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天道,农道,人道和地道

我们开始新一期的课程

这一期课程,我们以医道为主

实际上是线下课程的线上版本

是为了照顾未能参加线下培训的同学

198e45583edb7dccb4202998b8366e6.png

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体会一下道法与术数的关系

这故事出自《列子》

施氏有二子

说的是鲁国有一个姓施的人家

家里有二个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呢,特别好学文章之类的

另一个呢,则特别喜欢兵法

这个好文的孩子,他拿自己的学问去齐国,齐侯见了非常高兴

让他做了庶子们的老师

日子过得太好了。

而那个喜欢兵法的人呢

他去了楚国

见到了楚王

楚王非常高兴

让他当了军队里面的一个大官

其俸䘵足以让家庭富甲一方

而爵位也让一个家族荣耀

这施氏的邻居姓孟

也有二个孩子

他们也是学的一文一武

但却非常贫困和窘迫

非常羡慕施氏家的成就

就专门去施氏家里请教

施氏的二个孩子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孟氏,毫无保留

孟氏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了

其中一个孩子去往秦国

拿学问去告诫秦王

结果秦王说

这时道,天下诸侯都在尽力的战斗

一切所务,都是以兵为先

你这些仁义礼智的东西来治我的国家

这不是让我的国家灭亡吗?

于是,把这个孩子给阉了,也就是施以宫刑,才放他回去。

孟氏的另一个孩子呢,去了卫国

用兵法来告诫卫侯

卫侯说

我这样弱小的国家

在大国之间的夹缝中生存

大的国家吧,我要努力的去奉迎他们

小的国家吧,我也不能得罪,得尽力安抚他们

这才是求安之道

如果依靠兵权

国家灭亡就在眼前

如果我让你这样安然回去,你可能还会游说其他的国家

祸害其他的人

成为我们国家的大患

于是,就把他的脚给砍了

才让他回到鲁国

这二子回到鲁国

孟氏父子哭得不行了,就去找施氏算账

施氏告诉他们说:

天下的事情,得时者昌

失时者亡

你们学习的道与我的道是完全相同的

但结果却是千差万别

根本原因就在于拘泥于一方一法,某药某方治某病

而不是顺应时势

因势利导

这并不是我的方法有错误啊

而且天下的事理,没有永远正确的

也没有永远错误的

前天还流行的方法,到今天可能就弃之不用了

如同网络的流行热点一样

但过一段时间,说不定又炒作起来了

这用或者不用

不是有固定的是非对错

只有看准空当,掌握时机,应对于各种事情没有固定的方法

这才是属于有智慧的人

智慧如果不足

纵然你的学识象孔子一样渊博,你的道术象姜太公一样高明

结果也是一做事就错

没有不贫穷的道理啊。

孟氏父子听了

再也不愤怒了

说道:

我现在知道了,你不用再说了。

这样一个故事,告诉人们

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学习术法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要使他们有用

就要掌握时机

顺天应人

天人合一

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多变

才能去适应无有穷尽的自然变化

否则永远都不会灵验

就会陷入经验主义的范畴

靠几个经验方而大行天下

始于吹牛,终于迷信

2ff3e08e2218751797a6e8208680902.png

实际上,人与植物是有极其相似的特性

黄帝内经 素问 宝命全形论里面说道

天在上面覆盖着,地在下面承载着。万物就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而其中,最为有生命力的,就称名为人

人,实际上并不是独立的个体

他是天地之气所生

四时之法而成

这里面就提到了天和地,还有四季

说到天,很多人其实没有概念

在古文里面,天其实就是头顶的意思

与颠,巅等字是同意字

尤其现代很多人,不能正确的理解天的概念

放在自然之中

天是有高度的

也就是一万多米的高度

往往分不清楚天和天上

天上,是天的上面

显然不是天

比如日,月,星辰

这些都是天上的东西

而不是天内的东西

古人的天,是有明显概念的

古人的地,也就是地球,土地

天和地都是由物质分子组成

但又有所不同

造成天和地不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温度

一般来说

物质都有三种状态

也就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决定这三态的根本就是温度

固态在一定的温度下就会液化,甚至气化

从而变成液体和气体

气态在不断的降温过程中,也会形成液体和固态

这当然是需要温度无限的

但地球上的温度,在一个狭窄的温度区间

1913年的7月10号

死亡谷的气温,达到56.7度

这是迄今为止,地球录得的最高气温

而全球最低气温则是-89.2度

这还是极端气温

地球上的温度范围实际上非常狭窄

这就使得在地球的常温下

总有一些物质是以气态存在的

他们组成了天气

也就是形成了天的部分

同理,也总有一些物质是以固态存在的

因为地球的常规温度无法使他们溶化

这些固态存在的物质,组成了地

也就是地理

然后,地球的温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他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

