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二十七讲 至乐即是学无为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四期第六讲

昨天讲到天地之间,宇宙之内,总有一个微弱的平衡稳态在其中

这就是规律上的道

天下所有的动荡不安,都是围绕这个道而展开

这种学问,到了泰州学派王艮这儿

境界就和寒山,拾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清净的去观察这些变化

而内心不随着起伏

达到一种永乐的状态

为此

王艮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乐学歌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於乎!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

这文章短小精悍

适合他的学生们天天诵读领悟

没事还可以当个座佑铭啥的

我们来看一看这文章说了什么

人在宁静安祥的时候,本来就是快乐的

而不需要另外去寻找什么快乐

但人为什么在当下的宁静安祥中,体会不到快乐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还有私欲存在

自己总想做点什么,得到点什么

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私欲,让人失去了对宁静的享受

如果在私欲刚开始兴起的时候

就能觉察到自己已经心随物动,心随境迁了

这时候,人的良知在这初始阶段,还能左右

一旦觉察到,也就消除了

人心仍然可以保持平静的状态

没有情绪的波澜

所谓的妙乐,就是乐于学到的这个宁静状态

所谓人间至道的学问,学的也就是保持这份良好的宁静之乐

那些让你燥动不安,冲动不宁,越来越痛苦的,这已经是邪道的学问了

走偏了

而人不能学习到这种宁静的状态,单纯世俗的感官刺激,那也不是我所说的乐

当你感觉到这份宁静安祥的快乐后,你就努力去做去学吧

当你学习之后,就能够永远保持这分恬淡虚无的愉悦

应该来说,快乐就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快乐

天下所有的乐趣,又有哪个比得上这个宁静淡然的状态呢?

天下所有的学问,又有哪个比得了这种宁静淡然的生活态度呢

这一段文字,就是告诉了人们,我们一生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不过就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而已

而这种愉悦,应该一开始就是愉悦的,如同婴儿

中间是愉悦的

结尾还是愉悦的

一生都是愉悦的

这才是正常的学问

究竟看开了这红尘的世界

为了未来的快乐而让当下痛苦,这并不是妙法

为了当下的快乐而让未来痛苦,这也不是妙法

真正的妙法,本自天然

从小就去做自己感兴趣想做的事情,到老了,也是这个专业的姣姣者

这就妙不可言了

学习也是一样

天才,小时候就爱好学习和思考

而不是需要逼的

中国人用了幸福,痛快,满足三个最为主要的词语

来描述人生的快乐

那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呢?

幸福

就是幸运和福佑

这是比较出来的

翻车了,你虽然摔伤了,但其他人都摔死了,你就是幸福的

幸运的福佑

幸福需要一个前置量

如果大家都差,我稍好一点

就幸福了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富贵人家的孩子,很多并不快乐

因为他们的朋友圈,都是更富更贵的人

没有比较价值

这就如同一个省长见到中央首长一样

说文解字:幸,吉而免凶也

本质上,只要没有凶险,平平安安,就是古人眼中的幸福

幸福这一词语,作为词组,完整的出现,是出自《新唐书》

"至宪宗世,遂迎佛骨於凤翔,内之宫中. 韩愈指言其弊,帝怒,窜愈濒死,宪亦弗获天年.幸福而祸,无亦左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到了宪宗当位的时候

唐宪宗这个人,把佛骨舍利,从凤翔这个地方,迎接到了宫内

韩愈指出,你这就是瞎迷信,与老百姓求神拜佛有什么区别?

