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七处徵心——七处破妄(令明真心) 引言

佛告诉阿难说:你和我是兄弟,但现在你却跟我一起学道,那么你当初发心的时候,是看到了我所传播法中的什么样的好处,从而舍弃了人间那么深重的恩爱而来学道呢?
阿难对佛回答到:我就是看到你长得太帅了,是那样殊胜美妙,形体干净得就象玻璃一样,我就经常想,长得这样帅一定不是从欲爱中来,为什么呢?欲气如此粗浊,还交杂着腥臊的气味,混合着浓血,不可能产生这样干净美妙如此紫金色光所聚合的形态,所以渴仰,也就入了佛门,剃落出家了。
佛说:好啊。阿难,你应该知道:所有一切众生从最开始以来,只所以生死相续,都是因为不知道常安在自己的真心里面,真心之性是清净的,真心之体是明了的。一般的众生是用的妄想之心,妄想之心不是真心,因此才轮转不休。
你现在想研究最好的菩提(清净心),去显现本真的明性,就应该真诚而勇敢的回答的我的问题,十方如来只所以都能求得同样的道,从而摆脱生死,都是因为求真求实,真诚沟通的原因,由于说的是真心话,所以明白自己所开始的位置和所达到的位置,中间没有各种委婉遮盖自迷之象。

【附解】佛佗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人有二心的论述,即我们平时的思维,思想这是妄想之心,而还有一个真正的心,也就是真我存在。不过话是这样说,我们怎么样才知道我们的思想,思维之心,是假的呢?由此才有了佛佗的第一次论证,去证明我们现在的思维,思想是假的,这就是七处征心或者叫破妄。至于真心,则又在七处征心之后进行了第二次论证,也就是常说的十番显见。我们看佛佗的论证是如何进行的,又有没有可以挑错的地方呢?
要论证一个事物是真是假,我们就需要二个前题,第一个是这个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显然,这里就是把心当作了自己,也就是认证对象。而这一论证对象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是明白,明了的。能够觉知的。不能离开觉知而另外找什么肉心。
第二个前题,就是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一般来说,凡是真的,他应该是存在的,凡是假的,他应该是不存在的。那么不存在的,就应该是假的。存在的,就应该是真的。
明白了觉知明了的心,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就能找到是真是假的问题。
接下来的七处征心,也就是破除我们常见的七个认识上的错误,这个征心,其实就是禅宗一个有名的参的话头,那就是我是谁。我是身体吗?我是思维吗?我在哪儿?因为常人认为的自己或者我,有七个误区,所以才有了七处征心。从而开启了寻找真正的我到底是谁,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要知道,我们一切的修行的,无论是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要修行首先就要认清自己,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如果连自己是谁,有什么特点,优点,缺点都不知道,还不能准备给自己定位,那所有的修行,根都没有,是很难有成就的。
找到自己,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这也是整本楞严经的重点,楞严经通本都是围绕谁才是真正的我而展开。哪些我是假的,哪个我才是真的?找准这个主线,对理解楞严经这本书来说,就抓住了全书的中心。


  • 第二节 阿难请定
  • 第三节 徵心 破计心在身内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