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红细胞计数类的中医原理

第一节:红细胞的作用理解

红细胞在中医属性里面为心火,因此红细胞计数的升高与降低,表示中医心火的强弱,而心火属于阳气表达法,因此可以认为红细胞反应了人体阳气的强弱。但是,血液是人体应对内外环境的一种处理措施,而阳气要处理的内外环境就是寒。这样我们就能作出以下推理:

1,  红细胞反应了阳气的强弱问题。

2,  阳气的强弱问题反应了内外环境的寒凉变化。

3,  红细胞升高,反应内外环境寒凉,红细胞降低,反应人体内外环境可能内热或者阳虚。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自然现象来进行理解,以西藏等高寒地区为例,人体红细胞会相应的升高,以应对这种寒凉变化,甚至形成高原红反应。

第二节:红细胞常见指标

1,分类

红细胞指标分为红细胞类指标和血红蛋白(血色素)指标这二个类别,共计七个小项,现在由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分为二个指标,即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因此为八个小项。

红细胞类指标共计四项,分别是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PCV,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

血红蛋白类指标共计三项,分别是血红蛋白计数或称血红蛋白量(HG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2,红细胞相关指标

红细胞计数主要针对的是外界的寒凉程度,决定了需要散寒的程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平均经细胞体积是用来反应红细胞的状态,他们决定了红细胞需要生与长的状态,当数量较多时,则药物更趋向于养大的阶段,而当数量较少时,则药物更趋向于出生,促生的阶段。分布宽度越宽,则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需要养大。而当分布宽度偏低,则红细胞形态整齐划一,缺少新生力量,需要适当的促生。红细胞体积越大,则数量相应不足,需要适当的促生,红细胞体积越小,则数量相对偏多,需要适当养大。在促生的时候,需要考虑温之以气,即肝木生火,如红参,鹿茸等,在促长的过程中,可以直接用养血的药物,如鸡血藤,当归,川芎等等。

红细胞压积PCV是旧称,现在称红细胞比容(Hct),是指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由于是红细胞与全血的比值,全血即包括了阳,也包括了阴,因此红细胞与全血的比值,可以用来反应阳与阴的比例。阴的属于肾,因此可以用五行的关系进一步指导用药,即用这个比值来判断心肾之间的偏强偏弱。当压积增大时,说明寒多热少,当压积减小时,说明热多寒少。

由于红细胞压积是表示红细胞这一心阳与其他全血的比值,而人体只有阴阳二部分,因此,减去心阳的部分就可能是阴的部分,人体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阴与阳需要各占相同比例,即各占50%,当比值低于50%时,意味着50%减去红细胞比值等于肝温,即肝温之阳加上心阳等于全部阳气,当然这一说法是不严谨的,也是有错误的,这是假定人体都是正常情况下的,但实际上人体阴阳完全平衡的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当红细胞压积大于50%时,表示阳占聚了主导地位,这种处理方式是为了应对内寒的产生,因此需要温阳散寒。恢复人体寒凉的内环境,从而使心阳退回正常状态。

下图为红细胞各小项与所检环境的关系。

通过上图可以知道红细胞各项的相关意义:

红细胞计数表示了红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体积和宽度表示了红细胞自身的生与长的关系。

红细胞压积表示了人体处理过程中,阴阳的相互关系。
 

3,血红蛋白相关指标

血红蛋白英文缩写为HGB或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其珠蛋白部分是由两对不同的珠蛋白链(α链和β链)组成的四聚体。现在多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以每升(一千毫升)血液中有血红蛋白多少克为准。每个血红蛋白有四个铁原子,可以在肺部携带四个氧原子,并将氧运输到全身,然后将全身的二氧化碳带到肺部,排出体外。也就是血红蛋白即相当于人体微循环中的呼吸功能。而这种呼吸功能,在中医里是为肺所主的,这就意味着血红蛋白,已经有了由心到肺这个阶段的转变意图,他表示了心火的趋势,将趋于凉降的肺系功能。

这就需要稍微讲一讲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五脏他们之间的关系。

中医的五脏是五种功能,而并不是以结构为准,西医解剖的五脏在中医里面属于五宫,五宫在常态下是五脏的主要办公场所,如同南京曾经是国民党的首府一样,但是五宫并不是五脏,五宫割除了,并不表示五脏灭掉了,五脏会寻找新的办公场所。如同南京被日本人占领了,并不表示国民党灭亡一样,还可以在重庆继续办公。当然,五藏的领导人也并不是真正的五藏,就算是领导人死了,并不表示五藏灭了。如同某个党派的主席死了,并不表示这个党派灭亡了。他们还可以选择新的领导人。

中医的五藏就是五种功能,这五种功能分别是生,长,化,收,藏。藏的意思就是收藏,五藏并不是五种收藏,其中只有肾是主藏的,而生,长,化,收的过程,就是为了更多更好的藏,如果没有生,长,化,收,则肾无以藏,如果肾不藏,则生,长,化,收又没有意义,因此五藏即可以说是五藏,也可以说只有一藏,即肾藏。他们是协调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分散,各自为政的五个功能。

血红蛋白就处于交换,准备降收的过程,但并不是真正的在凉降,他的指标只是反应了红细胞这样的阳气,有可能接进顶点,再往后发展,则可能进入凉降的肺系作用。

明白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是否完全成熟的趋势之后,我们再看血红蛋白指标就容易得多。
 

1,  血红蛋白量(HGB),为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因为是血红蛋白比全血的计算方法,因此反应了全血中的红细胞趋势,相当于全血的作战或者生产能力,当血红蛋白量升高时,表示全血作战或生产能力增强,有化火的趋势。要在祛寒的同时,防止化热。而当血红蛋白降低时,表示全血作战或者生产能力还较弱,需要加大生发的力量,可以祛寒或温阳,而不用考虑化热。
 

2,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指血液通过离心后仅获取的剩下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比例,血红蛋白水平是正常的或高的,表明体内含有丰富的铁。血红蛋白含量低,说明体内缺铁,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氧的承载能力,导致贫血,阻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医认为由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是血液离心后剩下所有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比例,因此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反应了整体红细胞的作战或生产能力,这种能力是协同作战或生产的能力,当数值偏高时,表示红细胞整体能力偏强,要防止红细胞过度化火。当数值偏低时,表示整体红细胞作战或生产能力偏弱,可以继续促进红细胞的生长成熟。温阳散寒益气。
 

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MCH=Hb含量/红细胞百万数,临床上用于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在同一抗凝血标本中同时计数红细胞数量,测定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通过三个数和,可进一步间接计算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由于此数值是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蛋白平均量,因此反应的是红细胞的单兵作战能力的平均值。中医认为当该数值升高时,红细胞单兵作战者生产能很强,要防止局部化火趋势。当该数值减弱时,表示红细胞单兵作战或者生产能力较弱,需要加大红细胞生产生发能力,而不用考虑化热现象。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血红蛋白指标的中医意义:

HGB血红蛋白量反应了全血的作战或者生产能力。治疗以阴阳并补或者寒热同治为主。

MCHC反应了整体红细胞的作战或者生产能力。治疗以益气养血或发散郁热为主。

MCH平均血红蛋白量反应了单个红细胞的作战或者生产能力。治疗以助阳益气为主,并预防局部化脓性疾病。

  • 第二章:血常规检查总论
  • 第四章: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其他相关值的意义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