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我相与人相
我相与人相是一组相对的概念,我与他人,这是分别之心。
佛要教大家灭度的,就是没有我与他人的概念,不需要这种虚幻的分别之心。
为什么呢?他们本不存在,不过是我们粗心停留的原因,从不细心的分别他们,存在的我与人,是一种幻象。
剥开这二个名词的幻象,大家就会看到,他们不过就是众生因缘和合的一个产物罢了。
离开了我相与人相,世界就只余下众生相和寿者相。离开了众生相与寿者相,也就离开这个世界,进入了佛的知见世界。
比如房子,不过是砖,水泥,钢筋等诸多事物,因缘和合,从而形成了这个房子。灭掉了房子,他还是这些众生,灭去了这些众生,这地方就是清静道场。
人相,有很多种。
初入佛教,就会学四依法,也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这个人,就是幻象。以为他有一个正见,其他所有的见解都会正确。以为他有一个邪见,其他所有的见解都会错误。这就是连细心住也进不了原因。
需知,一个人由若干众生,若干知见组成,一个正确,不表示所有的都正确,一个错误,不表示所有的都错误。
对于先于我们证道或未证道的长者。需要恭敬,需要礼义。需要讯问,需要请安。就是不需要神化,不需要崇拜,崇拜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崇拜神灵的人物是不明智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人为法,必造其殃。
时时提醒自己,以法为尊,以理智为尊,才不会落入人相之中。
什么是我相呢?我,在甲骨文中就是一个大斧子,与戌等字差不多。本意即为守卫。大家可以为我们的祖先稍微骄傲一下。这个解释太完美了。我,就是能守卫的就我。我暂时还能守得住,他就是我。
比如我的国家,我的身体,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爱人,我的孩子等等一切的一切,我们以为有一个我,其实都可以在我之后,加一个“的”字。
比如我的心,我的肝,我的脾,我的胃,我的手,我的足。
这些东西,自以为是我的,其实失去了一件二件,你不会只说半个“我”字了,比如切除了胃,这人说法做事,还是称为我,不因胃的减少而减少我。
守不住了,就不是我。守住了,就是我。
能力大,我就大,能力小,我就小。这是将我所误以为我了。我所,即是我所拥有。
而佛要我们灭除的,不仅仅是我所有的这一切。更重要的是,我的知见。
我本无知见,我们现在的知见,都是洗脑的结果,比如以杯装水,先装的是什么,然后就认为是什么,后来的就装不进去了。
我的知见,其实是很多很多的知见组成,他不是单一的,谁在头脑里胜利了,占集了主导地位,他就是“我”。
胃痛时,胃是我。肝痛时,肝是我。蛋痛时,蛋是我。如是而已,无有他质。
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无自性。这是知识上的自性,对于认知,这是错误的,都是由别处给填充进来的。
他们都没有自性。没有自我。从这一点来说,我们自以为是,本质上和我们所制造的车子,垃圾等没有二样。我们能成佛,他们也能成佛。因为我们都无自性,都是性空。都是虚妄。
有一种我相,是通过否定别人来认可自我的。
因为我本无自性,所以不断的反对别人,来达到我的特性。实质上,就是巩固自己的我执。达到有我之相。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磐。
以法的知见为准。只有正知正见,而无我知我见。只有明知明见,而无我人分别之见。
有人总感觉自己现在的见解是正确的,是正知正见。这个正知正见是否就代表着自己呢?
正知正见,就是以无知无见为准则。这个无知无见,是指知无见无,知空见空,而不是糊涂虫,不是无明者。恰恰相反,是圆融者,是通达者。是本性自性之上的空。
所以,当你有了知见的时候,你当随时告诉自己,灭有对想。这肯定不是对的。只不过是暂时存在,还没有找到更正确的罢了。
灭有对想,是阿含经中的金刚拳。能砸一切我执。
到了楞严经中,为了文字的优美,在五十阴魔里,以“此非圣果”,来告诫自己,方不至著魔。与灭有对想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悟则无咎,你能悟到这个境界,是没有害处的,毕竟,明白了一些事理,总比什么都不明白的好。但如果以为这就是根本道理,就著了魔了。
我本虚无,人本虚无,不过都是众生和合而成,假名为我,假名为人。没有了我与他人的分别之心,就只余下众生之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