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反抗,抗争,是脆弱而平衡的道,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反相杀,刻在骨子思维里面的,就是反抗

这是一切变化的主因

脆弱平衡的道的形成

不过是强弱双方,都达了一个疲惫平衡的状态而已

弱者道之用

就是攻的攻不动了

守的也无法反攻

如同俄乌战线,相对稳定了

双方都暂时疲弱了

也就形成了中枢之道

只要有新的力量加入

这个道就会被重新打破

天下所有可见的物

都起源于有形的大地

是阴暗形成的

而这一切的有形,都是无形的天改造而成的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有,就是有形,无就是无形

分别代指地和天

反抗,相反,相对

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就象现代物理学所说的力和反作用力一样

任何一个平衡状态的形成

在古人看来,都不是由某一方的自觉自省主动形成的

也更不是一方无限退让可以达到的

只有斗争,反抗

才能达到这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天和地的对立属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天气是快速的,变化的

地形则是缓慢的,相对稳定的

天气是因为温热的原因形成的

地形则是因为寒冷阴暗的原因形成的

天气是轻清的,向上的

地形则是重浊的,向下的

天气是分散的,流动的

地形则是凝集的,相对静止的

无限的抗争,达到形气变化的平衡点

这个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就是运气的道

这里所说的道,就是轨迹的意思

形气变化,都要围绕着这个稳态展开

高了要降,低了要举

和弹性接合起来

就是拉长了,要能收回

收紧了,要能放松

跌到低位了,要能爬起

爬到高位了,要能下降

离开中枢之道太远,反弹的力度也就越大

当然,还有残废和死亡的挠性情况存在

但回归运气之道

是最为常见的现象

在天和地这种即统一,又相反相杀的关系中

最终让天地有了一个交织的地方

形成一个过渡地带

这一个过渡地带

就在地的上面

天的下面

天地交界的地方

也就是黄庭经最重要名词,黄庭的由来

至于为什么叫黄庭

先只需要粗略的知道

地色为黄

天下为庭

故名黄庭就行了

具体的名词解释,我们后面讲到五色的时候,还会解释

黄庭,是万物得以生长的地方

也是天地对冲交互的地方

是形成万物的基础

人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人也是物中的一种,称为人物


  • 德经第四十二章
  • 没有了!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