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病分阴阳

要穷尽所有疾病,按秦汉时期的方法,则疾病只有二种可能,即阴病和阳病。这一理论充分的体现在《伤寒论卒病论》中,将病在外的,称为阳病,病在内的,称为阴病。
《金匮要略》“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上面的这段条文就是将人体的所有疾病进行了阳病和阴病的归类。什么是病呢?病者,异常之丙也。丙:http://www.zitizhuanhuan.com/zi/zixing/Oracle/J30000/j30000/j30094.gif,丙是一个熔炉的下面,熔炉为贞或者鼎,古为同一个字。表示变化。丙则是变化的结果。因此,病就是异常变化,出乎意料,不正常的变化。
通过《金匮要略》的分类法,阳病共有十八类。即  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这六种痛疼,怎么能称为十八个病呢?这就要讲到太过与不及了。由于他们都可以因为太过,不及或者平气所引起,所以称为阳病十八。
什么叫太过,不及与平气?不要纠结在概念里面,先弄明白最基础的,他们也是三才的结构,太过者为先天,不及者为后天,平气者为人。完全可以先这样理解一下。再说明白一点,就是机能太过造成的,机能太弱造成的,机能虽然正常,但痹阻不通造成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更合符临床上的思维辩证,前面讲过,病因可以分为三类,即风,寒,湿。三种病因造成的病机不同,但却可以造成同样的病理表现,也就是引起相同的病,由于风寒湿三者都能引起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因此就形成了阳病十八。这一解释更合符逻辑,但以太过,不及和平气的解释又更适合于五运六气。学者可以按需选用。
在阳病中,最为关键的字,就是痛。如果实在记不住十八阳病,记住痛这一个字也是可以的。当然,痛的是在外。是外的躯干,不能涉及到胸腹部位。而造成痛的病机,则属于痹阻不通。痛是表现,痹是病机,风,寒,湿是病因。
明白了阳病十八,我们接下来看阴病十八是什么。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同样的道理,由于风寒湿都能引起这六种病变,或者这六种病变各有太过,不及与平气,也就有了十八个疾病。
对这六个阴病的症状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他们的病机都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即“逆”字。
无论是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中的那一个,都是逆的反应,六腑以通为用,人体饮食之类,都是自上而下,而这些病理表现,都是逆而向上,因此造成各种病变。
在人体的内部,常理的气机总是由上往下运行,无论是吸入的气,喝进的水,还是吃进的食,都是由上窍而入,至下窍而出,这种由上往下的运动即为顺势,而造成他们不下行,甚至上逆的疾病,就成了为了阴病。
阳症的病机是痹,病理表现以痛为主,而阴症的病理表现为逆,那病机又是什么呢?同样可以以一个字来简化,这就是痞。
痞的意思是痞塞不通。由于阴的阻塞不通,而造成了胸腹部的各种病变。但在伤寒论中,有狭意的痞症,痞,结胸,脏结是进行了区分的。有人看到痞,会想到治痞的七大方剂,但再一想,可能就想到了还有结胸呢,脏结呢,为什么归类为痞啊?
结胸与脏结是痞的进一步发展,但满而不痛的是痞,而结胸也好,脏结也好,都是有满的基本症状。是在满的基础之上,发生了其余的病理变化,因此,这三者可以称为广义上的痞症。形成满的基本原因是脏寒,脏寒生满病。而结胸的热入因作结胸,是除了痞之外,另有热入,而不是只有热入因作结胸。
我们可以从伤寒论的原文中去寻找答案。
(一三一)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一四九)……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一二八) 问曰:病有结胸,有蔵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沈,名曰结胸也。
(一二九) 何谓蔵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沈紧,名曰蔵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上面这些条文,都说明了痞症,结胸和脏结的区别,痞症以满为主,结胸以满而兼痛,脏结在满而兼痛的基础上,还有饮食如故,时时下利等症。表明了他们之间的关联性。
总的来看阳病和阴病,他们的病机都是以不通为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外痹内痞。现在,我们就知道了,人体的疾病病机,只有二个,在外谓之痹,在内谓之痞。人体的疾病也因之只有二个,在外称为阳病,在内称为阴病。虽然广泛,但非常有意义。
其意义有二点:一是指导我们临床上的辩证论治。二是为方剂的归类进行理论指导。
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将方剂分为外和内二部分,在外的即太阳和少阴类二十七方,而在内的又分为上下,上为胸,以厥阴和少阳二十七方来论治,下为腹,以太阴和阳明的二十七方来论治。方剂在后面我们会逐方讲解,在这儿,我们先来讲讲阳病和阴病的辩证意义。
由于阳病和阴病的纲领性指导,我们在临床辩证上,就可以将人类疾病的症状进行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的分类,分类的目的,就在于他们在临床上的价值是各不相同的,如同金银铜铁锡一样,因为价值不同,因为对疾病的纲领性不同,所以在问诊上需要有所侧重,从而更容易以最快的速度辩证论治,指导用药。

  • 第二讲 现在中医怎么诊病
  • 第二讲 一级症状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