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先接合第三品,讲一下这二品的关系,以便大家自己阅读。
 
  第三品讲了无生法忍,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将之进入细心住,会发现本无所有,尽是众生。除此一切众生,得清净眼,清净心。也就是无余涅磐心。自己是物,灭一切物之后,就会见到清静本心。
 
  而第四品,也就是我们要讲的这一品,就是继物之后,而讲事。
 
  天下之大,不离事物。对于自己,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什么。对于外面的世界,最关心的就是有什么事找我?
 
  这第四品,直接指出,菩萨于法,这个法就是事的意思。在其他的几个版本中,很多就直接翻译成事了。而不是写的法。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连贯性。
 
  我们对于事物的态度,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找到本心。物要灭,事要怎么样呢?这就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事与物的联系外,第三品的无生法忍与第四品的妙行无住,是为了回答须菩提的二个问题,第三品是回答如何降伏其心,针对的是攀缘心,也就是世界心。第四品则指心要停留的地方,也就是清静本心了。找到了这个心,也就找到了根本,找到了法本。所以有无量福德。
 
  就算是这样,面对这一节,阅读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要想知道佛说的是什么,我们还需要解释一些基本名词。

  • 第五节,三品经义
  • 第一节,布施不是施舍
  • 本站相关注解资料版权皆归王兆胜先生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8525号-3 QQ群号:493600502