你作为领导,本来是让天下人迷信的

结果自己也陷入了迷信之中

愚民愚到自己头上来了

这不是傻嘛

唐宪宗大怒

放逐韩愈,差点弄死了韩愈

这就如同我们平时,给信徒说他们信仰是有问题的一样

虽然在旁人看来,这就是被谎言所迷信,但作为信徒本身,是至死不悟的卫道夫。

后来,唐宪宗晚年,爱上了神仙方术

天天吃长生不老的丹药

弄得自己性情急躁

身边的宦官们,动不动就被他惩罚

宦官们气不打一处来,这就是伺候的什么人啊

就合伙把唐宪宗给杀了

享受42岁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恭迎了佛骨舍利,天天朝拜而获得天年

他是幸福的,拥有无上的权利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结果,正是这种幸福,招来了灾祸

还有比这更让人悲叹的事情吗?

幸福只是远离凶险的平安

是一种乐

乐这个字,就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也就是象二胡,琴瑟一样的,通过弹拔线来表演的乐器

这种音乐,能让人宁静安祥

能让人享受

属于古人所谓的雅乐

后来,为了追求感官的刺激

出现了高潮不断的乐曲

就象舞厅一样

这就是糜糜之乐了

难登大雅之堂

甚至于,这都不是古人讲的痛快,快乐

痛快的痛,本意就是深刻的意思

在人体的知觉上

深痛浅痒

如果危害较深较重,人就感觉到的是痛觉

如果身体认为危害较轻较浅,人就感觉到的是痒

因此,深痛浅痒

快者,喜也

快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喜欢

也就是爱好,适宜,适合的意思

因为爱好适宜,适合从事的专业,所以就比较快速,流畅

快,由喜好,专业就引申到了流畅,畅快

痛快二个字,一并出现,本来是用来形容书法的

意思是深刻而流畅

显然,一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形成专业

然后,就会出现痛快的感觉

做得超爽

快乐,实际上也就是因为心情舒畅,流畅而获得的一种感受体验

这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能有滞涩感

一气呵成,一帆风顺

都是痛快,快乐的源泉

这显然不是那些刺激感官的糜糜之音

除了幸福,快乐之外

还有满足一个词

这是日常对于需要的心量决定的

心满意足的简写

也就是你都认为太多了

本来只是想随便娶个媳妇成个家

结果打开盖头,发现里面是冰冰姐

超预期了

这就获得了满足感

需求到位甚至超过了

要获得幸福,就需要多出去看看,你不是最差的,在比较中,发现生活的美

要获得痛快,就需要自己不断的专业练习,达到自然而然的状态

要获得满足,最好的办法,就是欲望和需要不要太高

前置太高了,就容易失望了

这些都是和私欲相关的

并不是王艮所说的宁静妙乐

无论是幸福,痛快还是满足,都是世俗的学问

王艮对于乐的追求,是一种宁静

这恰好暗合了的庄子的理念

庄子的《至乐》里面

就专门讨论了什么是人间最乐的事情?

当然只是乐,而不是快乐

快乐是需要专业和情绪的

乐则不一定需要专业和情绪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

庄子说道:

现在俗世俗人他们通过做什么达到的快乐

我并不知道他们是真的乐呢

还是不乐呢?

如果要我去看世间人的乐

列举世间人的兴趣

在我看来,他们其实都是迫不得已而已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吃本地产的东西,而欺骗大脑,称为美食

其实是不得不吃

众生,就把这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状态,称为乐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乐

这也不是我的乐

但是,我也不认为这不是不是快乐

难道真的存在乐吗?

乐有吗?乐无吗?

如果真的我,我的认为是: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了

不过,我认为的寂然无为,无思无欲,无我无相,宁静安祥,这正是世人受不了苦,世间人,认为这太苦了,无法忍受,还是要去寻找刺激。

所以说:

