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配伍龙骨牡蛎的要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原文欣赏
原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燥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右为末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半 去滓 温服八合 日三服。
原文:伤寒 脉浮 医者以火迫劫之 亡阳 必惊狂 卧起不安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掰)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蜀漆 减二升 内诸药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失精与失神
夫失精家 少腹弦急 阴头寒 目眩(一作目眶痛) 发落 脉极虚芤迟 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 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 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伤寒 八九日 下之 胸满烦惊 小便不利 谵语 一身尽重 不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半夏二合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铅丹一两 桂枝一两半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煅) 右十一味 以水八升 煮取四升 内大黄切如棋子 更煮一二沸 去滓 温服一升。
[附药]樟科药材
肉桂属于樟科植物,樟科药物具有温补下焦的作用,而其中最常见的二种樟科中药材是肉桂和乌药。
桂香琥珀散:肉桂,沉香,琥珀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治疗产后尿潴留,有效率达100%。
丁桂散:公丁香,肉桂,随证加减。内服或者外用,对于小儿遗尿,老年人腹部胀气,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甚至于有效率都是100%。
这二个药材中,肉桂为茎皮,乌药为根,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功效。乌药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唐代医家陈藏器所编。在《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节、疥癞,并解冷热。猫犬百病,并可磨服”。治妇人经水欲来,脐腹疼痛:乌药、缩砂、木香、玄胡索各3g,香附子6g,甘草5g。生姜,水煎,分2次服。方中乌药行气,散寒,止痛,为君药。(加味乌沉汤《奇效良方》)
比较肉桂和乌药的功效,就会发现,肉桂主要温外面四肢肌肉之寒,而乌药则善于治疗胸腹四肢之寒。肉桂利水,乌药行气。肉桂常常重用来降逆气,比如奔豚气等,而乌药则用来治疗小肠下垂等形成的疝气,最为著名的方剂就是李东垣的天台乌药散,(歌诀;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微炒)、青皮(汤浸,去白,焙)、高良姜(炒)各15g、槟榔(锉)9g,川楝子、巴豆各12g。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3g,温酒送下。现代用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汁,冲入适量黄酒服。原书《医学发明》中说主治:”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皆任脉所主阴经也。乃肾肝受病,治法同归于一。”
乌药现代药理
天台乌药散对于前列腺增生具有明显的作用。乌药联合五味子贴脐,治疗小儿遗尿,效果显著(田琨)乌药可用来治疗经行腹痛、经前腹痛、经行泄泻、经期头痛、产后头痛、经期遍身疼痛、虚寒带下、妇科慢性疼痛、淋症失治、产后腹痛等妇科疾病等。乌药能缓解胃肠痉挛,有效的对抗大黄引起的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