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麻黄汤

原文:(三五)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悪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炙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原文解读]
麻黄汤是治疗太阳伤寒的,伤寒与中风主要是风中于前,寒中于暮。即寒是在人体阳气渐衰渐弱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变,因为阳气渐衰,寒气较盛,从而外闭于皮毛。以太阴肺为主要部位。太阴有二,一为肺,一为脾。肺为手太阴,脾为足太阴。应于地支则为丑未太阴湿土,丑即为肺,未即为脾。丑的本意就是乳房之意,在甲骨文中就是乳房的象形字。而未的本意是没有灌浆的小麦,用来表示味道,口味等,是生命之源。
内喘如何产生的呢?邪气外受,先害太阴,风中于脾,寒中于肺。寒气伤肺之后,人体同样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这其中以无汗而喘为主。无汗而喘就能有效的与桂枝汤鉴别开,桂枝汤是有汗,麻黄是无汗,桂枝是荣弱,麻黄汤则相反,荣并不弱。这也是要去掉芍药的原因。皮毛闭塞不通,气无法通行而壅于肺,从喉而出,就形成了喘。这与生姜治呕的道理也是相似的,肌肉受阻,脾气不行,壅积于脾,就会上逆而呕吐。这就意味着生姜是治呕之圣药,麻黄则是治喘之圣药。当然在具体用法上,麻黄遇附子而减量,遇石膏而增量的规律是要掌握的。
痛疼的主症
麻黄汤罗列了一系列的痛疼,包括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等等。这一系列的痛疼,对于理解病因病机,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痛疼分为二部分,一类为头痛,另一类则是除头痛以外的其他的所有痛疼。
头痛机理
头痛是太阳病的主要表现,”(一)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悪寒”。太阳病就是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太阳病的病机在于太阳不足,太阳不足则无力应对风寒。因此怕冷恶风。卫浮于外则脉浮,阳在外而受伤,则头项强痛,以头项为诸阳之会。按内经的观点:”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风寒在下,则阳气不得下行而聚于上,从而造成阳强阴弱的上部状态,造成头痛项强的病理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就要治其风寒,则头痛项强自然而解。无论是桂枝汤的太阴脾受伤,还是麻黄汤的太阴肺受伤,都会出现头项强痛,脉浮,恶寒之表现。这是将之归于太阳病的条件。
身痛机理
除头痛以的外其他痛疼,身痛,腰痛,骨节痛疼等等,这就已经属于痹的范畴了。《黄帝内经》上说:”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阴阳俱病名曰风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痹病属于阴盛,即邪气较盛,正气痹塞而不行。由此不通从而造成无形而痛的疾患,无形而痛,即没有形体的改变而只有痛疼,比如没有出汗而全身痛疼。这种痛疼是阳气完好而阴邪较盛,因此要马上治疗阴寒,而不要伤害阳气。
阴阳之别
除了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之外,发热也是太阳病的常见症之一,但发热是可有可无的,他揭示的病机是少阳气盛,弥补太阳的不足。”(七) 病有发热悪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悪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第七条就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有发热恶寒的,这是发于阳气较弱,无论是阳气升发还是闭藏阶段,阳气弱了,邪气才进。这是正虚。因为正虚,所以需要少阳来弥补,从而造成发热。相反,无热恶寒则是发于阴实,即寒气较重,正不虚,但阴寒太重,也造成了人体的疾病。正气虚弱的,康复的时候长一些,一般要七天左右,以二七为火,需要火成之后自然就好转。而正气不虚,邪气较盛的,则容易康复一些,一般只要六天左右就痊愈了。这是以一六为水,寒凝为水,自然排出体外。
[方解]
麻黄汤由四味药物组成,即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桂枝和甘草以司天之太阳和在泉之太阴相配,治太阳之不足。用麻黄发汗解表,表解而皮毛宣而肺气降。杏仁降太阴肺金之气,达平喘理气之功。四药合在一起,主解皮毛不开,为寒所困,宣肺平喘之效。麻黄汤四味药,是取四九为金,四为生数,九为成数。上治肺金或燥金,一般都取四味或者九味中药,除麻黄汤外,还有麻杏石甘汤等。桂枝汤治脾土,取五和十属土之意。
注意点
  1. 麻黄汤的退烧作用,在服到相应剂量时,30至60分钟即起效。二至三个小时达到峰值。
  2. 麻黄去节,是指去掉红色的节。
麻黄汤在临床上,医家用来治疗急性乳腺炎(加味),坐骨神经痛,下肢结节性红癍,顽固性搔痒等。
杏仁文献精选
治疗足癣 苦杏仁100g,陈醋300ml。浓煎为150ml。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晾干后涂上药,日3次。治疗31例,除1例中断治疗外,皆愈。〔广西中医药 1986;(5):45〕
治疗小儿疳积 杏仁、桃仁、山栀子、皮硝各10g,白胡椒7粒,寸许葱白7根。上药研末,加鸭蛋清1枚,白酒5ml,调拌。用纱布扎成药饼,外敷神阙、命门二穴,24小时取下。治疗小儿疳积数百例,屡效。〔江苏中医杂志 1987;(5):14〕
治疗皮肤瘙痒症 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各等量,研细末,加入适量冰片,用凡士林或蜂蜜调成糊状。使用时将其摊成3cm×3cm×1cm大小的饼块,直接贴脐上,再用敷料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90例,其中荨麻疹38例,治愈37例,好转1例;全身瘙痒症21例,全部治愈;局限性皮肤瘙痒症5例,全部治愈;痒疹26例,治愈24例,好转2例。敷药最少1次,最多14次。〔广西中医药 1984;(4):24〕
葛根汤
(三一)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悪風,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桂二兩(去皮)芍藥二兩(切)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咀,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葛根汤针对的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并且无汗,恶风,这样的症状,是有别于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另类病因,湿邪所引起。湿邪是一种侵入细胞组织之中的疾病,这与经络等外界的病因称为邪是相区别的,葛根汤就是治疗湿邪初起的处方。项背强几几就是湿病初起的一个主要表现。
项是天地交界之所。背是胸中之府,胸是太阴之所,太阴是运湿化湿之主体,现湿邪为患,太阴不运,胸气不行,项背即强而几几。

  • 第五讲 配伍龙骨牡蛎的要方
  • 第六讲 三方与三才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