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七讲 声音的秘密与修行

继续围绕坎卦展开

昨天说到

纳音是世间修行的第一法

物体总是通过自己的听觉,来对环境进行鉴别

只有在听觉判断环境安全的情况下

人才会进行其他的活动

一端出现异常响声

人会本能的放下所有工作

想弄明白异常响声是什么

安全性是听觉最为首要的第一判断原则

然而

在长期舒适安全的环境中

人是会丧失对安全声音的判断的

对于养尊处优的人来说

连敌人是什么都不知道

危险在哪儿都不明白

自然无法知道危险的声音是什么了

但如果在丛林生存

人的听力会自觉不自觉的提高

在森林,广场,野外等场景静坐

人的听力会本能的增强

实际上就是人类离开安全环境了,就开始启动坎耳的安全检测功能了

在自然之中,人是要知道那些是危险动物发出的声音的

这毕竟关系到自己的生命

不过,如果问你,什么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声音

会不会是最凶猛野兽发出来的声音?

还是敌人的怒吼?

这些虽然恐怖

但不是最恐怖的

对于动物来说

最恐怖的声音,其实是自己同类的惨叫

想一想,一个黑暗的环境里面,突然听到一个人的惨叫声

那是何等的恐怖

实际上,人类和一些听觉灵敏的动物

都把同类的惨叫区域作为专门音域

不作他用

形成本能

这是因为,生存的法则,就是踏着同类的尸体,避开同类的坑

而负重前进

为什么听力对于方位和来源,往往是不清楚的?

