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一百讲 黄庭经修持方法与结语

继续讲食气

食气,对于黄庭经来说,就是食太和之气

太和之气,就是五脏调和之气

让身体和思想,都达到极限的平衡和稳定

而对于内景经来说,并没有理解黄庭经的这个看法

还是遵守着自己的认知,认为口为玉池太和宫

所谓的太和之气,就是吞口水。

因此,不断的重复吞口水的内容

除了昨天讲到的心肾调和,内景经在吞口水之外

今天讲到了肝肺也是一样

我们先看黄庭经的原文

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主三光(精气神),上合三焦道饮浆

肝脏之气,是深而长的

总是向上运动

表达着生命向上的力量

他分管着五脏营养的分布

也就是疏导的功能

将饮食营养进入肝之后,再分布周身

因此,主导着人体的精气神

这样肝气不断的向上向外运动

最终就与三焦相合

从而输布气血津液

黄庭经讲的太和之气

昨天讲的心气下沉于肾,是少阴子午之和

之是寒热的调和

而这个地方,说肝与三焦的合,其实是讲厥阴之和

手厥阴心包经,就与三焦相表里

厥阴之和,就是巳亥风木之和

主气的

下面还会讲到脾肺太阴之和

那个就是主液了

也就是主湿

是丑未之太和

亥子丑与巳午未,都属于阴

主内在的五脏

南北为阴

东西为阳

这就是南北线

因此,讲肝就必讲风气

风能散水除湿

就是肝与三焦,里外相合的原因

内景经将这三句话,改编成了肝气章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颻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

三句话,能写上这么一大篇

有一个原因,就是内景经的肝气章,把黄庭经下经开篇的修炼方法,也就是食气法,给插入到肝气章和肺气章里面来了

就显得比较多

实际上,内景经在这么一大章里面,就是重复了吞口水

理解不够,口水来湊

我们看他讲了什么

肝气非常充满生机,是清长的

主管人体六府,让人显现出精气神

当我们心神精诚,意识专注的时候

内在的脏腑就不和偏盛偏衰

做法就是上达三焦

然后吞下口水

下玉浆,就是吞口水了。

这口水在上面运行,可以去掉身上的各种气味

还能治理人的头发和牙齿

保养五脏

具体做法是:

。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颻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

先从玄膺,也就是舌下的玄膺穴,出口水的地方

取得唾液,然后缓缓的吞下去,到明堂

要边吞边想

下达喉咙的时候,神明也通达到喉咙

然后,继续下行

到达肺部

胸部

下沉到心脏

也就是到了最为贵重的京城了

这地方,太过关键

要想象这地方,三清长老就坐在这儿

坐在清凉之地

五色云气青青葱葱,环绕着这三清长老。

这都是存想法,需要自己闭目内视

自然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

这样就使杂乱无章的心神,停顿了下来。

崇,通假字,通终

也就是让各种心中的其他想法停了下来。

心中七窍之精英,才能打开命门

与天道相通

从而保存自己的玄根

也就是让槐树根得以保全

那吞口水,是不是万能的呢?

不是

他只能保人活到一百二十岁

过了一百二十岁,守这个方法,就很难继续了

只有九转八琼丹,才能超越120岁的自然极限

要点就是精进努力,去思想北斗七星和日月七曜

只有日月的精华,才能真正救起老残,让人不死

这是吹高奔日月之法了

也就是只有高奔日月,飞升天上

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吞口水还是有寿终的时候。

我们来看黄庭经的脾肺太和

我神魂魄在中央,精液流泉去鼻香(王羲之本: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玄膺(胸)含明堂,雷电霹雳(呼吸声息)往相闻,右酉左卯是吾室。

我之神魂魄,都会在中央相合

也就是在黄庭相合

脾部所管

脾气散津,上输于肺

这是水液的开端

随着鼻的呼吸而进出

从而让人知道各种香味

这时候,可以在玄膺取得口水,下到明堂

在这个过程中

要让自己达到极静的状态

吸关注到呼吸之气

那微小的呼吸之声,就象雷电霹雳一样

被自己的感知

要到达的地方,就是左卯右酉的中间位置

也就是黄庭宫

这一段是讲口水与呼吸配合

从而形成太阴湿土之和

如同天上下雨一样

滋润万物

这样我们就能总结黄庭经的三个五脏太和之气

心火要下达于肾

肝风要外透于三焦

脾肺之液,要如雾如露如雨水,滋养万物

三者又以暖触火为中心

肝与三焦,肺与脾为辅

从而保养身体,适应自然

我们看内景经的肺之章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三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这一章里面,同样把黄庭经下经开篇的内容,给抄了一些过来。

我们先看内景经的在说什么

肺的气,是从三焦开始的

三焦主要功能就是治水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肺就是从三焦三始的

我们要关闭自己的视听

专心的存想内在的神童

想要调理自己的五脏精华,并让头发,牙齿得到保养

要点就在于三十六的吞口水

这赤龙搅海三十六

能开通百脉

并且推动血液

让人颜色有光华,就象金玉一样的光泽

牙齿坚固

头发黑,一根都不白。

因此,存吞口水的这个真神,千万不要落下了

应该随时想到,这个神在所有的神里面,是排得上坐位的。

所有其他的神,都会与他相合,围绕他运转

为什么呢?

