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四期第五讲
自然搏弈论是一种伟大的学说
而自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极为脆弱的平衡的稳态
极容易打破这个平衡
但自然搏弈,也显然提示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万物一体论
天地之间,万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当你看起来是伤害别人,自己收益的时候
回旋之镖已经开始飞向自己
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
就知道资本家为什么会妥协了
而世界国家之间的交往,也为什么被称为妥协的艺术
其实比较简单
人家只是想要赚更多的钱
获得更大的收益
如果损失大于收入了,就会放松压榨
从来不是什么良心发现
而是在值得继续还是不值得继续之间反复试探
达到一个自然的平衡
印度的甘地,能在非暴力不合作之下取得成功
也是源于这样的道理
当他不反抗的时候
不工作的时候
反而让枪炮屈服
历来的朝代更替,社会动荡,民灾兵变
也必然是某一方超过了这个博弈的平衡量
从而受到了反噬
这种博弈的平衡线,谁先打破,谁就是受损的一方
当然这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无论如何,趋于这个中正之道的过程,都充满了各种血腥
而不是平和的
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自然搏弈,一般都是以种类种族为基础的
并不是以个为基础
平民和资产阶级斗争,达到一个平衡
这过程中,往往意味着大量平民的牺牲
个体的幸福生灭,与种族的平衡,并不是特别的关联
和个人的生死,与人类的生态平衡一样
只有人存在死亡现象,人类才算是正常
只是对个人来说,生命无法承受这个重量
一个动荡的过程,往往是由累累尸骨拼装而成
搏弈平衡的稳态,是人们极为深刻的一种认知论
在运气学说中,直接将这个平衡状态,称为道
你思与不思,想与不想,信与不信
他都在哪儿
他不需要说话
不需要解释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谷生焉
这种平衡状态,有上升期,有下降期,有平衡期
在哪个阶段观察到,这非常重要
也往往造成人们的误解
比如人工智能
有很多人,无脑的相信人工智能的发展
会抢走人类的饭碗,最终造成人类的灭绝
对人工智能非常恐慌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种恐惧来获得流量
但是,这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一个伪命题
人工智能是不会消费的
只有人,才能无限消费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大部分饭碗丢失之后
人类将没有更多的钱,来支付给人工智能的公司
也就不可能继续研究这样的吞金神兽
说到底,是人们用赚来钱的,在养活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这个平衡,一旦达到临界点
发展就停滞不前了
想一想就知道,如果这些人工智能的公司,不赚钱,他们能亏多久呢?
而他们要赚钱,赚谁的钱呢?
只有有人买单
智能才能发展
只不过,我们正在上升期看到人工智能而已
就感觉按这势头,好象要一统世界了
这只是忘记自然搏弈论的幻觉
此觉非真
自我恐惧而已
没有无限发展的事物
也不用去担心什么
中国,日本等国的房地产,也曾经经过高速发展期
最终,还是要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如果发展期,发展太猛,那就必然有一个剧烈的下跌
才能回归到正常的平衡之道
用亚当斯密先生的话说:
每个人都试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达到最大的价值
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
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
他才不去想做什么公益
他只是想赚钱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
但是,当他真的这样认真去做的时候
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
他可能大量做公益,增加自己的名声,来获得收益
可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来避免受到更多的行政处罚
等等
而这些目标,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
他反而促进了社会利益
其效果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所得到的效果更大
相反,一些人满口的仁德,满口的为了你好
看起来都是公家的公心
其实所有平民,都没有支配这个公家的权利
而沦为权贵的玩物
平衡就是这样
大私即大公,大公即大私
说实话,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论调,早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杨朱就玩剩下了
人家就是主张一毛不拨,个人利益致上理论
只有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得到保护,反而成了人人幸福的社会
而这个搏弈平衡之道
看不见的手
经过亚当斯密之后,进入了经济领域
在亚当斯密看来
市场本身,就有一个平衡的道
而经济周期就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
没必要人工干预
笑看这周期周而复始就行了
这一理论,一经推出,就风行于整个经济界
事实证明,在他过后的一百年里,也堪称完美
如同他一百年后的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论述一样
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他死后二百年
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这一次,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外
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影响
人们不得不拿起凯恩斯的人为干预的方法
用看得见的手去处理这样的问题
那亚当斯密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为什么看不见的手,会失灵呢?