出现明显的寒热温凉的变化

这样温度的波动,就使得有一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形态

一会儿气态,一会儿液体,一会儿固态

原因仅仅是他们的熔点与溶点刚刚在这个温度区间而已

这一系列的物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成为生命的基础 

这其中,又以水最为常见

他们游荡在天地之间

变化无穷

养育着生命

显然,任何生物,都受到天地和四时的左右

毕竟,我们就生活在这天地之中

依靠着这四时变化而变化

一个高明的医生,应该知道五种治理方法

第一,就要懂得治神

人的心情是致病的第一因素

忙忙碌碌

焦虑的活在世间

这样的人,神魂不安

自然疾病难愈

让人神清气爽,安定于内心

能静下来

不焦不虑

这是上医的第一重境界

如果能用神解决,则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如果心神不能解决

就要第二种方法

那就是养身

至少要懂得天时,地理,人事

依靠天地自然的规律,顺应时节的变化

让人们不要生病

这才是极其重要的

真等到生病了,也就迟了

如果已经生病了

就需要第三种方法

那就是用药了

你要知道哪些药是确实具有明证的,明白药理医理的

而不是靠经验用药

药物恰到好处,疾病就随手而愈

如果这也不行

就需要砭石了

说白了,就是动手术

哪里不行通哪里

哪里看不顺眼就割哪里

到这一步啊,其实都是在赌命

最后,还需要懂得第五个方法

那就是知道藏府血气的变化

这是用来救治偏性的

医生错误用药,错误用刀

始则疗病,继则要疗药

还要学会通过这些血气的变化,来慢慢的调理庸医造成的伤害。

因此,这五法都要掌握,才是好医生

但使用起来,还是有先后次第的

要达到这个要求,其实比较困难

我们明白了人是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也不一定懂医理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古人的医理究竟是从哪里来

这实际上就是农道

01bd93c9bd3bd7dee3d620fc74efc26.png

庄稼会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感染

比如病毒感染

如花叶病毒病,黄化病毒病等等

也有各种细菌感染

如假单孢杆菌病等

当然,更多的是真菌感染

如猝倒病,根腐病等等

但是

农民并不需要去施加各种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

几千年来,中国的农业一直在存在

人们一直赖以生存

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这些微生物感染,看起来是直接因素

但并不是致病原因

他们同样是环境的产物

只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下

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而这,正是现代医生所缺失的部分

农民通过严格的水肥管理

保持了农作物的适应生长环境

当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自然百病不侵

因此,对于环境的认知,左右环境,调节环境

是中医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而要干预物体的内环境和外环境

就需要象农民一样,拥有三样知识

第一样:上知天文

这是气的内容

第二样,下知地理

这是运的内容

第三样,中旁人事

也就是知道人的不同阶段需要什么

如同看见植物的不同阶段,而施加不同的水肥管理一样

有底肥,有追肥,有叶面肥等等

还得随时根据天气,来浇水,排涝

才能解决问题

有此三者知识,则万无一失

至少知道怎么死的

怎么活的

健康的植物或者人,必然需要健康的土壤

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产生健康的人

很多人不了解居住地对人具有致命的影响力

总以为自己是百毒不侵

而随便乱买房子

随意的居住

结果也受居住地的疯狂报复

那健康的土壤又来自哪儿呢?

健康的土壤来自于健康的天气

只有空气良好,不污染

土地才能良好

只有土地良好,不污染

人才能良好

空气的污染,最终会造成土地的破坏

土地的破坏必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这是一环扣一环的

土地的破坏,还能识而可见

如同风水的峦头一样

气候的变化,则需要观测和推理

这就是理气了。

我们常见的土壤质地有三大类

cb30ce1d1a24743326475d389223dcf.png

分别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决定是哪一种土壤的根本原因

就是砂粒和粘粒的比例

砂粒和粘粒的区别,其实只是大小的区别

粘粒是极其微小的颗粒

而砂粒则是较大的颗粒

19ec00d69f55d923297553df67e05a3.jpg

这是科学的划分方法

当然也是人为的规定

我们没有必要掌握这样详细

我们只需要知道,当粘粒大于砂粒的时候

土地就变成了粘质土

在我们国家,由西北到东南,土壤的粘性是越来越重的

为什么会有粘粒呢

这其实是风化的作用

所谓的风化

并不是纯属风的作用

还包括风的次生作用

除了风雨霜冻之外

还有风带来的氧化反应等等

这是化学上的风化

还有各种生物的破坏

这是生物的风化

因此,不要被名词误导了

人在越来越精细的管理中

也会形成粘质

这三种土壤都是正常的土壤

但其中最正常的,还是壤质土

砂质土并不能有效的保存水肥

如果人的体质是砂质一样土壤

饮水过多,则水肥流失严重

造成贫瘠的现象

称名为漠化

a0a162b5596560b33561b938f889143.png

这是砂漠化

还有石漠化

950f036784f8b77bfdd83aab905c8a9.png

说到底,就如同经常涨水

水土流失,肥力严重不足了

如果是粘质土呢

饮水过多

则会造成水液渚留

形成盐碱地

785e78e655abbe05fb9f6212c3df090.png

或者形成沼泽

漠化和板结

这就是病态了

万物不生了

没有生机,哪里还会有健康的人呢

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人

水分是越来越少的

婴儿含水量是最足的

老年人就需要适当的干枯

才能长久

这是自然之理

如果是植物,天天浇水,也会浇死

如何保存土壤的水肥

这就是要研究的内容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了

我们明天见


  • 没有了!
  • 第二讲:土壤化万物,水气养万物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