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一时为二个世界的交替
一时,即相当于故事中的“有一天”。因为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是没有记录的,最早的记录都到了释加牟尼佛灭度后的那一年,才开始结集经典。对于佛佗一生所讲的法,谁也不会记到是什么时间,是哪一天。所以只能用“有一天”来开始记录。
关于无法记清时间这一点,有一个神化的人物,也就是阿难尊者,他被称为多闻第一,能够听过了就不忘记。如果是他所著作,自然应该记得清楚时间,可能还会准确到某个钟点。其实,在佛经中,有很多神化的故事或人物,他们并不值得你去相信,你还没有悟道,还没有相信他们的理由。
在中国,这样被神化的事情很多。不过,大家并没有去和他们计较的必要,我们所需要的,是佛经要告诉我们什么?而不是我们要膜拜什么,他们神通广大,我们就膜拜,这是严重违背佛经的。
举一个例子,佛经记载,佛佗是从他母亲的右胁出生,众所周知的常识,孩子是从产道而生,绝不会是从肋胁部位出生,就算是现在的手术接生,也不会将刀口开到胁肋部。如果你连这都能相信,你还不认为你著魔了吗?早在佛佗讲婆罗门的经典时,就指出一切人,都是经产道出,从而指出,从口而生,从足而生等等,都是无稽之谈。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后面的人却让他自己没有从产道而出,可见失去理智的盲信,对人智慧的伤害有多大。
其实,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有的向左,有的向右,这本不足为奇,面右胁而出生,这才是常理,后人翻译经典,就简化为右胁而生,于是别人读诵,也就不明就理了。不明就理,还不能让人质疑,认为一质疑就是对大乘的诽谤,使人迷信于一个错误的道理中,这就更不对了。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大家无论如何要保持理智,失去了理智,佛经的智慧,也就没有了根源,就比如虽有淤泥,虽有清水,但池中无藕,水上又怎么会有莲花呢?
阿难本身就带有神话色彩,这些并不是佛经的主体,佛经不是要你崇拜神通广大的人物,无所不能的法术,他们不过是增加你阅读的兴趣罢了。佛经,要告诉你的是,你怎么开启智慧,怎么得到快乐,这才是根本。
在佛学中,从来就没有偶像崇拜这一说,大家看见佛佗的时候,会非常尊敬,非常礼貌,非常赞扬,但大家所尊敬的是佛佗的法身,是因为佛佗的法是完美的,是可以让人得到永恒快乐的法,让大家感觉到了什么是道,让大家证得了什么是道,所以才尊敬。
佛学中,一直都在讲要依法不依人。伟大的,永远是法,而不是某个人。当你崇拜某个人的时候,你就会著于名相,难以解脱。
进入像法时期之后,才有了这些佛,菩萨等的雕像,方便人们怀念那逝去的伟人。结果,演变成了现在的偶像崇拜。
神化,虽然很美。但却不是实相。他只是一个虚幻。
一时这个说法,也就是有一天的翻译,其实也含有深意,佛的如来实境,本无时无空,自然也没有那一天,某一天,有一天的说法,但我们的世界,却是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这样将如来所说的实境,实相,翻译到南阎浮堤,也就只能用有一天来表示了。
再重申一次,佛国与我们的世界,那是颠倒的。在我们的世界中,讲佛世界的法则,就形成了特殊的佛教文化。
一时,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在佛国没有时空,在我们的世界中,却有了时空。将没有时空的法代入我们的世界,除了有一天,还能想到更好的词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