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土壤化万物,水气养万物

医道内容第二讲

065e676476f8fcdbc1e769ec49268cc.png

先看图

这图表里面是三种不同土壤的区别

也象征着人们的三种不同的体质

要注意的地方,其实只有几个点

一个是砂质土称名热性土

粘质土称为冷性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谓呢?

这是因为到了早春的时候

沙质土里面含气量较高,温度上升快

当然下降也快

所以称为热性土

而粘质土呢,因为含水量多,含气量少

在早春的时候,升温就慢,当然降温也会慢一些

因此叫冷性土

热与冷是完全靠早春的地温比较而得出来的

为什么是春天呢?

因为春夏为阳遁

温度越来越高,万物复苏,要生根发芽了

这时候,对于植物来说就非常重要

壤质土是各种苗都能生长的

但砂质土容易发小苗

也就是你扔种子下去,很容易发芽

但不发老苗

要种点大一些苗,不容易

粘质土刚好相反

栽种大些的老苗还好

但种种子下去,就容易腐烂

不发小苗

健康的身体,最好是壤质土一样

啥都能吸收,啥都能成长

一旦体质出现了偏差,比如偏砂质或者偏粘质

虽然这也是正常的土壤

但耕作起来,就需要根据特点来耕作了

比如壤质土,啥都能吃,啥都能喝,乱吃乱喝,他也健康

还不容易生病

但砂质土,水喝多了,肥就流失了

水土流失严重,就会形成严重的漠化

无论是荒漠还是沙漠,还是石漠

都面临着灾难性后果

粘质土是由砂质土,壤质土长期耕作风化而来

其中的土壤颗粒越来越细,越来越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形成了粘质土

这是那些经常精养,保养的人

或者老年人常见的形态

眼袋松了

脸上水肿泛烂了

等等

老相,很多都和粘质土有关

对于这二者来说

饮食是要特别注意的

不象壤质土

首先是水,二者都需要控水,不渴不要乱喝

砂质土会让肥流失,而粘质土会让水积聚

再次,对于食物

这就和施肥一样

砂质土要少量多餐

如果一次吃多了,也漏了

是存不住的

相反,粘质土呢,则需要多量少餐

一餐吃饱,就可以解决问题

尽量不要吃零食等等

在养生的问题上

壤质土是最容易养生的,乱吃乱长,无规律也健康

而砂质土就麻烦一些

需要控水,食物要少量多餐

粘质土的养生是最难的

最好过午不食

还得控水

同时,还得控制欲望

保暖

肥胖的人,一般都属于粘质土

也更难进行健康管理

最终会形成盐碱化

沼泽化

等等

实际上就是各种肾病,高血压,尿毒症,心衰等等

所以,管理好自己的土壤,也就是体质

是极其重要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土壤呢

如果说这样的道理

则只有一个

无论是好土地,还是坏土地,其实都是自己造成的

他们都是种出来的

中国农民会种地

几千年了,土地还能健康产出粮食

但外国人不会种地

种几年了,就得休地

搁荒几年

然后再开挖了种植

后来,他们发明了化肥

这才实现作物的高产和稳产

但因此,全世界的土壤开始急剧的恶化

这完全和人吃保健品一样

只管当下的收益和效果

而不管土质的培育

实际上,中国农民几千年土地不坏的原因,在于农家肥的施用

农家肥属于有机质

而化肥,农药等等属于无机质

4cca775e4c8c299a91c3897319695ee.png

这是土壤污染的图

这也是

512d75147d451e26e2cc1e0c3448525.png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一般土壤污染,都是无机质污染?

也就是那些从土地中提取出来的化学元素?

比如化肥,农药,重金属,白色垃圾等等

谁听说过有机质污染土壤了?

这有机质,属于木

会在土壤里面形成通道

越种土地越肥沃

使土壤疏松

变成壤质土

一个明显的自然现象就是

草原的肥沃度要高于森林

草原由于年年草的枯萎和生长

有机质就越来越多

有机质的厚度也就增加明显

但森林只是落叶

有机质比较浅表

严格来说,土壤实际上只是由二部分组成

有机质和无机质

有机质部分可以称名为木

无机质部分可以称名为金

无机质会造成土壤恶化,板结

甚至盐碱化

化肥也需要年年增加

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显然,无机质虽然也能让作物成长,并且看起来很高效,显效

但实际上,对于土壤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一块施过化肥和农药的土地

五年之后去检测

还能检测出残留

外国人不懂这个道理

拼命的用各种化学药

来当作治病防病的主体

中国人过去的几千年,懂得这个道理,土地一直能养育自己的国民

知道金石,不利于生命

但由于科学的普及

中国人放弃了原来的种地方式

目前中国土壤的污染率,可能已经超过了20%

成为国家非常头痛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化学药与天然药的根本区别

那些想靠化学药获得健康的人

都不过是用短时间的高效,来让自己早夭罢了

中国人曾经也走过一段弯路

有那么一段时间

中国的一些哲学家认为

矿物质在自然界不腐烂

那人吃了也应该不腐烂

这显然是严重违背了正常的道

正常的道认为万物不腐败的原因,是因为动而不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生命在于运动和新陈代谢