这个中原因
就是亚当斯密,终归是低估了人性的贪婪
平衡的稳态,本身就极为脆弱
当贪婪极为过度的时候
动荡就会极为剧烈
等不到自然恢复到常态,人们已经无法承受了
当时经济大萧条的原因
就是因为美国赚钱太多了,资本赚钱太多了
因为美国赚钱太多,顺差太大
其他国家如英国,欠他的债就大
最后买不起美国的商品
而当时的美国,工业增长非常迅速
劳动效率直线上线
尽管人们劳动付出了更多,产出也成倍的增加
但对工人的工资,基本上不涨
大概只增长了2%
国外没人消费,国内人民消费不起
大量产品终于滞消了
其实,如果硬杠,数年或者数十年后
经济也必然恢复到道上面
但这个过程,显然不是人们承受得起的
这才引用看得见的手,来处理
增加民众福利
各种措施之下
资本主义神奇的又活了
这种看得见的手,就是将我们要说的五行学说
而看不见的手,则是阴阳之道
亚当斯密所忽略的,正是比天还高的人心
人之所以在行动上,将苦行当作乐行
明明是劳动幅度,劳动时长都在增加
但还是非常高兴这种996的福报
原因就在于人对钱的贪婪
人需要更多的钱
对钱的渴望
又源自于那该死的提前量
人们总是需要提前规划好未来的用钱计划
总在想老了怎么办
病了怎么办?
儿女的彩礼在哪儿
尤其是人们对自己的前途并不明朗的时候
甚至认为,可能会遇到各种危机,灾难,和饥荒
明天吃什么呢?
日子怎么过呢?
人就更需要在现阶段努力的工作
以贮备不时之需的物资
这种超前意识支配下的超前行为
就如同松鼠知道冬天要来了
就提前贮备过冬的松子一样自然
只不过
人类残酷之处在于,统治阶级早就设计好了一切
让普通人的平均收入,永远处在需要拼命工作的低水平阶段
而劳作终身罢了
这完全是利用了人们的焦虑心理
焦虑的本质,是一种嗔恨心
而贪嗔本身,就是一体两面
贪爱美食,就嗔恨不美的食物
贪爱平安,就嗔恨危险
贪与嗔,就是基于利害而表现的二种人性
贪利而嗔害
这种贪嗔,必然是无限的
其心态,完全取决于背景色
如果每一天赚一万,连续赚个一年二年,就对每天赚一万不感兴趣了
而需要更多的刺激量
正是这种过度的贪嗔
造成了平衡稳态的破坏
贪嗔越大,破坏力也就越大
自然规律下的反噬也就越厉害
所谓看得见的手
不过就是治理这些贪爱嗔恨罢了
引导人心而已
但需要看到的是
贪利而嗔害,正是生物的二大动力之源
一切行动的动力,就是这二者提供的
如果自然本有一个会调到到的中道
那又何必人为的去瞎折腾呢?
