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血常规细胞在中医里面的大类
在血常规检查中,主要检查三大类指标,即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这三大类指标,可以通过中医的五脏理论来进解释,因为合符中医五脏的理论,从而对于指导中医的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参考。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藏(脏)为中心的一个圆系统,五藏(脏)即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主要是指人体所能发挥的五种功能状态,肝属木,主生。心属火,主长,脾属土,主化,肺属金,主收,肾属水,主藏。这与西医的五脏是不相同的,西医的五脏属于中医的五宫,即心宫,肺宫,肝宫,脾宫,肾宫。他们名称与五藏相同,为五藏主要办公的场所,他们就算被切割,并不表示五藏被切割,人体可以在其他地方发挥相同的功能,形成新的办公场所。
五脏系统对季节,颜色,气味等等进行了归纳:
肝木,季节上为春,颜色为青色,气味为酸。
心火,季节上为夏,颜色为红色,气味为苦。
脾土,季节上为长夏,颜色上为黄色,气味为甘。
肺金,季节上为秋,颜色上为白色,气味为辛。
肾水,季节上为冬,颜色上为黑色,气味为咸。
五藏与人体血细胞的对应关系:
1, 红细胞:颜色为红色,五行属火,五藏为心。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分解葡萄糖释放能量。运输氧气,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运输二氧化碳时呈暗紫色,运输氧气时呈鲜红色
红细胞会生成于骨髓之内,开始在白细胞内生长。红细胞老化后,易导致血管堵塞,所以会自动返回骨髓深处,由白细胞负责销毁;或是在经过肝脏时,被枯否细胞分解成为胆汁。
人体每小时要制造5亿新红细胞。红细胞主要在人体的骨髓(bonemarrow)内生成(特别是红骨髓)。它靠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与铁离子产生。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荷尔蒙,一般称为EPO,红细胞的生成就是由它负责控制。它产生于肾脏的毛细血管上皮中(肝脏也有此功能,只是其分泌量相对少很多),然后再进入血液中,其会作用在骨髓上,促使红细胞前质物的生成及分化,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生成激素的数量并不需要太多就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当不断监测血液的肾脏含氧量下降而以化学方式发出警告时,就会制造出较多量的红细胞生成激素,使骨髓制造红细胞的数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便命令骨髓制造一批新的红细胞。通过这样的机制,携氧量就会增加。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知道红细胞的源头来自于肾水,肾水主骨。而红细胞的归宿有二个去处,一个是肺,一个是肝,所谓的的肺,就是被白细胞破坏掉,然后成为新的原料。我们在这儿并不展开讲述,但事物之生发,莫不始于肝肾,事物之终点,也莫不终于肝肺,肝肺一体,寒温同性。
白细胞:颜色为白色,五行属金,五藏为肺。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总数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炎症就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身体处理措施,因此白细胞在功能上划分为肺相似的功能,作为中医肺功能的指标性物质。
血小板,当大量血小板在一起时,颜色偏黄,五行属土,五藏属脾。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因血管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
血小板在脾中贮存,并由脾调节这一现象,加上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止血,止血这个功能中医划分为脾主统血,因此认为血小板与中医的脾具有相似性,可以作为中医脾功能的标志性物质。
1, 各种微量元素及蛋白质,部分颜色偏青,如常见的金属钾,铁,钙等,五行属木,五藏属肝。
钾曾经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元素,颜色偏青,由于极度活跃,因此自然界中没有单纯的钾存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出现,当钾遇到水,就会发生运动,燃烧。人体里,钾与钠的交换是运动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主脏的跳动,离不开钠钾交换,这些活跃的特性,使这些元素成为最象中医肝的生发特性,自然中肝木的生长也离不开土地,离不开这些微小的矿物元素,因此将这些微量元素划分为肝木的指标性物质。不过在血常规中,我们并不需要找到肝木,可以通过心火的红细胞,肺金的白细胞,脾土的血小板各相应状态来反推肝木的状态,这是血液分析的特性决定的。
血液中的水份及其余一些物质,五行属水,五藏属肾
除了上述物质之外,一切水份等血液中的其他物质,可以划分为肾水,是他们生存的基质,同样在中医血常规的分析中,可以通过心火,肺金和脾土的相对状态和指标来进行反推。
第二节,血常规中几个要素的相互关系
红细胞属火,白细胞属金,血小板属土,这三者在血常规中有非常重要意义。中医对人体的五脏系统描述主要分为二大部分,心与肺属于天,脾,肝,肾属于地。我们以西医解剖的五脏,即《黄帝内经》中的五宫来看,可以看出,心肺居在纵膈之上。而脾肝肾居在纵膈之下。因此有天地之分。
这图主要是混个脸熟,后面还有详细的解释,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因为心肺同为天,肝脾肾同为地,因此是需要打包的,心与肺一强都强,一弱都弱,这是同属于天的。同理,地也是打包的,一有余则肝脾肾都有余,一不足则肝脾肾都不足。这是由于各自的特点所决定。并且受影响于运气学说。在《运气七篇》里,这个规律就显得比较重要。
在这种打包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血液系统主要来自于心肺的功能,他在中医里面属于天的系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血液系统中重要的检查内容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通过这三者,即中医学中的心肺脾三脏。由于五藏的关联性,因此可以通过五脏的相关性,来推理出五脏的强弱偏胜偏衰。这就需要我们深度明白五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我们的推理。
明白了这个规律,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上述各细胞在中医学里面的特点和运用:
1, 红细胞,为主角,属火,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他的升高则意味着能量不足,需要补充,这在中医学中称为寒。
2, 血小板,为中心,属湿,主要为人体提供形体,他的升高意味着形体不足,需要补充,这在中医学中称为阴不足。
3, 白细胞,为重点,属金,一切的人体处理最终都以白细胞的处理为准则。这种所有处理都归属呈肺金的作用,在中医里面称为肺主治节。
在判断疾病的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趋势判断,而不是数值超过正常值才能判断疾病,这一点是中医与西医最显著的区别。当数值都在正常范畴之内时,并不表示内在环境正常,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比如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比例关系,确定寒热的关系层面,高与低,大与小,寒与热,实与虚。
血小板与红细胞的关系,则确定了湿与热之间的关系层面,湿多热少,湿少热多,风湿,寒热等等。
在这种思路指引下,我们才容易看懂血常规,而不是只看箭头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