而不在于固化不变

但这些错误的理论,太有市场了

他们打着成为神仙,长生不老的旗号

光明正大的主张人们服用各种矿石提出来的丹药

好在这东西只能富贵人家吃得起

也只是骗有钱人的钱

历来死于丹药的皇亲国戚,名人大臣

不计其数

什么秦始皇啊,汉武帝啊

无一幸免

吃死算了

当然还有著名的书圣王羲之一家子

差点把子孙都毒死完了

这一段外丹刻骨铭心的历史

终于让人们慢慢从狂热中清醒过来

去寻找生命的真相

才摆脱了迷信

走向了理辩

0747e28c08fe9249b257137eb7b5c62.png

我们来看一看影响土壤的四大要素

主要是由有机质的木和无机质的金二部分组成

但同时,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也就是水火的影响

严格的来说,世间万物,莫不是土所化生

都是一捧泥土

最终也会继续化为泥土

这泥土或者说土壤,就如同车辆的空档一样

挂什么档都经过他

也由他开始挂任何档

显然,养生全凭自己

全凭理性

能让土壤随着寒热温凉四时的变化,而合理的变化为需要的状态

这就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那我们如何管理呢

当然是调理好气候

也就是学懂五运六气

根据四时的变化,来调节身心

同时,管理好饮食

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去吃去喝

不饥不渴的时候,其实没有必要乱吃乱喝

同时,务必要多吃有机质的食物

有机质才能改善土壤

使土壤不衰退

少用甚至不用无机质的

这些化学物,只是短期收益

长远来看,无一例外,都是有害的。

所以,水肥管理,其实就是人们的健康管理

除此之外

还需要对外环境的治理

水肥管理,只是让自己的体质增强,只是内功

而内环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应对不同的外环境

只有有效的外环境治理,避开严重的自然灾害

才能真正养好生

7a9d3ce6539ab330758ad48042c3baa.png

我们来看农民在早春的时候种庄稼

也是覆盖了薄膜来保温

应对寒冷

显然,如果高温不休息,低温不保暖

神仙之体,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

人要随着四时增减衣服

调节寒暑

因为太阳是固定不变的

人所能调节气候的手段,实际上只有风和水二种

故外治法,可以统称为风水

比如穿衣,盖被子

这其实是为了避风

因为空气不流通了,就能保存温度了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这样内环境与外环境协调一致

就称名为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代先哲们追求的最高养生之道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要点

就知道

风水环境是身体外在的医药

饮食医药是身体内在的风水

这是非常重要的二句话

843fffddb54815da7e1b8275c169ae2.png

回到饮食

水是生物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

即是内环境的重要因素

也是外环境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人,还是地球

水大约占了70%的比例

同时,水贯穿天地,无所不在

是气候变化极其敏感的因素

将水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研究

就形成了三阴

水就是三阴

所谓三阴,就是地面上的水,称名为少阴热水

空中的水分子,称名为厥阴暖水

再上层的空中的云

称名为太阴

实际上是寒冷的水相

与水相对应的,就是食物了

食物,即可以食用的物质

药物实际上也能吃

只不过是在特殊的时候吃

因此,又可以得出二个名句

食物是平常的药物

药物是特殊的食物

食物本质不是让我们享受的

而是解决生物的饥饿病的

只是人们不把饥饿当病而已

不当病的原因,仅仅是人们习以为常罢了

并不是说饥饿不是病

饥饿久了自然就病了

如果说饥饿是病

显然,饿了再吃食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动物界

一切野生动物的食物

都是凭运气获得

不是想吃就能吃

从没有定时吃餐一说

但猴子,狮子,老虎等等,都健康的活着

虽然饥一餐,饱一餐

但半点不影响健康

这是因为,生物体在构造过程中,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况

在有的时候,能吃饱

没有的时候,能抗一段的饥饿

那什么时候出现了定时定量的说法呢?

其实都是为了分工,统一合作

为了产业化的经济

就需要定时吃饭了

养成一个习惯

这样方便管理和奴化而已

至于一天吃几顿

完全看工种

农民一天二顿

也能健康的活着

工人一天三顿

也行

官员一天四顿

还是可以

可见食物这东西,本就无规律

但养生的常识说话,在完全的固化思想

让人们坚信,只有定时才是健康的

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有科学的证据能够证明这样的问题

一个人,渴了喝水,饿了吃饭

遵从身体,遵从自然

未必就不是好事

9ebf57a735578e6f6b1940d0b520875.png

我们来复习一下水的循环

从而明白地球,由地心到太空,是越来越冷的自然现象

当然,由赤道向二极也是越来越冷的现象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

很多人始终无法将水循环称名为阴,表示上下紧密联系起来

上为天,下为地

中间是水气的循环

这种上下循环是非常重要的

反应身体上

实际上就是肠胃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

腹痛

五大症状

这与三阳是有区别的

三阳是内外坤乾的问题

而三阴则是上下天地的问题

三阴以肠胃为主体

尤其是腹痛为根本

而三阳则以躯干为主体

尤其是身痛根本

有了这样严格的区别

才能更精准的选方用药

当然,三阴三阳毕竟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

从而使疾病显得千变万化

但并不影响我们理性的思辩

那究竟什么是三阳呢?

我们明天再见


  • 第一讲 天道,农道,人道和地道
  • 第三讲 三阳及其形成的病理现象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