我认为的最为极至的乐,就是俗人感觉到不乐的宁静

我认为最高的愿望,就是没有任何愿望,享受当下,而非另求。

天下的是是非非,结果都是不一定的

完全是意识形态的宣传而已

只有傻子才会真信

虽然这样

如果内心达到恬淡宁静的状态

就可以看清这些是非的虚妄了

宁静,才能真正的滋养身体

只有无为的内心状态,才能让人大概率的获得长寿

我来略微给你们说一说

虚空的天,啥也没有,这才显得如此清彻

如果有,那就是风云变幻,不真实了

敦厚的地,啥也不动,静静在哪儿,万物才得以安宁

如果动,那就是地动山振,万物不宁了

当天无为和地无为合在一起的时候

万物才能在其中,自然的生息演化

要是天地乱搞,动不动就来个大冰期,小冰期,火球时代

那日子没法过了

芒这样的草,充满了尖尖的刺芒

小麦,稻谷都属于这一类

他们就如同世上那些锋芒毕露,老子天下第一的人

芴这样的蔬菜,长得非常可爱

他还有一名字,叫菲

刘亦菲的菲

漂漂亮亮

就象世间圆滑的人们

情商较高

无论是芒一样的人,还是芴一样的人

他们都是环境的产物,都不出于自己的内心

无法让自己的内心起一点波动

自己的内心,也没有想要圆滑的样子

也没有想要争个输赢的样子

自己只是恬淡虚无,由凭万象演化

万物各司其职,都在因缘的世界里,正常生息亡灭

所有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内心寂然宁静中的显现

而不是随着这些环境的变化,而迁移自己的情绪

所以说,天地因为达到了这种不随境迁心的状态,才有了无所不为的万物变化

人啊,谁能达到这样的至乐境界呢。

应该来说,庄子和王艮所描述的乐,其实就是同种乐

仅仅是享受宁静的内心

用这宁静的心,去包罗万象

这正是黄庭经的最高旨意

守虚空而演万法

泰州学派是王阳明心学的最大流派

一度极为繁荣

这种学问

好象躺平了

无为了

却又好象没有躺平

无所不为

终归就是追求内心的宁静,而放开自己的手脚行为

内心与外境,各司其职

互不干预

无为的是心,无不为的是行为

很多人都害怕闲下来,害怕宁静

这人没有情绪了,怎么办?

其实没事

我们可以看一个模式动物

祼鼹鼠

祼鼹鼠生活在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

身体较小

重也不过五六十克

他之所以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原因就在于祼鼹鼠几乎没有疾病

更不存在什么癌症

他的寿命,也是普通鼹鼠的六至十倍

他是如何做到不生病,没有癌症困绕,寿命无限加长的呢

说到寿命,由于祼鼹鼠有返老还童之功

能让自己逆生长

科学家一度不知道这动物怎么死的

至到人工培养后

才发现很多祼鼹鼠,都是为了自己的社群,绝食自杀而死

祼鼹鼠就是与世无争

在地上竞争不过,那就地下打洞来生存

在土里面吃草根树皮

因为长期在地洞里面,视力也不需要了

这下省更多能量了

地下有无数的虫子会咬他们,给他们传播各种病原菌

这对于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不过对于祼鼹鼠来说,没关系

他把自己的痛觉给进化没了

不知道痛就不痛

你爱咬就咬吧

无所谓

这样变态的平和的心态

甚至成为了变温的冷血动物

爱冷就冷吧

无所谓

爱痛就痛吧,无所谓

甚至能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存活5分钟

如果环境再恶劣点

他也不会怨天尤人

他直接把自己变成植物代谢就行了

将动物的葡萄糖代谢转变为植物的果糖代谢

在祼鼹鼠的一生中,几乎看不到情绪波动

都在无限的容忍中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容忍

而是无生法忍

人家根本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

感觉就应该这样生活

在完全由凭病原体侵袭后

获得了超强的免疫力

对于追求长生,追求无疾而终的人来说

这无疑才是真正的菩提的显现

这种寂静之乐,也就是王艮和庄子所描述的状态了。

祼鼹鼠的图片奉上

9ffb16b7f64b1b478fabe8196814dd7.png

丑是丑了点,但人家是现在的科学家的明星动物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二十六讲 百姓日用即道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二十八讲 悟道本始话修身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