因为舌为心之苗

这个就是心在外的使者

是代心神行事的

正是由于内景经高度重视吞口水

后来上清派,就出现了很多吞口水的方法

时间,地点都进行了规定

就越来越复杂了

至此,黄庭经的上部经和中部经就讲完了

上部经主要讲了四大修行部位

丹田,中池,泥丸和琼室

中部经则主要讲了隐居,闭关,食气

我们来看下部经

下部经,就是具体的操作了

应该怎么去存思存想

先看第一大段

这一段非常多

伏于志门(思想)侯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精(谨)候天道长生草(王羲之本:通利天地长生草),七窍(心)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侯阴阳(变化),下于喉咙神明通,过华盖下清且凉,大清灵渊见吾形,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池(脑欲望)动肾精。 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肝气周还终无端。 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座天门侯故道(食道),津液醴泉通六府,随鼻上下(呼吸)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大绛宫紫华色。

这一段的文章,被内景经给移到肝气章和肺气章了

实际上,我们就是先讲了内景经,现在才看黄庭经

伏于志门候天道

就是要把心神集中在两肾之间的位置

志门,志为肾之所主

即中间的命门

用来候守思想的运行

虽然近在身体之内,还是需要内守的

这时候,就需要达到清静无为

无一丝杂念杂想

神自然就留存下来了

精和神,也就是根本和枝叶

需要分为上和下,进行分别处理

下部丹田的精,要让他跟随思想的运行

他是长生草

而上面的七窍之心,通达之后

就能让人不老延年

让心神在天门候外在的阴阳变化

天门,就是两眉之间的位置

现在叫印堂

精在下守候上面的心

心在天门,守侯外面的阴阳变化

然后,心神下移

达到喉咙

神明通达

再经过肺部

因为肺为秋

要想象心神,也就是自己的注意力在这个移慢下移的过程中

就象进入了秋天一样

渐渐清凉起来

等到了极静极凉的时候

就见到真我,本我

但在未见真我之前

要让自己的注意力下移到心脏

也就是灵渊位置

想象这地方,就是自己心神所住的位置

修持到这个位置,一年时间,就能小有成就

可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但在外面事情的干扰下,还是会耗伤自己的肾精

经不住诱惑

华池,就是指花花世界

是人欲望所依附的地方

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肝气周还终无端。 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座天门侯故道(食道),津液醴泉通六府,随鼻上下(呼吸)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大绛宫紫华色。

所以

还得继续

让自己的注意力继续下沉

经心脏灵渊继续下行

达到明堂,也就是黄庭位置

身体之中

胸腹之中段

明堂四达,是法海之源

稍作停留之后

继续下去,就意守丹田了

在丹田这个位置,就能驱使诸神,打开命门

对身体进行全方位的检索

并进行修理

从而保存自己的灵根

也就是槐树根

此时可以想象

阴阳列布于周围,如同流星一样在周天循环

肝的巳亥风木之气,是生命之气,带着氧气

在全身循环

百骸调适,春风吹生万物,充满了生机

然后,肺气从三焦开始

如同雨水,下落地上

汇集在故有的经络江河之中

津液,就象甘凉的醴酒一样

通达六腑

随鼻的呼吸上下,而鼻翼也跟着微微运动

两耳,即鼻之两翼

在心阳下沉,肝风循环,雨水下落的过程

可以存想天地之间

黄道位置

有了神童神灵的出现

正是这些表达生命气机的神童

调和精华,治疗发齿

让头发颜色光泽不再长白发

到达喉咙,落落而下的津液

诸神都来欢呼这样的生命之源

最后,这些津液,气机,和心火

到达心脏绛宫

变成最有能量的紫华之色

从而延续身体的健康

这一段被内景经以口水的解读,给分解到了肝气章和肺气章

因此对应条文,需要在肝气章和肺气章里面去看

我们继续看黄庭经的性命双修之法

这是上面修持食气法的后续

隐藏华盖观通庐,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无形精气), 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舍中宫,朝会五脏列三光,上合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通利血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 二神(水土合泥)相待化玉英(身体),上禀天气命益长,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脏之主肾最精,伏于太阴(脾土)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青灵,坐于庐下几小童,内息思存神明光,出于天门大无闲(圆满十方),恬淡无欲养华茎(身体)。 服食玄气可遂生,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于膺间见小童,问于仙迂与奇方。

