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了三个名词
天,人,真人
天是思想
道是思维
这二个不要混同了
道就比如水杯,天就比如里面的水
道就比如河道,天就比如河流
虽然他们在一起,会被认为是同一个事物
但实际上在道学里面,完全不同
那天,人,真人这三个概念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继续昨天的原文往下看
在理上弄明白后,明天应该就可以到达实修实例
在大宗师里面,庄子讲了一个实例
人是怎么达到道的境界的
显然,我们需要在这实例之前,把原理彻底弄明白
继续看真人的表现
好让我们认得真人是什么样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如果一个人成为了真人
他的心必然是没有起伏的,志向坚定
他的仪态呢,也永远那样寂然
表现出来的就是安静宁静寂然不动
尤其是他们永远没有烦恼
他们的额头从来都是舒展的
没有眉头紧锁的时候
去看他们的生活条件吧
简单象秋天的露地上生活一样,非常凄凉
但实际上,他们却象春天一样和煦
温暖而阳光
那么这些真人,究竟有没有喜怒呢?
这当然是有的
但这种喜怒只是表象
他们实际上是为了顺应时势
与需要教化和处理的事物是相适应的
你会发现,他们的情绪永远恰到好处
让人们深思之中,得以收获
他们深知法无常法,方便即可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法究竟有多少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这些圣人,就算是去打仗征战
他们亡了别人的国家,亡国之人都还非常感谢他们。
必然都是有道伐无道
他们就算是利泽万代
但并不是因为爱
他们只是顺应形势
做了当下不得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显然
这段法是在讲这些真人的无不为
他们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但并不能因为这些行为,去判断他们是真人或者不是真人
真人,是指内心的寂静无为
而并不以外在的表现来论
外在的表现,都是人道因缘的必然
在无数的时候
人们都没有办法选择
唯有内心可以自我掌握,但又不容易掌握
比如孩子
这个真没有办法去选
被动的
孩子心里想什么
也没办法控制
但总是在孩子做了各种事情之后
需要处理
真人遇到这样的情况
也必然法无常法
或打或骂或鼓励
但总是有度,让孩子顺于时势
又能有所收获
这是极度困难的事情
评定一个人的境界
可以这样去看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这就是五个等级了
首先,如果其他的都做得很好
但他的快乐还需要建立在外物上面,这并不是圣人的境界
比如生病了的痛苦,还需要吃药
药就是外来物
用这个外物来让自己快乐
这就不是圣人的境界了
这一思想非常奇怪
后面还有例子来说明这样的问题
那问题就来了
真人病了他们吃药还是不吃药呢
这问题,我们在后面的实例再说
总之,要做圣人,就是要摆脱一切外物的困绕
必不能因为什么钓鱼,打麻将等各种外物的寻找刺激中,当作自己的快乐
这些外境离开
人又将如何让自己快乐呢
所以,乐通物,那不是圣人的境界
圣人是游离于物外的
甚至未始有物
如果这一条做不到
总认为有物的存在
那就要看这人有没有偏好
他能不能拥有平等信智
对所有的物,都不悲不喜不讨厌
如果对有些物喜欢
必然就会厌恶另外一些物
喜欢就是贪
厌恶就是嗔
喜与恶之间,就是无明的自以为
显然,这类有偏好的人,已经连仁者都算不上了
他们没有仁爱
真正的仁
就如同日月经天一样,是无私的
如果这一条也做不到
圣人,仁者都做不到
对事物确实有善恶之分
那就要看这人能不能顺应时势世俗
做一个贤人
什么叫贤人呢
他们对于时势是无所谓的
逆境他们过得好
顺境他们也过得好
他们游离于境外
当天下通达的时候,他们的道能够让天下更幸福
当天下无道的时候,他们又能自得其乐,保全自己
这就是贤人了
而那些顺应时势,追逐名利
得时机而成功
看起来牛得不了
其实是站在风口上被吹上天的猪
这样顺应时势的人,算不得贤人
如果这也做不到
必不得己要去做事
那就要看这人是不是懂得利害
这利害之道,大矣,广矣,至矣
一个人不是赚钱越多越多
能不能极时的收手
激流勇退
这些都判断着这人是不是君子
君子必然是知道利害之道的
他们外能通达于时势
也自然内能明哲以保身
不存在去赚最后那个铜板
如果君子也做不到呢
人们就会为了各种虚名虚利
努力奋斗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停止下来
做到死算了
