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第三期第三讲
白天,人们觉醒的时候,连续的是物质
是通过物质来延续的
如果感觉到白天的真实,其实是物化的结果
夜晚,人们睡梦的时候,连续的是心神
心神就是攀缘心,就是旋元
可以变化无常
因此,看起来就象没有连续一样,但其实连续的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周之尹氏大治产,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弥勤。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觉则复役。人有慰喻其勤者,役夫曰:"人生百年,昼夜各分。吾昼为仆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何所怨哉?"尹氏心营世事,虑钟家业,心形俱疲,夜亦昏惫而寐。昔昔梦为人仆,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数骂杖挞,无不至也。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
尹氏病之,以访其友。友曰:"若位足荣身,资财有余,胜人远矣。夜梦为仆,苦逸之复,数之常也。若欲觉梦兼之,岂可得邪?"尹氏闻其友言,宽其役夫之程,减己思虑之事,疾并少间。
周代的时候,有一个姓尹的人家
他名下有很大的资产
而给他做仆役的人,那是太辛苦了
早上天没亮就干活
夜晚已经很深了,还得不到休息
在这些仆役里面,有一个年龄已经很大的杂役
本来已经筋力不够了
毕竟年纪太大了,体力不比年轻人
但是,这个尹氏呢,却把他使唤得更勤快
因此,这个老仆役,白天里面,随时要听到尹姓的安排,随时做各种事情
到了夜晚,因为太过疲劳,就睡处非常深沉
由于身体疲劳过度,人的心神就会反过来做梦
在精神荒散的时候
这人每天晚上都梦见自己身为一个国家的国王
在万人之人
处理一个国家的事务
游览自己居住的豪华宫殿
纵情肆欲,好不快活
但一醒过来呢,自己还是一个仆役
有些人吧,实在看不过意了,就同情心泛滥
看他操劳过多,就安慰他
这个老仆役就回答说:
人一生,不过百年
夜晚和半天是完全相等的
我虽然白天里面是仆役奴隶
过得非常辛苦
但我夜晚,夜夜人君
又其乐非常
算起来,我是一半的苦,一半的乐,有什么值得烦恼的呢?
身体劳累了,人的心神就会补偿
不断的锻炼身体,给身体找不痛快
比如跑步等等健身活动
累着了,也就好睡了
累过度了,梦也就是美梦
这本是人之常态
一种补偿机制
但作为主人的尹氏
他白天里并不需要做什么体力活
虽然不需要做体力活
但他脑心劳动非常厉害
得随时计算工人的工资
怎么使他们尽可的长时间劳动而不付他们工资
如果压榨了他们而不违背劳动法
又还要考虑人际交往,如何出去公关
自己的家业如何增益
等等
他想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
家产越大,交际越广,他的思虑就从没有停下来过
因为心神在白天里面使用过多
也会出现补偿性的睡眠
这种补偿性,就是无法对身体物质的控制
要么睡不着觉
要么就是恶梦
这个尹氏,因为心形俱疲
到夜晚昏沉入睡之后
天天晚上,都梦见自己变成别人的仆人
被别人当作牲口一样,赶着做事
什么下贱事情,都要自己做
尽管如此,还随时挨骂挨打
实在太过分了
本来吧,骂仆役,罚仆役,是正常的管理仆役的方法
属于役民术里面的下贱术
让他们失去尊严
感觉到自己低人一等
就不反抗了
但尹氏不一样啊
他白天里面是大资本家呢
一晚上的天天骂喊求饶
至到天亮了,觉醒了,才会安息下来
第二天晚上就继续
尹氏终于被这梦折腾怕了
就想出去散散心,看看自己的老朋友
他的老朋友就告诉他一个道理:
你如果坐的位置高,所得到的名誉就多
你的财富也远远超过一般的人
甚至是普通人几百年都赚不到的数字
那你用心思虑,纵情声色太久
到夜晚梦见自己为仆人
这是苦与乐在自然中的安排
是自然运行的常态
如果一个人,又想白天轻松,又想晚上美梦,这怎么可能呢
尹氏听了老朋友的话
回家之后,再也不给仆人安排过多的工作了
按国外资本家的做法,去对待工人
同时,不再想富上加富,名上加名
减少自己的思虑妄想
没过多久,晚上做恶梦的事情,竟然病愈了
这个故事里面,对于觉醒和睡梦进行了比对性的研究
他们拥有某些补偿性的功能
如果一个人用心谋害了别人,或者做了违背他自己心理良知的事情
就会和自己过不去
从而开始出现各种恶梦
实际上是精神开始分裂了
一方面为了物质不得不做
一方面心神就在良知的束缚中无法解脱
成为活地狱
自己虽然好好的活着,却在痛苦中不断的煎熬
寿命越长,其苦越多
相反,如果适当的做一事情,让身体不要太过空闲
人常常得到一份安心
心神反而容易让身体长得更健康
并且晚上睡得安稳
富人多抑郁,贫民多健康
那普通的人,在一生中,究意是不是清醒呢
其实也不尽然
在物质奴役的一生中
在物化的过程中
他们面临着四种情况
同样,以四个故事的形式
让大家一步一步的看清真相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 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
"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熟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第一故事,是愚痴的故事
在人的一生中,如果回顾过去,往往就是一刹那
形如梦幻
似真非真,似假回假
自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真的当了假,假的当了真
话说郑国就有这样一个人
他在野外砍柴的时候
突然遇到一头惊恐的鹿跑了过来
他为了自保,就打了这头鹿,并且把这头鹿给打死了
他一想,这鹿这样惊恐,怕不是别人在打猎追赶的猎物吧?