按这样的说法
人其实只需要心定神闲,快乐的过好自己
不贪不嗔
不为未来焦虑
相信自然一定会回归正道
就足够获得幸福了
也自然不会成超前意识和超前行动的陪葬品
很多修仙的人
包括,但不仅限于中国的道家
都是因为看破了世间的虚伪妄幻
而洞察了世间平衡之道
而独自去一个山里
过着自生自灭的生活
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时光
更是内心达到极致的平和之乐
中国的古人,极为看重这种平衡的稳态自然之道
完全不希望人力去干预
如果有,那就是去干预自己的内心世界
效法自然,听任天命
反正无论你怎么做,最终都不过是折腾
还是要回绕到稳态
比如一个人,就想躺平
啥也不干
很多人就看不习惯了
其实看不习惯,是因为只看到当下的一面
当你由着他躺平
就会发现时间一久
在不加任何干预的情况
他竟然闲得慌,想要工作了
也又于钱花没了
也不再想躺平的事了
这样的过程,完全不需要干预,只需要自然的看着,坐等变化就行了
如果你想骂醒这样的人
显然,对方会认为,你很看重他
反而得瑟了
越干预,就越得意
同样的道理
无论一个人,如何的工作狂
由着他工作
最终他也会自我选择休息
大不了忙碌早死
一了百了
彻底大休息
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但如果人一干预
无论是鼓励还是打击
都会让动荡加剧
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状态
躺平不用管
忙碌不用管
听任自然
天下也不会大乱
如此推理下去
其实一切事情,都是庸人的片面看法
只是看到道的某一个阶段
就当作了全部
然后横加干预
让事物动荡到不可挽回
甚至于天下大势这样的事情
都根本不用担心
正如《三国演义》里面所说: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动荡的岁月,本是天下常见的状态
稳态虽然稀有,也不值得留恋
要变由他变
静静的看着就行了
《系辞上传》说道: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天下的事情,本就是基于谎言编织的体系
就没有固定的看法
所有事情,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何必自我固执,把自己当一根葱呢
有那些气力,不如自己开开心心的活着
静观这一切虚幻表演
老百姓,看起来从不反抗暴政
就算统治阶级欺负到极限
普通人一看,这也能忍?
就来气了
但恰恰是他们的这些行为
暗合了自然之道
过好自己
由他猖狂
时间一久
道的威力就显现了
百姓并不知道这就是道
所以君子所说的平衡之道,也就少有人知了
说到底,孔孟之道,就是中道
儒释之道,就是正道
无论是中还是正,都在强调着这种微弱的平衡
而静观其变
到了明代晚期
王艮横空出世
成立了泰州学派
更是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
这样的概念
百姓日用是什么?
当然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人的任何行为,都应该在恰到好处的时间,用恰到好处的力度
才能恢复到恰到好处的自然稳态
百姓就知道个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已经足够了
王艮早期,生活并不是很好
为了过日子
就投奔到王阳明下面做学生
结果得王阳明点化
而悟出了这心学的精髓
世事本无对错
本心本无善恶
无论做,或者不做
自然有一个力
都会将之拉回到一个极弱的平衡
同样,这个极弱的平衡,也不值得留恋
他又会被新的事物打破
万物一体,就由此生灭起伏
何劳人心在其中,情绪不安?
王艮的这一学说推出来之后
大受国家重视
毕竟国家就需要这样的顺民
认为推广这样的理论,那天下的老百姓,不是任我欺负吗?
然而,事实是明朝只看到这理论平和的一面
看到了无为
却没有看到无不为的另一面
当时,跟随王艮先生的
即有达官贵人
甚至影响力达到宰辅
但同时,他又收纳平民百姓
底层人们,跟之学道者
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等
达到487人之多
而在这些学生之中
有一个学生,就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何心隐同学
他曾经到京城,参加推翻严嵩的活动
当然没有成功
而不得不到处躲藏
给逼着改了这个何心隐这个名
后来,又反对张居正的做法
张居正只管上面的朝庭
只是一味的为了维护国家稳定
而对底层人们非常不友好
这受到了何心隐同学的反对
最终,被张居正不容
而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明朝由此进入了最后的疯狂时期
最终,大明王朝裁员过程中
裁掉了一个绎卒
名叫李自成
李自成负债累累
失业回家
同年冬天
因为缴纳不起兴夫艾诏的欠债
而被艾诏告到米脂县衙
县令晏子宾将他抓住后游街
准备置于死地
然后,如此过度的逼迫
终归成了大明王朝的挽歌
如果大明王朝能够重来,不知道他们对于王艮百姓日用即道的概念,是不是会有新的认知
会不会哀叹自己裁员裁到了大动脉
总之,王艮是一个非常崇尚自然,永远没有惊恐畏,没有情绪波动的极乐老人
他笑看一切风云变化
也笑看一切苍生
最终存世的文字并不多
但有一道乐学歌,以其短小而流传于世
至于乐学歌是什么,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