这些人吧
士人都算不上了
他们丢失了自己
真正的士人,至少还知道享受一下
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享受一下时光的美好
而不是只做一个没有自己的机器
士人至少没有忘记自己的奋斗的是为了美好的生活
但如果这也做不到呢
亡身不真
他们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其实不是真实的自己
一定为了身体而活着
这些人吧,只能勉强算作不奴役别人的人
他们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对别人不敢兴趣
也无需要去奴役别人
但有些,做得更过头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象古代这些模范人物
比如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等等
你一看书上
哇
他们高风亮节哦
他们宁死不屈哦
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哦
他们的品德咋这么好呢
其实,这都是奴役人们的榜样
这些人吧,都是让别人去做的
比如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
让别人去这样做
很好
这些事情吧
宣传法而已
他们并不是适用于自己身上的事情
要是把这都当真了
那就永远被当枪使吧。
相信这些的人,就是最没有主见的无头人了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
显然
古代的真人
他看起来很有义气
但其实他们并不结交狐朋狗友
朋,就是指那些利益关系的人们
两串钱
这些真人呢
你看起来他们好象差太多了
没钱没车没名没利
要啥没啥
如此不足
他们还不在乎了
躺平了
给他们他们还不要了
他们看起来就象瓜果一样圆满
但他们又从不坚持己见
他们知道一切的见解都是观点,都是有立场的
其中没有真义
他们也谈天论地
但却从不夸张
不开空华
他们面对任何的人物事,都永远在微笑
看起来好象永远在高兴
但实际上只不过内心宁静,寂然长存而已
他们象高山一样雄伟,让世人感觉高不攀
但其实他们是不得己
只是世人将他们捧到了这个位置
并不是他们在意这样的位置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
但你以为他们无欲无求的时候
又发现他们永远在学习永远在精进
好象一直在安静的学习参悟之中。
这状态让人捉摸不透
虽然他们好象永远在学习的状态
但他们又似乎总是知道止歇
他们无我
止于我
一切与我相关的,他们就停下来了
这又显现了大的德性
他们宽广的胸怀如同能容纳下整个世界
一切的毁谤好象都不能使他们受到半点动摇
但如果一直和他们相处呢
仔细观察他们一段时间的生活呢
又会发现他们对所有的事物都没有兴趣和爱好
他们好象活在另一个世界
闭塞于这个世界了
甚至于,他们就象糊涂得连语言都不会了
都很少看他们说话
他们只是以身作侧
默默的独自守住自己真人的境界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但至少,还能观察到他们的这些特点
他们是以刑为体,以礼为翼的
将身体当作了一切灾祸的根本
身和体要稍作区别一下
古书上的这个体
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身体
而那个身
则是贴于身体的贵重物品
比如孕妇怀中的小孩
这身是象形字
用腹中胎儿比喻自己所在乎的附属物
比如房子,车子,家人等等
当然也包括衣服
在道德经里面,说的是吾大患莫若吾有身
这就是我还有在乎的事物
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身体
在庄子,大宗师里面
以刑为体
就是说身体是无法给我们带来快乐的
带来快乐的,永远是心情
是情感
人乐在心不在体
而身体则恰恰是痛苦的根源
身体生病了,就痛苦了
一切苦刑,来自于体
这些真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他们要摆脱身体的纠缠
但同时,他们以礼作为自己行事的翅膀
他们总是那么彬彬有礼
而看到的那些放形浪骸的人
不过是私下里的私德而已
真面临众生的时候
其实不是这样
公德良俗,礼仪相加
是他们行于世上翅膀
只不过他们基本上不行于世上
所以没有显现而已
他们尤其以知为时
所有的法,所有的知识
都是因时因地而有
这就更了不起了
为什么他们因时而有这些不同的法呢
这其实是被逼的
人活在世上,十之八九,不由自主
都在被动
与被动中而有八亿四千方便法门