千万别让人看见了
于是,就把这鹿藏在城边一个没有水的干水池里面
然后上面盖上些枯枝烂叶
做好伪装之后,自己非常高兴
等他工作结束,准备回家的时候,自己给忘记了自己藏鹿的地方
怎么找也找不到
他被找得怀疑人生了
我真的做过这个事情吗?
我真的打死过一只鹿吗?
我会不会是在打柴的过程中,太累了,做了一个梦呢?
这样边疑惑边回家
一路上逢人就说,我今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竟然没有感觉到是梦,我打死了一只鹿
但鹿却没有见到
人认为是觉醒状态,是需要物质交结的
如果物质莫名其妙的不在了,任何人都会怀疑自己是做梦
如果坚持肯定自己不是梦,因为没有物证的存在
就被会当作精神病
在这个世上,认为真实,最为大众的证据,就是物证
这人就陷于没有物证
因此自己认为自己是做了梦
但有个傍人听了他的话,就真的跑去找
竟然找到了这头鹿
这个傍人拖着这个鹿回家,进门就喊自己的老婆:
刚刚一会儿,有一个砍柴的人,他梦中打死了一头鹿,然后找不到鹿在哪儿了
没有物证了
我顺着他说的梦去找,竟然真的找到了这头鹿
你说,他做的这个梦灵不灵?
是不是太灵验了,太真实了?
傍人的老婆就说道:
你真的确定有这样一个人吗?
你会不会是自己梦到有一个砍柴的人,说了打死一头鹿的话,然后按自己的梦的指示,去找到这头鹿呢
难道真的存在这个砍柴的人吗?
现在有了鹿这个物证
只能证明鹿死的事实
究竟是你的梦,还是砍柴人的梦,这谁分得清楚呢?
这傍人一想,也是啊
反正自己得了一头鹿,管他是哪个的梦呢
管他呢
自己莫名其妙的天降富贵
用就是了
为什么一定要弄个清楚呢
但是,那个砍柴的人
高高兴兴回家之后
本来完全没有失去鹿的忧伤
毕竟,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而已
但晚上又真的做了一梦
这一次,不仅在梦中想起了自己藏鹿的地方
还梦见是谁拿走了他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
他就爬起来,按照梦中的提示去寻找
还真的找到了这个傍人
不仅找到了傍人,这傍人家里面的鹿还在
还没来得及吃
于是,这二人就争论不休
越闹越大,就打起了官司
这法官听完了他们各自的呈辩之后
就说道:
如果当初是真的打死了鹿,那么梦就是虚妄的
如果当初是真的梦见了鹿,则现在发生的事情是虚妄的
你们各自都认为自己是真实的,却想争唯一的物证,这头鹿
尤其是傍人的家人,甚至怀疑没有人打死了鹿
究竟是梦是实
都是各自的主观认为
由于没有相应的基因检测和痕迹鉴定
更加上没有天网系统,没有视频为证
这样就意味着,人言不足信
你们各自说的,都不能当作自己的证据
都是基于自己利益的知见
是自以为是,自以为真
但物证只有一个
不能证明你们谁对谁错
你们就把他分了,各自一半就行了
其实,现代法庭都广泛的使用了这些理论
不能单纯依靠物证,来证明事实
而需要完整的证据链条
视频啊,人证啊等等
严格来说,他们究竟谁是梦,谁是真,在没有其他证据的证明下,确实非常难断
这件案件,被作为典型案例上报给最高法院之后
最高法院也感觉到好玩,就让郑国的国君来看
郑国的国王看了,说道:
哎,现在搞得我都怀疑起来了,会不会是这个法官做了一个梦,梦中给人分了鹿呢?
事实上,根本没有砍柴的人,也没有取鹿的傍人
更没有鹿
只是法官做了一个梦?
怀着这样的疑惑,他就去问自己的宰相
想听一听宰相的见解
宰相说:
生活本就是一场梦中梦
当真的人最痛苦
当幻的人最自在
梦与不是梦,我也不能分辩
如果想弄明白自己是不是在梦中
恐怕只有得道的黄帝和孔子二个人知道吧?
