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本期内容第六讲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十三讲
文化上,为了区别嗅觉的火热特性与味觉的水溶特性
还特意在说味道的时候
说滋味这样的词语
滋,就显然与水相关了
就如同水一样,养育众生,滋养众生,繁殖众生
在汉语中
生活就是与舌头相关的
有水有舌,才叫活
能品味,才叫生活
也才叫享受生活
不然,没滋没味的,只是叫生存
活,还要活得有滋有味
这都是与舌头贵族的选择性而得出来的相关概念
说到这选择性的舌头,挑三捡四的,难伺候
和不选择的鼻子,啥都去闻一闻
当然不是真有贵贱之别
而是他们各自不同的用途决定了是否选择
中国人经常在面临一个危险处境的时候
说二句话
第一句:注意安全
第二句:注意危险
那我们究竟要怎么做呢?究竟是要注意安全,还是注意危险呢?
他们是在表达同一个意思吗?
这平时听起来感觉都很自然
但放在同样的语境中
用完全相反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是不是感觉不自然?
其实,这二句话,就是省略了主语
注意安全,是注意自己的安全
省略了主语自己
注意危险是注意环境的危险
省略了主语环境
环境的危险会影响自己的安全
因此,二者才经常在相似的语境中同步使用
但实际上,这二者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注意自己的安全
基本上等于你别自己作死
别自己太大意了
这是贴身近处的事情
比如:上车的旅客请注意安全
意思你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别自己一不小心,给把自己弄死了。
但注意危险,却是环境充满了凶险
人如果必不得已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
那显然离危险越远越好
在距离上,注意安全和注意危险是不一样的,一个近,一个远
在语境上,一个是强调自己的行为别造成了安全事故,一个强调要避开环境的凶险处境
山上落石,这是人力不可预测的,因此叫注意危险
自己经过那儿,别人对你本人的叮嘱,则是那地方危险,你要注意安全
别不当一回事,自己作死了。
我们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之后
就能明白鼻子和舌头的差异了
鼻子的嗅觉,更多的在意环境的危险
为什么随时开着,警惕着?
显然,如果有了各种危险的异味,比如起火了的烟味等等
人好随时逃离
这当然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
哪怕是睡得再沉,也得继续呼吸着
保持警惕性
显然,鼻子没有选择
迫不得已
而舌头就是意味着最后一关了
舌头许可,那管他是毒不是毒,那可就都进肚子了
舌头离生命的危险很近
凡是认为可疑的,都会吐出去
甚至引起呕吐
恶心
吃一只苍蝇,本来不会毒死人,但人还是感觉到恶心
舌头的选择性,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
只选择对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
鼻子是注意危险的
注意环境的危险
而舌头,则是注意安全的
注意自己的安全
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舌头是贵族了
水是组成自己的基本物质
不得不选择
鼻子往往是否定性的选择,排除凶险的环境,是负面清单
越是凶险的气味,越能闻得清楚
这是他的主要工作
只有排除了凶险,才去闻芳香的美味
在起火了房子里面,你能不能闻到茉莉花的清香?
凶险的环境,会让人失去闻气味的能力
而生物都是追逐暖触的
显然,寒冷的环境,会影响嗅觉
这不就是中医对鼻炎之类的解释么?
