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更新
本期内容第六讲
昨天讲到,《妇科冰鉴》开创性的创造了一种方法
用来辩别孕妇肚子里面的孩子究竟是男是女
认为怀男孩,则孕妇的肚子是圆的
怀女孩则是尖的,不平的
象一个箕的形状
称男腹如釜,女腹如箕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认为呢?
就在于阴阳理论在作怪
按照阴阳理论,男孩和女孩的状态应该是不一样的
男孩和母亲的位置关系应该是面对面,称为抱
子抱母
这样男孩的背部就对着母亲的腹部了
背部是光滑的,圆的
而女孩则相反
和母亲的方向是同一个方向
也就是面部对着母亲的腹部
这样就是手足对着腹部
然后就不平整了
象一个箕
称为母抱女
这一套理论的产生,得到了后世中医妇科大家的普遍认同
比如《产孕集》就认为
让人按一按腹部
如果象覆的杯子,就是男孩
相反,如果参差不齐,就是女孩
到了圣济经的时候
更是推而广之
认为这是自然常理
在淹死的人里面
如果是男人,则面向水底而死
如果是女人,而面向天空而死
从圣济经,女科百问,苏沈良方,医方简义,四诊抉微等等
都能看到这一套理论和方法
大有一统江湖之感
然而,眼瞅着这一群古代名医,专业的妇产科医生,都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求实精神,那是万万没有的。
但凡有一个人,较一下真,这个荒谬的道理,也就破功了
然后就这样光明正大的,一代一代的往下传
留给后人
他们究竟是为什么如此迷之自信呢?
其实就是一个认知上的偏差
在古人眼中,男女是一定要有别的
阴阳是一定要不同的
更重要的是,无论猜男还是猜女,都有50%的机率
如果猜对了,就会沾沾自喜
如果猜错了,绝不怀疑前人和理论的错误
而是找其他籍口
这就使得一直没有机会认识到这是谬误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
这一层伪论早就不攻自破了
胎儿在母腹里面,根本不可能因为性别而有姿式的不同
妊娠28周以前,由于羊水较多
胎体较小
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范围大
胎儿的位置和姿势都容易改变
不会出现男抱母和母抱女的情况
到了妊娠32周以后
由于胎儿的生长迅速
羊水相对减少
胎儿与子宫壁贴近
胎儿的位置和姿势就相对固定
标准的胎儿姿式是胎头俯屈,下颔部贴近胸壁
脊柱略前弯
四肢屈曲交驻于胸腹前
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标准姿式,完全不受胎儿性别的影响
并且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
显然,站在这样的伪论上,创立的方法
被打脸的机会很多
但古人非常执着于男左女右
男女有别
最终,开始一本正经的祸害脉法了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界的一本名著
影响深远
在这里面提出:左手沉实为男
右手浮大为女
左右俱沉实,生二男
左右俱浮大,生二女
又,尺脉左偏大,为男
尺脉右偏大,为女
左右俱大,产二子
左右手尺脉俱浮,为产二男,不尔,女作男生
俱沉,为产二女,不尔,男作女生
又左手尺中脉浮,大者男,右手尺脉沉细者女
又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
巢元方说了一大通的道理
其实就是肯定下来,左手有异常,一定是男
右手有异常,一定是女
但对于特征性异常
看法不一样
左边认为要沉实,右边认为要浮大
同时
认为尺部非常关键
原因就在于,寸为上,尺为下
这样的理论在作怪
要注意的是,巢元方也知道这方法根本靠不住
和认腹部看男女一样不靠谱
所以,他用了一个话术
这话术就是,左边脉象有特征性符号,一定生男
如果不是男,生了女儿,这女儿的性格也象一个男的
这其实就是给自己擦屁股用的草纸
被打脸后,还有说词在。
后世的医生,按巢元方的方法,脸被打肿之后
终于痛定思痛
脉经,千金要方,妇人良方
等等,又找到了新的特征性符号
妊娠四月,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左右俱疾为产二子
对于位置性关系,也就是左为男,右为女,古人是坚信不疑的
因此,发现不准确了,只能更改特征性符号
这改成数脉了
也就正式宣告巢元方的不靠谱
然而,这是以伪论取伪论
到了医学心悟,终于受不了啦
认为凭一只手上的脉象,怎么能辩别男女呢
因此,又提出了新的方法
左手太阳脉浮大,知为男也
右手太阴脉沉实,知为女也
这就改到太阳脉了
也就是尺侧的脉象
察病指南里面,也赞同这样的方法
但在描述上更详细了
不过,毫不例外
虽然他们说得象真的一样
但实际上,都是用来骗人的
根本不可能这样辩别男女
应该来说,也确实是打脸打太多了
在临床上,实在行不通
沈女科辑要
这本书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
说沈又彭,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在辛丑年秋天,有一次给周光远的妻子看脉
发现右寸关弦大滑疾
平时从未见这样的脉象
就仔细的问起了起居
才发现周光远的妻子没有任何不适,只是月经已经超过半个月没有来了。
沈又彭就说道
这是怀孕了啊
而且一定是生男孩
周光远的岳父听了,也给女儿切了一下脉
说道:这确实是怀孕了
但按照所有的古籍记载,前人论述,这都应该是女孩
右边异常呢。
沈又彭就说道
肺在八卦里面象征着天
现在右寸脉最为弦滑
而且有上溢的象,也就是好象还在往上走
难道这不是乾道成男吗?