要忽略掉覆盖上面的一切事物,整个观察身体

通庐,就是把身体里面,当作一个通达无碍的整体来看

专守自己的心神

让他与身体状态相呼应

观想自己的心中的神明,正气存内

一切邪气,都被挡在了通庐也就身体之外

此时,主管形体的脾神,让人还归于年轻

依靠的是所有内脏的协同

最终让自己胃部所吸收的一切营养,应用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功能上面

虚无,就是指性本虚无

发挥了各种功能

一切营养的存在,都是为了发挥功能

而不是真的存着营养

如果存着营养而不通,那就长成肥肉肉了

内闭六根,藏养自己的灵根

才能永不枯竭

闭塞自己的命门,也就是减少性生命

就象北京二环以内一样

要严格遵守

这样性命双修

才能让人寿达万岁还有多的

脾中之神,就住在中宫黄庭里面

这是最重要的地方

早上,招集五脏来开会

让人体散发出精气神。

上印堂,明堂都是相通相合的

脾肾还能通利六府,调节五行

在金木水火土里面,土就是王

这是黄庭经讲黄庭的原因所在

作为土王,居中央而临四旁,他有通利血脉的作用

汗液,也是他的浆液所化

脾神还能修护人的七窍之心,去掉各种不祥的想法

这是脾主思,能让人明理的原因

脾土与肾水,合成了泥

泥就塑造了整个身体

玉英,就是身体

这个身体,因天地之气生

而又受四时天气的调节

让自己尽可能延续生命

因此,会顺着日月运行形成的阴阳,而改变自我

显然,身体作为主宰的五脏之中

肾是最为精华的部分

正是肾精也就是肾水,伏于太阴脾土

才形成了身体

甚至怀上了宝宝

自己的身体,是脾土为主,肾水为辅,宝宝的身体,是肾水为主,脾土为辅。

肾精下通二窍,去掉那些糟粕

保留精华

上与黄庭相合

人在连呼吸都还没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形态

正是肾水与脾土的结果,强健了我的筋骨

让自己血脉充盛

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清灵的状态

在整个通庐的下面,坐着几个小童

他们在内息,存想着神明光辉

最终,他们的光芒从天门而出

圆满十方

大无闲,就是没有任何闲余的地方

正是这些内神的恬淡无为

无欲无求

才在精养自己的身体

华茎,还是身体的意思

枝叶茂盛

所以,服食五脏这些看不见的气

是可以让人长生的

去掉自己的七情,让身体自由的畅饮太渊

太渊,就是最深最深的水

也就是灵根所在的位置了

这样能让不通达的悬膺变得通达清灵起来

打通最后的阻隔

在这通达的心胸里面,就能见到返老还童的不死仙童了

你可以问他们仙道和奇方。

基本上就是这本书所讲的内容。

内景经将这一段,改编成了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隐藏在羽盖之下,内看宇宙天舍

早上去拜太阳

这是日之精华

让人不再有痛苦

太阳的明神,八面威风

能避诸邪

这个避邪的,由心火变成了外面的太阳

脾神是依靠胃来完成所有功能的

脾神,就是太阴神

也就是月神了

这是高奔日月法的隐语

月神依附于有形的胃,而滋养着灵根,让他不枯竭

闭塞住自己的命门,减少性生活,来保全自己的首都

玉都,就是最为贵重的首都

万神因此日神月神而兴旺

让自己寿命无限

所以,脾健就在中宫,也就是黄庭位置

他是五脏六腑神明之主

上合于天门印堂,下入于明堂丹庐

守住自己的雌,也就是太阴脾土,就能存住雄,也就是日神心火

日月相合,而让人头顶上散发出日月星的光芒

外为坤土之形,内为圆通之天,而神就在二者之间

这个中神能通利血脉,让人五藏丰盈

骨壮,筋精,髓如白霜

中土脾神,能救七窍,去掉一切不良的想法

同样是脾主思的作用

日月列布于身体内外,而有了阴阳

日月两神相合,化为唾液

他淡然无味,能却是天人所吃的粮食

人的内丹神气,进食口水,就象我们吃正黄的食物一样

这对他来说,就是琅膏和玉霜一样的美味

太上老君所偷藏起来的八素琼浆

他能溉益八方之液,让肾受精华

伏于太阴的时候,就显现了我的形态

如风鼓荡,三推尾闾,夹脊,玉枕三关

通达宇宙之本的道玄,星斗法则的天玄,内景神真的象玄

让人出于三清

在恍恍惚惚之间,就到达了清灵的境界

坐在高高的台上,见到了生万物之心。在这逍遥的世界里,无欲无求的真人,滋养着一切有形。

内在诸神都在盼望着口水,来炼就五形

精气神三气往返,而神明

都依赖于这个隐藏的赤龙和遁在舌下的仙芝唾液

他们就象美玉精华一样

可以让人充饥

驱使一切神灵

上让自己达到玄之又玄的无欲无求的状态

下能让自己身体强健如壮年的老虎。