多是起于寒凉
舌头往往是许可制的,是正面清单
允许做的事情,才能去做
也就是舌头,往往记住的是美味
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凡是他没有记住的,都统统不会放进去
遇到新鲜事物
首先得鼻子审批,没有危险
然后意识许可,允许放行
最后舌头这一关,才能通过
通过之后,舌头会对此进行记录
以方便下次究竟是放进还是拒绝
鼻子与舌头,就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下,愉快的合作了数亿年,至到今天
回过头来看这一场火水分权的故事
由鼻子主导一切的水气和火气
到鼻子主管火气,舌头主管滋味,鼻子主管空气中的气体,舌头主管水中的溶解物质
这样极为专业化的分工
实际上,就是神与灵的分家
火神归了鼻子
而灵归了舌头
舌头灵活了
还得听鼻子的
这是对化学分子的偏向问题
本质上,都是对化学分子的了解
自然界的化学分子,并不是界线分明,不是亲水的,就是亲脂的
实际上,有些化学分子,即能亲脂,也能亲水
即能溶在油脂中,挥发在空气里
也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在这样的情况下
此化学分子,将不仅能被鼻子闻到,也能被舌头尝到
可见,气味,并不是能截然分开的
空气中的是气味
水中的还是气味
严格绝对的区别,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不存在
但有时候,鼻子与舌头,也会出现悖离
二者不一致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鼻子提出来的危险气味,那舌头就必须听之
再美味也要拒绝
比如鼻子闻到酸味,变质了
那舌头就不会去尝了
可见,舌头虽然贵为贵族,在危险性上,首先还是听鼻子的
在鼻子放行之后,舌头才能为所欲为
想吃谁就吃谁
不想吃就不吃
舌头不是注意安全吗?
往往就是舌头不注意安全,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只去享受美好去了
什么见手青啊
什么肥甘厚味啊
什么茅台酒啊
基本上,很多病,都是舌头贪执美味,而忘记了自己的安全
把自己折腾没了。
回到生物的演化史上
其实口是口,舌是舌
舌头的历史虽然很年青
但口的历史却极为悠久
但凡多细胞生物
围成一个圈圈
形成腹腔
就已经有一个口了
这历史,这资格,那鼻子也得敬让三分啊
从感受器官与运动器官之间的联系性来看
也知道口的资格有多老
口实际上是身体的一部分
就是由身体细胞围成一个圈圈,就形成了一个口
因此,口是作为身体的先锋官存在的
口味,是为了身体的运动
前面我们讲过,鼻子是尾巴运动的先锋官
那肯定是身体更重要
身体有的所有触觉,口腔都拥有
能知道冷暖
能感觉软硬
能知道痛痒
活脱脱的就是身体触觉的翻版
到舌头形成以后
这一部分感觉,也被舌头所继承
此时的舌头,要多贱有多贱
职位是保安
开门关门的
吃饭的时候,把鼻和口之间的门给关上
吃完了,又开门
方便吃饭的时候呼吸
后来,舌头巴结鼻子,成了鼻子的秘书
能尝五味了
这才平步青云
一个小小的保安,干到了领导的秘书,也是了不起
但他并没有放弃身体先锋官的这个原始功能
舌头代替了口,成为了身体运动的支配者
如果一个人口淡乏味,相应的也就是精神较差,身体需要休养
乏力了
说到五味
其实就是辛甘酸苦咸
我们现在明白,舌头的主要工作是针对水溶性物质进行解读的
五味显然是和水分不开的
实际上,就是一个浓度问题
将五味进行分类
就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辛味和咸味
第二类,酸味和苦味
第三类,甘味
看到这样的分法
有中医基础的,一大堆的文化就出来了
酸味属木,苦味属火,酸苦归为一类,这就是木火的阳遁阶段
辛味属于金,咸味属于水,这辛与咸的组合,不就是金水相生的阴遁阶段么?
阳遁就是天气越来越热的时间段
阴遁就是天气越来越冷的时间段
但实际上,这样的分法,与这些文化是没有关系的
这只是因为溶剂水与溶质的化学分子形成的浓度关系而已
他是基于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客观反应而划分的
如果你吃到酸味的食物,和苦味的食物
你会是什么反应?