就是因为,我们对于危险,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

在这样的情况,同类悲惨的叫声,同类悲惨的故事,最容易动人心弦

也更容易打动人

尖叫声音,是如此的恐怖,仅仅是为了吸收经验而已

所知道的一切危险,莫不是同类用生命换来的

如果拿声音当作条件反射的诱发条件

比如听某个音乐,就给饭吃

时间一久

只要放这个音乐,人就想吃饭了

这个音乐,就成了条件反射的诱发条件

在这样的训练中

同类的惨叫,是很难形成正向条件反射的

比如放同类的惨叫声,给饭吃

时间再久

动物也不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这就是因为这个音域被专用了

古人将声音由低到高,划分为五音

分别是宫,商,角,征,羽

羽音

就属于坎

属于耳

属于肾

属于水

也属于情志里面惊恐

羽音是最高音

惊声尖叫的状态

这就是一种惊恐的情绪表达

所以在发声中,声音最高最尖锐

这一种声音,能震摄人心

如果从事管理

则必然要拿人祭旗

只有严惩了某个人

别人才会从中知道利害

从而停下自己的行为

好言相劝,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作用

杀鸡给猴看,才有实际效果

不敢杀人,不能当将军

不敢收拾人,不敢听同类的惨叫,不足以治理国家

在美西方国家

法律的判例,往往比条文更有效果

人们要打官司了,往往都需要去搜以往的同类案例

这些实际上的教训,才是真正的影响深远

而到了专制的国家

一般是条文解读

这就仁者见仁了

往往同样的事情,遇到不同的法官

有的得到表扬,有的得到判刑

有的认为是正当自卫

有的认为是过失杀人

为什么专制的封建社会,不统一案例呢

实际上,要的就是这种圣意难测的效果

因为未知,所以才有官威

毕竟,怎么解释,都是当官的说了算

这样就方便管理了

仅次于惊恐羽音的

就是高兴的征音

人在兴奋的时候

得意忘形

哈哈大笑

仰天长啸

这声音也足够大

但和尖叫救命的声音比起来

还是略微差一丢丢

比征音还低一点的声音

就是角音了

木音

实际上就是愤怒的声音

人在发怒的时候

声音会不由自由的越来越高

由严厉,到吵架

这声音也够大

但比起兴奋的征音来说,又低了一丢丢

当然,看对方的状态

如果是二个人都不高兴

会越吵越高调

想通过声音的大小来盖过对方

威摄对方

因为人的本能告诉自己,谁的声音大,谁就能让对方产生恐惧

所以都不想认输

比起角音的愤怒之音

悲伤的声音就更小一丢丢了

失恋了,亲人去世了

人们放声大哭

虽然声音大

但比不了吵架的声音,仰天长啸的得意声音和惊恐的尖叫声

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完全没有波动

当下即不悲伤

也不愤怒

更无得意和恐惧

那么,这个人说是日常所说的话的腔调

这个平常所起的调

就是宫音了

显然,只要动了情绪

声音都会往高处变化

而不动情绪,则表现出宫音,稀疏平常

声音是为了感染人

一个人用宫音和人说话

会让人想睡觉

实在听起来乏味

在声音中夹杂情绪起伏

转折不断

人们就容易听得入胜

被声音给传染了

感染了

可见,声音是和情绪习习相关的

如果离是主神明

那坎就是情绪了

对于理性的人来说

一切的修行

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声音完全不激动

声音平和

不卑不亢

保持气息的稳定

这就是理修

但真要做到,这是极其困难的

而有些教派

鼓励情绪价值

认为情绪也是可以修行的

比如印度国家的印度教

就崇拜湿婆这样的情感之神

由此带来的社会现象

就是歌舞极其发达

歌舞,这些动态的技巧

都出自于坎

肾者,技巧之官

没有情感,就不会懂歌舞

纯理性的人,就是钢铁直男

和他们交往,想杀他们的心都有

声音是穿透物质的

也需要通过媒介来传播

常见的声音

以音乐为例

一般为分体鸣,气鸣,膜鸣和弦鸣

体鸣,就是身体本身发出来的声音

比如打击声音

挨揍的时候,发出来的

比如钟,锣,板等等

这些打击声音,非常大

古人常有敲锣打鼓来形容热闹

就是利用声音大

如果大到极限,就恐怖了

一般会大到高兴的征音层面

锣鼓喧天就行了

气鸣,则是空气流动造成的

比如笛子发出来的声音

膜鸣,则是有一层膜

用来发出声音

弦鸣,则是一些丝状物发出来的声音

比如琴筝

等等

这里,我们不得不解释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什么是声?

什么是音?

在现代人和现代语言体系中

我们总是声音并称

看起来天经地义

习以为常

就不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了

实际上,物体的振动,只能发声

而不能发音

一切事物震动,运动所发出来的,都叫声

事物能不能发音?

当然是不可能的

只能出声

不能发音

音是什么呢?

音是听出来的

是人对声的意识反应

发出来的叫声,听到的叫音

我们能不能听到声呢?

当然听不到

只能听到音

这二个显然是不相同的

但我们总以为他是一样的

一个人随便发一个声

另一个人听到的就是音

由于听的人,受到自己的意识的左右

因此,这个声,可以随便以为

《礼记.乐记》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我们只需要随便举一个例子

国家领导在台上讲一句话

声是同一个

但全国亿万观众,听到的都各不一样

理解千差万别

这就是声同音不同了

我们总以为自己理解别人

其实只是自己的幻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

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哈雷波特?

这得从音的三要素说起

作为听到的音

实际上是有三大要素的

分别是物体,情感和内容

这是我们听声起点

物体,也就是我们第一判断,就是看是什么物体发出来的声

这极其重要

因为涉及到安全性

如果是危险动物的声

我们就要躲避

如果是爱人的声

我们就要迎接

所以,辩物是听音的第一功能

你说了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谁说的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好心好意的说一千句好话,别人当驴肝肺