最后,我们看结束语

服食芝草紫华英(王羲之本无此句),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 五味皆至善气还,披发行之可长存,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毕矣勿妄传。

服食灵芝仙草,紫石华英

头里保持清洁无思

让丹田气足

沐浴在天地之中

而生养自己的灵根

丹田,中池,泥丸三府打通,变成通庐

就打开了命门

内在的养命五味,也就都有了

精善之气,也就回来了

披散自己的头发,去行黄庭经大法

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

大道就是这样明明白白,你不要心烦

反正我的话是说完了,不要轻易传播黄庭经就行了。

至此,黄庭经就全部讲完了。

我们再看内景经的最后一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沫浴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毕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授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七曜七元)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先要沐浴更衣,不吃任何肥腥的东西

然后进入室内,面向东方,开始读这本经

大约读万遍,就懂得其中的意思了

披散自己的头发,无欲无求,就可以长寿

五味能让人正气离去

在读经的过程中,人会感觉静不下来

寂闷而烦

憋得慌

这是因为次数没有达到

等过了万遍

人体就精神了

黄华玉女,会告诉你实情

真人来的时候,会带着六丁仙女

这才授你隐藏的仙芝大洞经

也就是这本黄庭内景经

讲十遍,要四拜太上老君

先要拜见太帝

然后再北向礼拜其他的神灵

黄庭内经这本玉书,极为有效

授给你的人,就是你的恩师

而接受他的人,则需要发毒誓

你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云锦的丝织物,凤凰纹样的罗纱,还有纯金打造的东西

都献给传授给你黄庭内景经的恩师

这些东西,实用性强

也免得你割发代首

保全你的身体

不然,你身体都要交给恩师。

这时候,恩师才会带你登山,修饮七液还丹

然后,黄庭内景经才能给你

宣讲其中的意思

传给你之后,就能上靠天官,地官和人官了

如果你不遵守自己的誓言

不把金银财宝给我

那你的祖宗七代,都会在阴间受到冥患

远折儿孙近折自己

这是太上老君的精妙之言,是成神仙用的

不死之道,这才是真正的文章。

至此,内景经的全文也就结束了。

最后一段,是常见的宗教式语言。

可以不用理会。

好了,整本黄庭经和黄庭内景经,就全部结束了

共计100讲

云锦凤罗

云锦:特指南京传统织造技艺中的顶级丝织物,以"通经断纬""挖花盘织"工艺著称,需用金线、孔雀羽等珍贵材料织就,呈现"逐花异色,赤如舟"的华光效果。

凤罗:凤凰纹样的罗纱,凤凰象征永生与神圣,《黄庭经》以"凤绕龙蟠"暗喻神魂超脱尘世。

金钮缠

金钮:纯金打造的扣饰,引申为"金缠九九"的护身法器,具固化形体、辟邪护真之效。

缠:既指金线盘绕织物的工艺(如"金钮缠兮"),亦隐喻能量对形体的包裹与淬炼

以衣代形

在道教盟誓仪式中,"云锦凤罗金钮缠"取代传统"割发歃血",成为不伤形体的神圣契约标志("以代割发肌肤全兮")。其价值在于:

护持肉身:避免血肉之损,维系修炼者"玉体冰肌,皓发眉齐"的完满状态。

灵性容器:织物承载盟约灵力,使"形神妙达",助修行者"炼成七返,修就九还"。

通神媒介

金钮与云锦的"不朽"属性(金玉不腐、丝帛长存)象征"不死之道",穿戴者可"名列仙班",感通神明。

"冥患"

即冥界灾厄,包括:

魂沉九幽:祖先魂魄困于地府,受"三官考校"之苦(天官、地官、水官审判生前罪业)。

殃连子孙:祖先受罚则后代气运衰败,多病短寿、修道无成。

此句意为:修道者若违逆戒律,将导致七代祖先在幽冥中承受灾厄。

"七祖"

指自身往前追溯的七代直系祖先(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道教认为,祖先之魂若未超脱幽冥,其福祸与后代修行密切相关。


  • 旷世经典黄庭经第九十九讲 闭关食气
  • 没有了!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