞
加上水旁,就是表示这是水井的洞口
由此,引申到山洞,老鼠洞等形态的概念
这种形态的引申,就属于低级概括
也还能用
但是
这显然不是创立这个字的目的
洞这个字,文化可就大了
首先这个同字就是抽象概念
去掉一切表象
找到共同的本质
我们前面也说过,道同而法异
只有这根本相同的,共性的部分
才能成为高级的思维
那同字就行了
为什么还要加上水旁呢
这更有深意
因为然这个字
属于火字底
得用水来灭掉
用水去掉然的现象
找到事物的相同的本质
就是洞了
这显然属于思维思考的活动
比如洞悉
经过抽象,找到本质之后,全部通达无碍
就叫洞悉
比如洞察
经过抽象之后,去掉一表象,来进行观察思考
就叫洞察
比如洞沏
经过抽象,去掉一切表象,直接看到本质
就叫洞沏
更牛的是洞若观火
去掉一切表象,直接看到本质,就如看到火一样明了
没有疑惑
是不是很了不起的逻辑专用词?
是的,他就是然字的解药
只有洞,才能解然的毒
再往后,洞学的内容就更多了
引申到贯穿,通达
继续引申
就到了广阔,无限的心境
比如有名的洞庭湖
就是宽广,广大的意思
登高一望
心胸顿时豁达开朗
明白了洞学就是然学的解药
思考是证道的根本
思维就是要证的道
前人们的行为就好解释了
无论是洞明,洞见
还是其他这洞那洞
都是抽象的意思
甚至于,你可以将抽象这样的现象术语,就直接称为古人的洞字
或者倒过来说也行
古人的洞,翻译到现代概念,就是抽象
这给道教带来了无限的空间
于是,道教发展出了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
这福地就是一些名士,也就是古人说的神仙出来的地方
我们暂取不说
但这三十六洞天
怎么着也能看出来,这就是抽象出来的思想
后世道教,不明此理
认为真的是祖国大地的山洞
满中国的到处去找洞天福地
这种外缘求法,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但好歹古人也弄齐了这些洞天福地
反正牵强附会也罢
总之,让迷信的众生,有个祭拜的地方
这也是很不错的
这三十六洞天也太多了
道教还有十大洞天
因为有了十大洞天
三十六洞天就是小洞天了
我们来看一看十大洞天都是些什么思想境界
他们想到质点了吗?
超越质点了吗?
第一洞天,王屋洞府,名叫小有清虚之天。
第二洞天,委羽洞府,名叫大有空明之天
第三洞天,西城洞府,名叫太元总真之天
第四洞天,西玄洞府,名叫三元极真之天
第五洞天,青城洞府,名叫宝仙九室之天
第六洞天,赤城洞府,名叫紫玉清平之天
第七洞天,罗浮洞府,名叫朱明曜真之天
第八洞天,句曲洞府,名叫句容华阳之天
第九洞天,括苍洞府,名叫成德隐玄之天
第十洞天,林屋洞府,名叫左神幽虚之天
这些洞天,按现代道教,都是实有的地方
我们不去管他们牵强附会的那一套
真去了那些地方,除了捐香火钱,也成不了神仙
更得不了道
由于这洞天的境界是由高往低排的
我们得从第十往第一讲
由最低的境界讲到最高的境界
更容易理解古人在想什么
第十,林屋洞天
左神幽虚之天
左神就是情绪之神了
虚就是没有物象了
幽就是在思维中的境地
这也就是看到了人的一生,莫过于就是随着喜怒哀乐的情绪漂泊一生
所有的事物,其实都是情绪情结造就
本无所有
因此,人只要控制情绪,就能过好这一生
这是无我了
无我就进入了道门
所谓的无我,就是不再受情绪左右了。
这境界,入了门
抽象出来的是整个人生,不过就是情感二字
第九括苍洞天
成德隐玄之天
隐玄就是情感不再发生了
不再动不动就喜怒哀乐了
成德就是外在表现,让众生景仰了
一个不再喜怒无常的人,往往更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这一境界如何形成的呢?
不外乎就是把世间一切的事物,都看淡了
人反正是要死的
又何必在乎这些带不走的东西呢
哪那里有一个过不去的坎呢
情感除了负面作用,还有什么用呢
这是看到了一切都是死后带不走的境界
抽象出死亡这一根本
第八句曲洞天
句容华阳之天
句容,就是变化无常的容貌
这是看到此世界一切都是无常,变化无常,随时都在变化之中,哪一个永固的呢
华,就是花
阳就是显现
这是显现了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变化无常
那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这是抽象出了变化这一特征。
从而达到无所谓的境界
第七,罗浮洞天
朱明曜真之天
朱就是心
心中突然明了,明白所有的一切,原来都是心的化现
只需要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思维
原来世界可以如此美好
此世界,只有心是实在的
这已经开始显现真了。
这一重天的境界,明显的走向了唯心
第六,赤城洞天
紫玉清平之天
紫就是内宫的意思
自己最深处的内心,就象玉一样光洁透明
突生清净平和
这境界就越来越高深了
已经不见外物了
属于下五洞天的最高境界了
我们继续看上五洞天
第五,青城洞天
宝仙九室之天
宝仙,就是心得自在了
九室就是九窍
九窍所见种种外景
已经不再影响内心
无论外界风起云涌
内在却逍遥快活
永远没有烦恼
这抽象出来的,就是心不随现象变化了。
第四洞天
三元极真之天
三元,就是精气神
无论道家其他的解释是什么,什么天,地,水啊
都不用管
当精气神来理解就差不多了
这是根本空静,达到真人的境界了
这一理论出自哪儿呢
出自列子
《列子》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列子是道家神仙派的祖师爷
认为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太初就是气开始的,太始就是形开始的,太素就是情绪开始的
太素就是基本的欲望
三元极真,就是指太素的欲望没了
太始的形体没了
太初的气的运动也几乎不动了
这就是三元极真了
有没有想过
这其实就是现代物理学的质点概念?
没有形体,没有体积,没有情感
只有了运动还在?
是的,这一境界,就是现代物理学的质点境界了
第三洞天
太元总真之天
就是上面引用列子里面的太易
太易者,未见气也
气是指运动
这太易,连运动也不见了
这境界,不晓得抽象到什么位置了
因此,叫太元,总的开始的地方
也是一切事物最真的地方
或叫原神
或者啥都行
叫啥无所谓
反正很牛就行了
第二,委羽洞天
大有空明之天
这是突然只显一片空明
这空明无所不在
无始无终
故名大有
这是抽象出明性来了
第一,王屋洞天
小有清虚之天
这是去掉了明心明性
唯见一片清虚
已经到了三清的境界了
因为还有清虚在
故名小有
这是人间能见到的最高境界了
再往上,还是能走的
但已经不是人脑能思考的了
就摆脱了洞天的概念
即然不是人的境界,我们也不用说
总之,按这说法,
人间最后一重洞天,能思维到的根本,就是清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