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桂枝去芍药汤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若微寒者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辛热) 甘草二两(甘平) 生姜三两(辛温) 大枣十二枚(甘温)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这首方剂到底是加还是减?桂枝去芍药汤,可以看作是桂枝甘草汤加生姜,大枣组成。而桂枝汤也可以看作用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加芍药汤。
生姜,外可解太阴脾土之湿,而能除满。大枣色红味甘,泌人心脾,益气而防生姜洞心。取名桂枝去芍药汤,有二方面的原因:1,实则比桂枝甘草汤减少了桂枝的份量,方药的份量已经具备了桂枝汤的特性。2,提示芍药的禁忌症。3,发生在太阳病,下之后。
对于芍药,一般满减痛加,即遇到满证,就需要减量,而遇到痛证,则就可以加量使用。芍药益营性阴之药,在伤寒杂病论中,芍药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就是满减痛加。遇到满,就减量,腹满者只用二两,而胸满者,弃而不用。相反,遇到痛则加量,主要是腹部的疼痛,用到六两,桂枝加芍药汤,黄芪建中汤,内补当归建中汤,小建中汤等方剂 。另外,由于营阴不足,而身疼痛的,也加量使用,这只有一个方剂,即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可以用一个小比喻来形成桂枝汤的作用机理。
桂枝:晒晒太阳。
芍药:浇浇水。
大枣:施施肥。
生姜:松松土。
甘草:培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