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中医学意义

第一节,白细胞总论

白细胞计数表示体内需要凉降的处理,这种处理往往是针对内外环境化热的。但在白细胞降低时,却常常表示阳气不足或者生发之气不足,我们有必要说明一下中医里面肺的功能,以方便我们理解白细胞的作用。我们来看下图:

图例说明:1,脾系。2,肾系。3,心系。4,肺系。5肝系。6,内循环应答系统。7,内外分界线。8,外部环境变化。

图例说明:以外部的寒热温凉变化为例,人体内部应对寒凉并不需要二套系统,同理应对温热也并不需要二套系统。人体面对寒凉,只需要心火变化强弱就行了,心火弱一点就能应对凉,心火强一点就能应对寒。同样的道理,对于温热环境,寒强一点就能应对热,寒弱一点就能应对温。因此也不需要二套系统。肝与肺实际上是针对肾与心的系统,当心火应对寒凉的时候,为了防止心火过旺,肺金的凉降就相伴而生。肺金的凉降针对内外的火热的环境。是对心火的制约机制。

我们可以同样思考,肝温也是针对肾寒的机制,即为了防止肾寒过度,肝温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处理。

尤其需要明白的是,肝与肺为一体的,当肺气凉降厉害的时候,肝木的生发之气就受到阻碍,肝木生发之气旺盛的时候,肺气的凉降之气就受到制约,他们是一体联动的机制。明白肺的凉降和肝木的生发是一体联动的,非常重要。他对理解白细胞的意义非常重要。

当白细胞升高时,意味着内外环境处于火热范畴,肺的凉降功能启动。但由此同时,红细胞的分布宽度和体积可能会出现异常。

当白细胞降低时,表示肝木温化升发之气受到影响,人体减弱白细胞,以保证肝木升发之气的正常。

因此当白细胞偏高偏低时,都需要看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体积的变化,以确认疾病处于温热不足,火势过旺,还是寒凉有余的阶段。

对于人体内环境来说,人体可以分为左右二个阶段,左边为肝,心,主要是生长阶段,如同时间上的初一至十五一样,表示任何事件的起始,识别阶段。而右边则为肺,肾,主要是收藏阶段,如同时间上的十五至三十,表示任何事件的下降,处理,结束阶段。但实际上,识别与处理是一体的,并不能截然区分开,没有识别就没有处理,没有处理就没有识别。在初期阶段,识别为主,处理为辅,在后期阶段,处理为主,识别为辅,二者相互相成,互为阴阳,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病理功能。

表示肺系功能的白细胞,就是处理阶段的主力军,但作为处理的主要力量,自身同时也有识别功能,这就需要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进去观察,以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第二节,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中医学意义

人体中正常成熟的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下面是他们分类百分比的正常值,这正常值计算的就是他们分类之后,在整个白细胞中的比值,因此总量是百分百。即五种相加等于全部白细胞数量。

1淋巴细胞:20~40%

2嗜酸性粒细胞:0.5~5%

3中性粒细胞:50~70%

4嗜碱性粒细胞:0~1%

5单核细胞1~8%

通过这个比值,我们会发现以下规律,中性粒细胞占比最多,达到一半以上,淋巴细胞占比其次。除此二者之外,其余的三种,即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占比都是非常少的。

由于白细胞是对事件的处理过程,表示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在白细胞分类上,就表示了这样的特性。淋巴细胞为前锋,表示事件的开始处理阶段,中性粒细胞为主力,表示事件的最强处理,单核细胞则表示后卫,是事件结束时的处理。

但是事件的结束时的处理并不表示病程的结束,常常表示病程进行慢性消耗期,如同一场战争的胜负不表示一个战役的结束一样。与之相同的时,淋巴细胞也只表示一个事件的开始,如同一场局部战争的开始,他常常是整体战役反应中的一个局部现象。因此,淋巴细胞的开始,中性粒细胞的决战,单核细胞的善后,是在人体大循环中的小循环,如同整个战役中的某个局部战争。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则分别表示在事件的开始阶段和决战阶段的反应强度和烈度。当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偏高时,则表示在事件的初始阶段反应过度,过敏激烈。常常表示象寄生虫,过敏等等疾患。而嗜碱性细胞比值偏高时,则表示在事件的决战阶段反应过度激烈,由于剧烈的过敏反应,会让全军力量押在决战上,这也使得人充满了危险,一旦决战失败,人体即休克甚至死亡,一些药物过敏反应,这数值会升高。

在白细胞的五大种类里,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单核细胞可能表示了中医对外邪风火湿燥寒的自然过程,如同从春天的风,到夏天的火,到长夏的湿,到秋天的燥,到冬天的寒。也如同一个从开始,发展,平衡,偏衰,结束的过程。因此他们也分别表示肝,心,脾,肺,肾。也象征着疾病的发生发展阶段。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表示疾病的发展阶段,中性细胞表示疾病的相持阶段。而到了嗜碱性细胞和单核细胞,表示疾病的末期阶段。在治疗上,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初期发散清解,中期扶正去邪,末期扶正固本,兼清余毒,以防死灰复燃。

白细胞分类比值的意义明白后,我们就需要看白细胞分类的绝对值,这些绝对值会提示我们是绝对升高还是相对升高,相对值表示人体的人事安排,而绝对值则表示了所安排人事力量的强弱与反应的大小。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后进入血流。嗜碱性粒细胞胞体呈圆形,直径10~12μm。胞质紫红色内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黑蓝色嗜碱性颗粒,常覆盖于核面上。胞核一般为2~3叶,因被颗粒遮盖,核着色较浅。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多见于某些过敏性疾病、某些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以及某些传染病等。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能释放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由它再进一步生成一组旁分泌激素物质,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这类物质对调节血管口径和通透性有明显的作用,还能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并影响血液凝固。

  • 第六章 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其他相关值的意义
  • 第八章: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其他相关值的意义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