但同样话,一个成功的人说出来

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

显然

我们对于话的内容,并不太在意

在意的,只是谁在说而已

这会极其麻烦

如果我们先入为主,把一个人定义为讨厌的人

在这样的认知观下

无论他说什么,发什么声,都会让人极不舒服

这也是亲情关系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旦孩子发生叛逆

把父母认定为坏人

那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任何的声,都听到的是恶音

是什么东西发音,是如此的重要

要利用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声,来诱导

才能事半功倍

实际上,我们以为我们会懂语言

会懂汉语,英语等等

这本身就是谎言

人类真的不可能通任何的别的音

人类只是自以为是

我们以为听懂了

实际上只是建立了声音的条件反射而已

一个人看到西瓜,说西瓜,西瓜

你看到了,我看到了,他看到了

我们就将西瓜的音和西瓜这个物体的实,联系起来

下次说西瓜的声

你联想到的就是西瓜的实

这完全是条件反射

是的

你没有看错

人类所有的语言,再复杂的语言,都是建立起复杂的条件反射而已

一旦你从没有见过,从没有联系过的事物

别人再怎么说,你也永远不会懂

人只会在自己生活的圈子中寻找条件反射

这就是语言的本质

他仅仅是条件反射

所以,能听懂?

大家都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怎么可能建立一样的条件反射?

因此,语言需要长期反复的强化

经常说经常说

条件反射久了,也就会说了

而且因为是条件反射

不要寄希望别人能听懂什么

这是有概率的

谁知道你发一个声,他在生活条件反射为什么呢?

一个淫荡的人,听到别人读锄禾日当午

都会心神荡漾

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

老司机了

而一个高雅的诗人

听到同样的句子

可能又是别有一番情绪波动

发声就是这样

基本上偶然

一旦发现条件不对了

不合符预期了

不说了就行了

或者更改一下方式

鬼知道别人建立什么条件反射

明白语言的本质很重要

就懂了声音的魅力

显然,声音和内容毫无关系

你说了什么,真的半点不重要

别人能联想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音才是关键

在这样的情况下

音乐,完全不需要歌词

只需要曲折动人的旋律

就能感染整个人类

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声,对于这些没有语言的旋律

是有感同身受的

这样一到往下推理

就会发现,那些完全不懂意思的咒语

完全不影响他吸引人们的注意

左右别人的思维和情感

这太神奇了

人听声,除了与物质建立条件反射,让别人以为懂了之外

第二个内容,就是情绪价值了

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宫商角征羽

我们通过声音与情绪的表现,建立关联

某种声音是某种情绪

然后判断利害关系

最后趋吉避凶

在听音的听者来说

第一判断物体

第二判断情绪

第三,才会思考声音的内容

你说了什么

实际上,所谓的内容,就是同类关系了

我们只是找相同,找不同而已

找一个认同感而已

你今天吃饭了吗?

饭,就是一个公共物的条件反射

这是我们能够沟通的原因

但谁问的,很重要

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人问的,我们极不情愿

只想怼回去

如果是爱人说的

我们又只想一个拥抱

这才是情绪反应

在这之后

我们才考虑这句话

他真的是问我吃饭了吗?

吃了

人类的语言发声,之所以能形成条件反射,然后大家好象能无障碍的沟通

是因为声本身就比较简单

一切的声,基本上都是由名词开始

然后是动词

名词是物体

动词是运动

这都是可以形成条件反射的

沟通的人,只要是相应的条件反射

就算是沟通成功了

不过,最开始学习,就很困难

要把妈妈和生自己的女人,建立起条件反射

都需要用几个月的时间

还得经常重复,反复确认

才能建立起来条件反射

声和音,是完全不同的二个概念

众生发自己的声,听别人的音

要找到知音,一个懂自己的人,那难于上青天

如果找到了,就不要错过

毕竟人生很短

知音很难

修行观音,也需要去掉这些无用的条件反射

回归初始状态

这就极其麻烦了

但我们的麻烦,都是由于我们以为我们懂了开始的

觉明为咎

不重启,则无法正修

说了这么多关于坎,黑,声,音的内容

那他和离的阳光温暖,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938977cc53eebc21de7cb7a7ca0edbe.png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六讲 二十八宿话坎卦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八讲 灵根究竟是什么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