本乎天者亲上呢
孙际初,也就是周光远的岳父说道:
你这都是你自创的一套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
就是不知道将来出生了会不会打脸。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壬寅年夏天,果然生了一个男孩
在这样一个医案里面
我们能看到临床妇科名家的困惑
沈又彭肯定是无数次被左男右女打脸之后
才相信右寸为天
右尺为地
并且提出本乎天者亲上
男孩应该在寸部有显示
女孩应该在尺部有显示
但显然
如果真按照沈又彭的方法,去临床辩别
一样会无数次打脸
至少50%是错误的
这都属于认知偏差
自己在临床上,根据某一个二个案例出现的特征性符号,然后建立以为存在因果联系
并由此推广
这都是站不住脚的伪论
而这一理论错误的根本,就在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文化
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因此,完全是瞎蒙乱猜
成为文化的信徒
应该说,在怀孕是生男还是生女这件事情上,中医是全军覆没的。
纵观整个历史,没有一个能打的
毫不例外
不仅对于辩男辩女,中医毫无作用
对于怀没怀孕
中医都是极其不可靠的
中医不可能单凭脉象,知道女人怀孕了。
如果连怀着这样大一个胎儿,都不知道
你还相信中医切脉,能切出结石,肿瘤,浅表性胃炎吗?
应该说,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后
中医已经丢失了求实精神
这才是错误的根本
早在《黄帝内经.腹中论》中
就明确的指出了一个真理: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说:怎么样知道妇女怀孕并且要生小孩呢
岐伯很肯定的回答说
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看孕妇的反应,有了怀孕反应,肚子越来越大
但脉象却还是正常的
这就是怀孕了
这里面明确的指出,孕妇的脉象属于正常脉象,与常人无异
直接否认了凭脉能切出怀孕这件事情
应该说,这是最为务实的态度
不能单凭脉象,来判断是否怀孕
而是要看身体的反应,再加上脉象的正常
才能判断
黄帝内经在另外二个章节里面,提出了怀孕的可能脉象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
里面就认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凭脉诊断怀孕的
而是出现手少阴脉象动得很厉害,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结果是有可能怀孕
这完全不能倒过来
并不是怀孕了,就会出现手少阴脉象动得厉害
同样的道理,在素问.阴阳别论里面
也说到一种可能性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这二段条文,都不是明确用来诊断怀孕的
而是解释脉象的可能性
如同长妊娠斑可能是怀孕
但怀孕不一定长妊娠斑一样
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存在
可见,内经对于怀孕的看法,是极其务实的
不弄玄乎的东西和理论
连怀孕都否定了
更何况生男生女呢
这都是怡笑大方的事情
但有需求,就有市场
人们对于想知道怀没怀孕的要求很多
想知道是男是女的要求也多
医生就不得不忽悠病人
这是市场创造出来的需求
只能通过不断的更换花样,来一次又一次的让病人上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论的当
愚蠢的病人,创造了愚蠢的需求,总需要有人去满足
如果没有医生的胡说八道,同样会有神棍巫婆的胡说八道
来满足这些愚蠢的要求
但医生还是在尽力研究中
到了妇人规的时候
终于找到了孕妇的特征性脉象
滑脉
里面说道:凡妇人怀孕者,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脉必滑数倍常,此当然也。
然中年受胎,及血气赢弱之妇
则脉见细小不数者,亦有之
但于微弱之中,亦必有隐隐滑动之象
也就是说,《妇人规》这本书,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终于弄明白了,怀孕的妇女,会出现滑数的脉象
并且知道,如果妇女体质较差,也不一定出现这样的脉象
滑脉在部分妇女怀孕过程中,得以不完全成立
现在我们知道,这其实说的是就是血容量问题
也知道,这确实不靠谱
但二者确实有一定的关联性
这是中医凭脉诊断怀孕,最接近自然的一次
最务实的态度
尽管中医有一千一万个不情愿
然后事实的真相,确实就是这样
中医单凭切脉,即无法辩别男女,也无法辩别怀孕
2014年9月13日
微博名人,北京积水潭烧伤科医师
"烧伤超人阿宝"
发起了中西医挑战赛
资金五万
只是需要中医诊断怀孕的机率大于80%
后来,增加资金到10万
若大的中国,所有的中医
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杨桢准备应战
到了11月6日
杨桢就象中国武术界的马某,太极的雷某这些宗师一样
认为32例样本数量不够等理由
退出比赛
中医自此,不再在怀孕这件事情上吹牛了
当然,对于病人,还是要装神弄鬼的
后来
盖得排行公司的CEO,李铁
砸出50万悬赏
外加一辆跑车
至今有效
这么多年来,中医无一人敢应战
更是直接宣告了中医脉学神话的终结
尤其是这些悬赏,本身就是针对民间开放的
民间大神,终究只是活在病人的幻想中和自我的吹捧中
而学院派,从来就没有相关系统性试验
早就放任自流了
然而,如果你认为,诊断怀孕和辩别男女,是中医脉学最大的伪论
就大错特错了
中医吹过的牛,上帝都圆不回来
而这些牛屁里面,最为主要的
有二个极致表现
一个是悬丝诊脉
一个是推人吉凶,子女多少,富贵贫贱
也叫脉相法
这二个神话又是如何吹起来的呢?
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