现在即没有皇帝再世,也没有孔子重生
谁又能分辩这样的事情呢?
又会不会是我们俩人在讨论一个虚幻的梦呢?
不如就听那法官的吧
他爱怎么判就怎么判
这神奇的国度,什么都能发生,不缺这一二年糊涂的案子
列子通过这样一件事情,要告诉世人
世人以为觉醒是真,永远在依靠物证
但随着物证的消失,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据,越来越少
普通人死后,三十年,将无人提及
五十年,已经没有了半点痕迹
究竟是真是梦,已经不可求索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现代考古学,才提倡野外考古
实证考古
希望挖出古人最多的实物
来证明自己的祖先曾经存在过
而古人留下来的物件,无一例外,将来都会是极其重要的文物
用来证明一个时代曾经存在过
但最终,都会一无所有
熟知真假呢
以物相接的人生,用物证明自己
这是悲哀的
你会困惑于一个无聊的问题
你无法证明你是你
你必须要举出物证,举出证据链
才能向别人证明你是你
而这些证据,无一例外,就是物证
你有过什么?
有过身份证吗?
物在而人非的情况
常有发生
那我们能不能摆脱物的纠缠
就活一个无忧无虑的当下自我呢?
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卜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 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
宋国有一个地方,名叫阳里
阳里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华子
华子到中年时候,得了健忘症
他早上做的事情,晚上就忘记了
晚上做的事情,早上就忘记了
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回家
在家里面,忘记了自己可以坐
现在已经不认识以前的任何事物了
过一会儿呢,又不认识现在的事物
全家人,是伤透了心
这个,啷么得了嘛
他们请过史官,来给他占卜,看看他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结果毫无作用
又请来神汉巫婆,来超度抓鬼
结果毫无作用
再请各种名医,吃了不少的西药中药
结果毫无作用
搞得完全办法了
这时候,鲁国有一个读书人,他自吹自擂的,说自己能治这样的病
华子的老婆,儿子听了,也就死马当活马医
把自己家产的一半,分给了这个读书人
来请他治疗
这个读书人说:
这病嘛,只要钱到位了,好说
这不是什么占卦能解决的问题
更不是装神弄鬼能够解决的
中药西药,也就是混个安心
毫无作用
我来先做个小试验,看看他的心还能不能改变
如果心能改变,这病就能治好。
于是,这个读书人,就把华子脱得一丝不挂
华子非常羞愧,叫嚷着要穿衣
又几天不给华子吃东西
华子非常饥饿,叫嚷着要吃东西
再把这华子关在一个黑暗的小屋里面
华子大喊大叫,要别人放他出来
读书人非常高兴的告诉华子的儿子:
这病可以治呢
但是,我的方法非常保密
在这个世上,还没有传给别人
你要叫退一切的人
不要干预我
我需要和华子单独相处七天
这七天里面,不允许任何人打挠
华子的家人同意了
因此,也不知道这个华子用了什么方法
反正就是这么多年的健忘证,竟然神奇般的好了
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当华子觉醒过来之后
马上就废除了自己的大老婆
并且严厉的惩罚了自己的儿子
还拿着一个四十米长的大砍刀
去砍杀那个读书人
宋国的其他人,以为华子疯了,合起力来,终于抓住了华子
问华子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他的家人和救他的读书人
这华子就说道:
过去吧,我健忘
我糊里糊涂的生活着
连天和地的存在,都感觉不到
无忧无虑
不悲不喜
难得的糊涂
现在吧,我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过去
才发现这几十年生活的痕迹,还刻在心中过不去
那得得失存亡
那些哀乐好恶
让我思绪万千,不得片刻休息
这样一想,我将来还活一段时间
那是不是意味着,还有更多的存亡得失,更多的哀乐好恶,更多的知见障碍,让我的心乱得更厉害呢?
我就算想片刻的宁静,也已经不可能了
太痛苦了
子贡听了这个故事,太奇怪了
他无法理解这个华子为什么愤怒和悲伤
就去问孔子
孔子回答说:
这事吧,确实不是你能理解的
人活着,只是一种感受感觉
但众生的感受感觉,并不是正觉本身
而是物的刺激
从未见过真正的自我
而真正的自我,又接近于健忘里面的无我状态
于是,华子就留恋于无我的法相之中
希望不再被世俗的杂俗纷挠自己的内心
以糊涂的生活,来过度余生
远比清醒的痛苦,更好
然后,回过后头,让颜回记录下这个故事
让后世有缘人,希望从中体会到糊涂之乐
人的生活,本就梦幻,较真太苦太难,而自作囚牢
不如糊里糊涂,随他随他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了,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