说到这些个真人
他们的德性如此好
其实是因为内心的包容,祥和与宁静
一个内心宁静包容的人,你是不可能看到他在外表现得盛气凌人等等形态的
因此,这些真人遵守的德
其实是别人的德
就比如与一个喜欢登山的人一起去登山
人们就以为这真人是喜欢登山的了
其实不是这样
他只是随缘而已
但凡有半点机会
他们永远象石头一样坐着独处了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说了这么多
那真人,天,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可以这样去总结
真人内心的宁静,包容与寂然不动,这是天的境界
真人外在的各种表现,随缘所现,恰恰是他们内在寂静表现于外的状态
内在的无为,才会有外在的无不为
内在没有达到无为的人
在外行事,必然有所顾忌
是不可能达到无不为的
所以,他们好,是因为他们守在了一
他们状态千差万别的不好
还是因为他们守在了一
他们表现一致,是因为守了一
表现不一致
其实还是守在了一
这内在的天的境界
寂然不动
就是他们守的一
所以说,他们是以天为主的人
而外在的不同的表现呢
这是以无不为的行为作为人的状态存在的
由此,可以这样说
天与人不相违背的,就是真人了
一个人思想与行为能够一致
并且思想是寂然不动的
这不是真人又是什么人呢
真,就是指的天真
而人们常常当作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做到天真的
他们永远在演戏中
生活就是一场戏
由不得自己不去装逼
内心再苦,也要含泪装孙子装下去
内心再想骂领导不是人养的,也要陪着笑脸
内心想去花天酒地
但看看口袋
又努力的搬砖去了
这就是人以为的人的定义了。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死生其实早有命定
不过是一个使者,何必劳心呢
人还能感觉到白天黑夜正常交替,这就是你的思想多好
你的思想,只需要如实的反应一下这些常态化的
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智慧技巧
勾心斗角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人们之所以无法得到满意的收获
都是因为物的原因
物本身就是动而不息的现象
得到了,也不过如此
失去了,又很痛苦
未到得时,又欲望重重想得到
这怎么可能幸福呢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你总以为自己是以思想为主的,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其实,你更爱的是身体,身体总是有限的
有身体在呢,怎么可能由着你的性子来呢
皇帝三宫六院,由着性子来
就短命了
世人求钱无度,由着性子来
最后就买药了
这是不可能永远发展的
最可怕的是,他们永远在找人
永远在找人来解决问题
找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生病了找医生
缺钱了找父母
缺爱了找情人
无聊了找朋友
他们自己呢,却好象死了一样
不能用自己来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这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呢
你总在麻烦别人,别人也自然会麻烦你
最后,别人解决不了你的问题,你也解决不了别人的问题
生病第一次,吃药好了
第二次打针好了
若干次后
治不好了
在等死的时候,还在想找哪个医生来救一救自己
其实医生也救不活你了
你也让医生富裕不起来
医生还得赶下家
找下一个病人去宰
没时间屌一个快炸干的人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在一个微小的池塘里
这水的来源已经干涸了
一群鱼儿挤在这缺水的地上
大家相互用自己的最后的力气吐出唾液
湿润对方的身子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爱吧
与其这样,为什么不放手呢
为什么不是去大江大河里面自由自在的过好自己呢
大家相忘于无穷的世界中
你做你的事情,我做我的事情
你过好你的日子,我过好我的日子
万一哪天遇上了,一起聊聊天,这不是很好吗?
与其一天摆弄是非
说尧如何如何的好
说桀如何如何的坏
这样子去八婆
为什么不是宁静自己,湛然长住自己的内心
让自己内在思想的天,去顺应思维的道呢
这不就是真人的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