人的第一反射,就是分泌唾液
甚至听到酸梅,口水就流出来了
苦味也是一样
如果还在口中的黄连,那口水大堆大堆的外冒,想吐出这东西
如果吃到肚子里面呢
甚至会拉肚子
酸味和苦味,造成的现象,是人体内部水液的分泌
尤其是消化液
这一点很重要
但尽管如此,酸和苦,还是有区别的
酸味造成的消化液的分泌,是想吞进去
咽口水了
这是一个想吃的行为
实则就是分泌的消化酶让人激动了
而苦味分泌的水液,则往往是排斥性的
想往外吐
或者想往外拉的行为
本质上,苦就是厌恶
人类厌恶的表情,与吃苦味的表情,是完全相同的
说明大脑将二者是完全等同的
演员演厌恶某个人的时候,不知道表情到没到位
就含适量的苦味
厌恶重,就含点黄连
那表情,肯定是到位了
我们再另一组
辛味和咸味
辛味和咸味造成了人们完全相反的行为
如果你吃太辣了,或者吃太咸了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很好,恭喜你,答对了
第一反应是找水
找外面的水
水在哪儿?
这与酸苦内在的分泌水是显然不一样的
他是需要外面的水来补充了
显然,辛和咸,针对的是体液的浓度问题
但仔细思考这二者,会发现二者也有区别
这辛味的物质进去,人是水分蒸发加速
变成汗出去了
因此体液的浓度相对较高,就需要大量的水来进入
进行冲洗,冲淡
而咸味的食物不能这样的反应
他是直接以离子状态入血
造成了体液的浓度过高
人就本能的大量饮水自救了
中医由此认为,咸能入血
足见其观察之深微
舌头认为,这些都是偏性的
唯有甘味,才是水湿适中
浓度相宜
人就能健康的成长
甘味也能让人出汗
但显然这是健康的汗
是生长的汗
如果我们对五味造成的人体水液变化进行总结整理
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
酸和苦,显然是针对物质的
自己的水液并不缺少
而造成的现象,就是体液的涌出
称为酸苦涌泄为阴
这里的阴,显然就是物质了
而辛味与甘味,都能让人向外扩张
只是辛味的扩张,那是一天打三份工赚到的
而甘味的扩张,只是富二代
这种状态,中医称为辛甘发散为阳
发散,就是造成的向外的扩展
实际上,甘味也能让人寻找饮水,只不过是正常水量罢了
吃饭的时候喝汤就是这样的
但咸味不是发散
咸味是直接入血,造成的浓度上升
然后,人体就需要对此进行排泄
他实际上造成的行为,还是要把这些物质给扔出去
仔细观察,如果吃点盐在口里面,不吞
也会分泌唾液,要吐出去
只是因为吃进去后,才找水以自救
显然,咸味的现象是归于辛甘类,但其本质,却是和酸苦一样,涌泄
也划分为阴性的
除了这五味之外的一些物质
显得淡而无味
这种淡而无味,其实也造成了物质的增多
身体为了提高浓度
就不得不排出多余的水液
显然,淡味的物质增多,与咸味是相反的
他并没有直接入血
对体液的浓度改变不大
反而使之相应的减少了
就如同浓度低的溶液,加入到浓度高的溶液中
造成的现象反而是原来的浓度下降了
这种渗泄,古人也将之归为阳的一类
这些阴和阳,就是物质和水的代名词
也就是溶剂与溶质的比例问题
总之,五味的产生,和水是习习相关的
而舌头的选择,其实主要是选择甘味的
这是他所喜欢的
从而排除各种舌头所不喜欢的味道
然而,舌头是不靠谱的
徇私舞弊,那是家常便饭
时有发生
口味是能失真
他和长期的饮食习惯是相关联的
加上舌头太年轻,不懂事
又自认为是娇生惯养的贵族身份
这就不是很靠谱了
动不动,会耍个脾气
不管身体需要不需要
都按自己的喜好胡乱放行
最终将身体弄得极为糟糕
在最后的演化中,一系列的纨绔子弟就产生了
辱没了祖宗
祖宗,就是指的邓氏鱼
而在邓氏鱼祖先的叹息声中
一个艰苦奋斗,誓言要重新打造祖宗光环的物种
出现了
这就是人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了,我们明天去看邓氏鱼的不孝子孙和好子孙,在味觉上有什么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